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翔宇
(大慶煉化公司儲運廠,黑龍江 大慶 163000)
石油化工企業因其易燃易爆、高溫高壓、有毒有害等行業因素,具有事故機率高,損失傷害大,社會影響廣等特點。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學的、指導性和操作性強的應急預案,對提高組織的應急響應能力來說是不可或缺和勢在必行的。
我國自2004年開始便在“分級分類”的原則指導下組建與編寫我國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國務院在2006年1月發布《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以來,表明已初步形成國家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地方應急預案、企事業單位應急預案與大型活動應急預案為主體的應急預案體系。
事故預案一般分為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兩種,總體預案是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綱領性文件。專項預案是總體預案的支持性文件,主要針對某一類或某一特定的突發事件,對應急預警、響應以及救援行動等工作職責和程序作出的具體規定。
應成立以車間行政一把手為組長的預案編寫小組,成員需要涵蓋工藝、設備、安全等技術管理人員和班組長,理論和經驗豐富的操作員也可以納入小組中。
小組成立后,首次會上要對工作環境存在的危險源和可能發生的事故進行篩選歸類,確定哪些必須制定應急預案進行控制。討論應急處理原則,分析應急處置程序,確定編制的總體思路,經多次修改后形成試行稿。試行稿下發到生產崗位,進行傳閱并征求意見。
要考慮第一類危險源和第二類危險源的識別。簡單的說,第一類危險源考慮的是能造成傷害的能量或物質,第二類危險源控制、約束這些能量或物質的手段失效。一起事故的發生是兩類危險源共同作用的結果。
其次,要注意相關資料的收集工作,尤其是以往國內外同類裝置發生的事故事件,剖析其事故原因,借鑒處置經驗,總結事故教訓。
參考同時,也要充分考慮本裝置區域的客觀實際情況,比如地勢地貌,主導風向,周邊環境,設備設施,應急裝備和人員素質現狀等等,依照現實狀況和應急能力制定合理可行的處置措施。
要明確認識,應急預案的編制不是“一勞永逸”式的工作,而是定期評審,不斷修訂完善的動態管理過程。當識別出新的重大風險,當應急裝備有了新的發展,當演練中出現新的問題時,預案都要做出適時的調整,并重新通過編寫小組的集體審核。
定期組織以預案為內容的安全活動,可以模擬操作也可采取桌面推演的方式。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各車間可以針對自己的生產特點進行事故假想如煉油廠更多的是預防泄漏火災、泄露中毒等。當然,針對應急裝備、防護器具的使用組織練習、考核,也是預案培訓的一部分。桌面推演是員工熟悉預案的環境和基礎。
對于在培訓中發現的問題,班組要認真記錄,及時匯總上報。在班組培訓基礎上,專業廠要在年初擬訂全年演練計劃,車間級演練要以實戰的形式,全面檢驗預案的適應性,員工處理突發事件的協調性,作為評審、修訂、完善的依據。
對預案中的應急事件要定期組織實戰演練,這是檢驗預案合理性,考核指揮者協調能力,考察員工應急處理能力的重要機會。
從以往的經驗看,指揮是應急演練的靈魂,指揮者的者的能力直接關乎整個演練過程的成敗。作為現場指揮者,思路要清晰,判斷要迅速,命令要果斷,語言要簡潔。應就事態發展程度做出報警、救援和疏散等正確指令。通常在上級應急機構成員還未到達,當班班長即是現場指揮,應當及時啟動預案。當上級應急機構成員到達現場后,需要做好指揮權的交接。交接中就目前事故狀態,已經采取的應急措施闡述清楚,并等待上級指令。
總結過去演練經驗,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切不可讓員工形成“指揮者就是班長”的認識。事故發生是不會擇時擇機的,一旦發生,每個現場的人都要清楚處置程序。除班長外,至少重要崗位的操作員要有能承擔指揮的能力,否則將因相互推諉等待而貽誤戰機。
報警是預案正式啟動的標志,報警要清楚準確,并根據事態發展請求不同的增援要求。同時,在之后的實施的各項應急措施時,也要保證指揮與操作員的通訊暢通,操作員也要隨時將處置情況和效果及時匯報給指揮。
警戒前先要看區域內是否有其他外來人員,如施工、維護人員等,要迅速通知其撤離,然后到主要路口設置警戒線。
現場處置需要指揮者根據事態嚴重程度、發展態勢進行判斷,堅持“先人后物,先重點后一般,先控制后消滅”的原則,按照消除、預防、減弱、隔離、警告的順序選擇應急處置手段。事故源頭能消除的則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要采取措施防止其快速發展,盡量減弱傷害,對其周邊危險物資采取清運、隔離措施,一旦事態失去控制,要及時組織人員疏散、撤離。
險情消除后,要請示恢復生產,聯系相關單位。不可疏漏的是后期治理,要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協助好有關部門的工作。
演練結束后,對預案合適性一定要進行講評。觀摩者對演練中執行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意見,參加演練的人員也要對預案中感覺不實際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想法。注意收集演練過程中出現的“偶然情況”,每個看似簡單的“偶然”在真正的事故處理中都有可能發生,只有一切都準備充分,預案才真正起到防范作用。
建立一套完善的應急管理體制,健全完備的應急救援預案,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工作方針的具體體現,也是控制突發事件發展,降低事故損失和傷害程度的有效手段。在煉油廠車間是處置事故的第一現場,車間應急預案制定是否得當,執行是否有力,將直接關系到整個事故應急救援的效果。因此,加強車間應急預案的制定、評審、培訓和演練,是從根本上提高員工應急處理能力的關鍵,也是整個專業廠應急管理的基礎。
[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應急預案編制通則[Z].中油安200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