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暢
(許昌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河南文化資源轉化與中原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研究
——河南文化資源轉化對中原特色文化品牌的影響
常暢
(許昌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河南文化資源與中原特色文化品牌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關系就是轉化關系,即由河南文化資源到中原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的轉化。如果轉化不好,那我們的文化品牌也就沒有自己的特色,也就不能達到讓河南文化為經濟服務的要求;如果轉化得好,我們就能培育出一批具有中原特色的優秀文化品牌,就能更好地為河南的經濟文化服務。
河南文化資源;特色文化品牌;轉化
隨著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社會現代化的進程日益加快,人們對社會的需求越來越高,它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物質的,一個是精神的。比如消費者購買一件商品,它不僅要滿足消費者的基本物質需求,還要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在這背景下,高速發展的經濟及變革的社會所要求世界化,與尊重、認同、傳承、弘揚地方特色文化之間就產生了矛盾。這一問題深刻地反映了這些國家的特色文化品牌是否能夠為現代的經濟社會服務,讓它不僅能維護地方特色文化的特征,又能持續提升地方特色文化影響力,也要能為本地現代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部分發達國家就十分重視本地區文化資源的轉化對區內特色文化品牌的傳承問題,它們往往以文化品牌產業化的方式來傳承、弘揚本地區內的傳統文化。比如日本富田農場,多以大面積薰衣草種植園為形式存在,巧妙傳達了日本原生態鄉土民俗文化,已成為特色文化品牌產業化的一個典范。這反映了發達國家對當地資源轉化與當地特色文化品牌之間的關系重視的問題。那么對于我們河南、對于河南文化資源與中原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的轉化又何嘗不是沒有啟發呢?
河南歷史悠久,文化光輝燦爛,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而它的文化——中原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我們耳熟能詳,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河南在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上始終占據重要地位,先后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于河南,中國七大古都河南就占有三個,分別是洛陽、開封和安陽等這是河南的“古代文明”,正所謂“一部河南文明史,半部中國文明史”。這足以說明河南文化資源是多么地豐富,既然有這么豐富的資源我們也應該利用這些資源,通過這些資源來轉化、來培育、來實現我們河南的中原特色文化品牌戰略。但顯示中的情況并不樂觀,我省在河南文化資源與中原特色文化品牌培育方面的轉化還是不足,雖然有些成功的案例(比如《梨園春》《武林風》等),但具有中原特色文化品牌相比還是較少,缺少挖掘。
這種中原特色文化品牌較少的現象和對中原特色文化資源挖掘缺失的現象應歸咎于以下兩種原因。一是無視河南文化資源的存在,主觀捏造所謂的文化讓消費者接受,缺少地方特色的文化基礎,結果文化品牌沒有文化。二是對河南文化資源進行了相關調查,但不夠深入,沒挖掘出文化的本質,結果也不容樂觀,使得特色文化品牌不夠特色。兩種結果可以說明我們沒有最終對中原文化進行深入的挖掘,沒有通過科學嚴謹的研究方式去研究我們河南的文化。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從一個河南文化資源到一個中原特色文化品牌的培育呢?作者認為首先要對中原文化進行深入的研究,這是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合理地分析,而后才是對我們的特色文化加以創新,進而讓中原特色文化與企業之間通過創新的形式進行連接,從而實現創新,這只是第一步。其次,要對我們創新的產品品牌(即中原特色文化品牌)進行相關的藝術設計、包裝與推廣。它們共同構筑了一個非常嚴謹的一個特色文化品牌的培育系統,在這個系統的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它們都是中原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創新為實現文化資源轉化提供思路,藝術設計則是完成文化資源轉化的實踐條件,二者共同構成了文化資源轉化的生命線。首先,文化資源是民族區域文化的血脈,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潛在力量,后勁很足。對于一個歷史沉淀豐厚、民間文化獨特的文化資源大省來說,我們中原就必須主動增強文化的自信,自強我們的文化精神,注重挖掘適合我們時代發展要求的內容。對中原文化進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讓創新成為中原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實踐的主要依靠,實現創新就是文化資源轉化生命的理論依據。如果沒有創新來完成文化資源轉化的實踐,那就不會也不可能實現河南文化資源向中原特色文化品牌的完美轉變,更不可能實踐出、走出中原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的特色道路。
優秀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是具有良好文化底蘊的,消費者購買產品,不僅只是選擇了品牌的功效和質量,同時也選擇了它的文化品位。在建設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時,地方特色文化必然滲透和充盈其中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創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就是將一個地方特色文化精致而又充分展示的過程;在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塑造過程中,地方文化起著凝聚和催化的作用,使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更有內涵;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文化內涵是提升品牌附加值、產品競爭力的源動力。而藝術設計的文化審美特質和豐富的實用藝術內涵,決定了其在發掘地方特色文化資源中的獨特優勢。它在整個文化活動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文化資源的轉化方面起到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并影響到整個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的整個過程。因為藝術設計具有非常獨特的優勢,它體現在自己本身方面,它是以“美術+造型+設計”為基礎的綜合性視覺藝術,它是以文化產業的重要技術為支撐和以文化產品的研究、開發、創新設計理論知識與技術方法體系之一。藝術設計的活動,一方面能給人類生存帶來方便的物質享受,另一方面又作為人所創造的人工符號并影響著人的觀念和行為。藝術設計具有服務面廣、適應性強、技術含量高的特點,其所內含的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的滲透力、附著力、擴張力、融合性都非常極強,有利于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因此,藝術設計在文化資源與地方特色文化品牌轉化方面起著關鍵性的轉化作用。
普通品牌的商品主要滿足的是人們的物質需求,精神需求多為輔助性的,而特色文化品牌商品主要滿足的是人們的精神需求,物質需求在這里的要求并不是特別高,它對人們滿足是一種更高精神滿足。當然,在很大程度上,二者也會因為人們所賦予的文化意義而出現較大差異。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不久的將來,隨著消費者對中原文化的需求增加,在未來的文化品牌競爭中,越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也就越能受到消費者喜愛,越能受到世界歡迎。河南文化資源與中原特色文化品牌之間的轉化,也必然能培育出大量優秀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特色文化品牌不同于一般的企業品牌,它屬于較高層次的消費品牌,具有更多的可以拓展的空間。而河南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它孕育了不同時期、不同朝代的河南人的智慧,同時我們也相信我們現代人有這樣的智慧,有這樣的能力,能夠把我們祖先們所給我們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融合產品之中;我們也相信我們現代人也具有這樣的智慧,能夠完成這些文化資源由河南文化資源到中原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的完美轉化。
[1]白廣思.中原特色傳統文化數據庫建設研究.河南圖書館學刊,2010.02期.
[2]劉震峰.從兩種文化特征上看中原文化何長盛不衰的內因.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0.
[3]張豫紅.河南文化資源對外傳播翻譯問題的思考.邢臺學院學報,2012.02期.
[4]栗洪偉.河南利用文化資源推進旅游強省戰略探析.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
G127
A
1005-5312(2014)02-0271-01
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經團聯調研課題(SKL-201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