李紅旗
(平頂山市戲劇研究中心,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談戲曲舞臺美術設計的表現形式
李紅旗
(平頂山市戲劇研究中心,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戲劇舞臺美術是戲劇演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燈光、服裝、道具、效果、化妝以及舞美設計,繪景、裝置等多個部門相互合作的群體,是許多藝術學科合作的成果。
戲曲;舞臺美術;表現形式
中國戲曲的舞臺美術,蘊涵了中國幾千年文化精華,傳統戲曲劇目的舞臺美術受中華民族的審美觀念和經濟條件的制約,主要局限于人物的裝扮、化妝及布景道具,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電視動畫及時多媒體等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的表現形式使戲劇舞臺美術集多種視覺藝術形式于一身,如布景、燈光、化妝、繪景、道具、服裝、音響等都是戲劇舞臺美術的表現形式的組成部分。通過多種表現形式的創造來進行戲劇環境和角色形象的創造、舞臺氣氛的渲染等等。
戲劇舞臺美術是戲劇演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燈光、服裝、道具、效果、化妝以及舞美設計,繪景、裝置等多個部門相互合作的群體,是許多藝術學科合作的成果。隨著現在科學的不段發展,舞美設計人員在積累了相當的創作經驗和不斷發展、完善的戲曲舞美理論指導下,沒有局限在傳統的一桌二椅、出將入相、牡丹守舊的范圍里,也沒有拘泥于寫實化的布景框里,更是更大膽的追求景物造型的戲曲化、真實環境化的新時代藝術風格。
舞臺燈光方面,傳統戲劇劇目中舞臺燈光主要以照明為主,而在新編的劇目中,舞臺燈光以色光為主,主要任務是制造演出氣氛,參與演員表演。現代舞臺燈光設計技術就是切合舞臺表演的需要,運用燈光技術,服務演出的整體效果。燈光作為舞臺演出的靈魂,它即可以切換出表演空間也是表現時間感的一個重要手段,在舞臺演出中利用這一特點,創造合理的光源效果,顯示時間變化,是舞美中不可缺少的表現手法。如早晨的感覺都用比較柔和的燈光,夜晚和漆黑的環境一般都是冷色光來處理,用燈光可以彌補空間缺少那種層次感,給觀眾一種強烈的真實感。而且燈光還可以根據節目、劇情、人物運用追光、特寫光,以多變、善變的動態手法操控舞臺節奏,使整個戲劇有張有馳;有快有慢、給觀眾展示無窮的想象空間,由此可見光的作用不僅僅是表現效果,而且可能點燃舞美中的生命,點燃觀眾的心理期待,讓時間和生命一起流動。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戲曲不斷的革新及人們對審美觀念的提高,舞臺布景也隨之產生,而對舞臺布景的要求則是:首先要遵重戲曲程式化的特點,吸收了話劇寫實布景創作方法,采用“平面繪畫的立體造型”手段,通過對硬景片、軟景片、幻燈色光及平臺的組合使用,使舞臺產生了一個三維的立體空間,為此使戲曲舞臺美術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令人耳目一新。所以當代舞美設計者的任務,已不再是提供作為裝飾性的布景或背景,而是要求全面地介入排練與創作,成為整體戲劇空間的設計者。舞臺空間造型景物的大與小,高與低都會給觀眾的視覺心理感不盡相同。大,給觀眾有氣魄、宏大、雄偉和舒展、開朗的感覺,但過大也會令人產生渺小、孤獨的感覺;小,給人以親密、圍護和小巧玲瓏的感覺,富于空間表演的私密性,但尺度過小也會顯得局促、憋悶、不舒服的感覺。高,給人以崇高、神圣、向上升騰的感覺,但過高與過大的心理感受近似;低,給人以安全、私密的感覺,但過低則容易產生壓迫、局限、憋悶之感。由此可見,舞美設計師要正確把握好空間、造型、景物的尺度,適應觀眾的視覺心理需求,避免尺度上的不良反應,也體現了舞臺布景的重要性。
戲曲舞臺的人物造型,包括化妝、服裝、服飾等的處理,是舞臺美術創造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也是戲曲舞臺整體形象創造重要的一環。化妝的造型方式也很重要,表現手法也很多,尤其近、現代劇的舞臺,生活化和特定歷史感常有的舞臺。舞臺服裝設計與制作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把舞臺服裝設計理解成是一種思想,一種理念的話,那么舞臺服裝的制作就是體現這一創作思想的物質手段,也是設計制作的依據,所以服裝服飾的處理,與景的基調相呼應,做到了戲曲舞臺服裝的性格化、戲曲化。
音響效果在舞臺演出中是另一種表現手段,是舞美整體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所謂的"聲",就是戲劇表演中的音響。以前的音響創作并不那么講究,現在,觀眾除了要享受視覺上的美,還要享受聽覺上的美,因此,現在的戲劇表演音響創作已經與表演融為一體,使觀眾能置身于布景的色與音響的聲融合的戲劇表演藝術氛圍之中。
音響效果也可以以時間條件主線為大梁來整體規劃,在一部戲里利用音響效果放出動物的聲音是最有代表性的,因為它們的生物鐘已被人類所熟知,如聽到公雞打鳴,觀眾就知道是天亮了,聽到恐怖的狼音,觀眾就知道是深夜等。音響效果也可以表現出空間的和情緒的變化,如快樂的、悲傷的、痛苦的、恐慌的、喜悅的等等的情緒變化,讓觀眾們一聽就知道演員在表達什么,如風雪交加的曠野,在喜慶場面的歡樂,祭奠場合的悲痛,五鼓雞叫的黎明。無不有束于音響效果的釋放,在舞臺的演出中造成一定的時間與空間的氣氛。這也是音響效果的一個重要表現手段。
以上就是舞臺美術在戲劇中的不同形式不同手段的不同體現。
[1]舞臺美術家.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出版.
J813
A
1005-5312(2014)02-01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