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藝林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中國傳統明式家具中體現的道家思想
楊藝林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道家思想自老莊至明代,已經形成了非常完備的哲學理論體系,已經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明式家具作為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集大成者,從審美標準到結構形式再到紋樣裝飾都毫無例外的留下了深深的道家思想的印痕,無法抹去。
工藝美術;道家思想;明式家具;榫卯
當前,由于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中國古典家具也逐漸受到各地家具制造商的重視,家具市場上不再“家家巴洛克,戶戶洛可可”,中式家具也已占有一席重要之地。然而,筆者在某地家具大賣場中看到的情況卻是,“一千個制造商就有一千個宮廷圈椅”,由此可見,設計師對于中國家具文化的認知、美學的鑒賞與理解缺乏到了何等程度。在強調“設計立國”的今天,提高設計者素質,打造我們自己的家具風格已成為當務之急。
明式家具深受中國古代道家思想思想的影響和熏陶,從審美標準到結構形式再到紋樣裝飾都毫無例外的留下了深深的印痕,無法抹去。
道家,中國古代思想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楊朱、老莊、列子等人。以道、自然、無性、自化、無為、因循為其核心理念,強調“無為而無不為”、“道法自然”、“以柔克剛”、“負陰而抱陽”等基本思想,對中國乃至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極大影響。
(一)“人性”、“自然”之道
莊子所謂“人性”是指自然,強調不能違背自然規律,“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莊子·駢拇》)。按照道家的這種思想,對待事物就應該順其自然、順從事物本身的規律。而明式家具在用材及髹飾方面將這種思想進行了深刻的詮釋。根據木材質地的軟硬韌度不同而設計不同的家具、部件,進而施用不同的工藝方法。采用天然材質,通體光潔,不加油漆,充分展現木材本身之紋理美感。明清時期,黃花梨制造木器家具被視為上乘佳品:其紋理或隱或現、似斷非斷,時而一瀉千里,時而回旋激蕩,時而涓涓細流;色澤不靜不噪、深沉靜穆,真正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之代表。
(二)“陰陽變化”、“和”之道
天地萬物有陰有陽,物體內部亦存在陰陽變化,陰陽之道不是簡單的非此即彼的關系,而是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系。在明式家具中同樣到處存在著陰陽變化之道,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榫卯結構。可以將榫看作陽,將卯看作陰——二者相互制約,欲擒故縱,相生相克,從而達到平衡狀態。通過榫卯結構,既能夠將家具各個部件緊密固定,又能夠避免金屬固定工具對木料本身的損害。
(三)崇尚陰柔、以柔克剛
道家推崇陰柔之美,認為“柔”為外相,能夠戰勝剛強,富有無限的潛力,正所謂“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老子·四十三章》)。也許正是在這種美學觀點的影響下,明式家具的許多造型都采用圓材而不是方材,如圈椅、交椅等,彎曲有度,呈現一種曲線美。官帽椅(非素官帽椅)便是典型代表,其造型變化豐富,由其各構件的彎曲度便可以推斷出當時的下料一定不小,而為何沒有造的很粗碩,主要是想借用曲線來取得陰柔婉轉的效果。另一方面,許多家具或部件部本身便是線條,如香幾、羅鍋棖等。線條流暢自然,彎曲卻不失力道,靈動飛轉,與整體達到完美統一,取得一種曲直轉換、動靜對比的效果。這不正是道家“以柔克剛”、“寓動于靜”的思想觀點?
(四)“天人合一”
“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莊子·山木》),依據道家的理論可以得出:人屬于自然,而天即是自然,天與人原本是相互統一的。后來人類喪失了原本的自然屬性,與自然不能給和諧統一,其主要原因便是社會的發展導致的各種各樣的憲章制度、法律法紀、道德規范的出現。道家思想的追求便是打破這些樊籬,使人類重歸,融入進而感應大自然。這種理念在明式家具中得到充分的展現,如冬瓜樁、荷葉托等仿生的結構或裝飾部件;適當的比例尺度既能夠方便使用又是對自然的尊重;裝飾語匯如杏林春燕、螭虎靈芝等,表達的都是回歸自然,對自然的熱愛。
另一方面,明式家具中藝術性、意識性的“道”與功能性、技術性的“器”完美的結合統一,可謂“天人合一”最佳代言。明式家具從選料選材到結構造型設計再到制作裝飾工藝諸方面,無不體現著天然材美與設計意匠的融會貫通,于自然天成中蘊含了能工巧匠的創意和匠心:完全放棄了傳統的髹飾工藝,只是在經過嚴格挑選的材料上蠟,為的就是完美展現木材本身的自然紋理色澤;造型上以線條為主,通過各種各樣的榫卯結構將或挺拔俊秀、或婉轉流暢的線性構件連接起來,從而組合于梁柱式的家具框架中;在裝飾上,通過金屬配件、鑲嵌螺鈿或是雕刻圖案等各種手法,為家具錦上添花、畫龍點睛。
明式家具的風格嬗變以及興衰榮辱是與其所經歷的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風貌、意識形態是分不開的,因此明式家具身上所體現的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思想是我們必須要研究的對象,道家思想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全面完整地理解明式家具這一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設計內涵、精神特質,從而為我們現在的設計創新提供一些思路方法、靈感源泉。
[1]杜哲森.中國傳統繪畫中的道家意識[N].道家論壇,2012-07-03.
J525
A
1005-5312(2014)02-01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