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2月25日,創業板指數早盤沖高見1571.40點后,開始急劇回落,終以全日下跌4.37%收于1472.69點。
結合創業板的高估值,并從技術面上分析始自2012年12月4日以來的創業板牛市,我們認為,2014年2月25日的走勢具有明確的指標意義。創業板短線見頂已經可以確認,后市展開一輪中期調整的概率極大。
而本輪調整是在過去15個月大幅上漲的背景之下出現,因此,投資者應對調整的時間和幅度有所警惕。對于累計漲幅過大,同時又缺乏明確業績高增長支撐的創業板個股,最佳策略仍然是回避。而從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估值對比來看,我們建議穩健型資金逃離創業板。
PE估值:上證9倍VS創業板69倍
截至上周五(2月21日),以市盈率(TTM,整體法)進行估值,上證A股的平均市盈率為9.65倍,創業板的平均市盈率為69.62倍!從市凈率來看,上證A股平均市凈率為1.34倍,創業板平均市凈率為5.12倍。(見表一)
盡管大小盤股估值上的分化在A股歷來都存在,但目前以上證A股為代表的大盤藍籌個股PE估值處于個位數,而創業板PE估值接近70倍的狀況,顯然難以用“合理”來理解。
事實上,我們并不否認,創業板當中確實存在小部分極具成長性的公司,這一小部分公司的高股價和高估值可以用“高增長”來支撐。但創業板作為一個整體而言,其接近70倍的PE估值缺乏板塊整體高增長的支撐。
由于目前2013年年報尚在披露進程中,創業板整體增長情況缺乏具體數據,但我們根據此前創業板公司披露的業績預告進行大致估算,樂觀情形下整個板塊2013年的凈利潤增長幅度在20%左右,因此以“高增長”來解釋高估值是乏力的。
15個月的行情:資金是主推力
創業板本輪行情開始于2012年12月4日,當日創業板指數低見585.44點。同日,上證指數也見1949.46點的階段低點,并展開反彈上升行情。
不同的是,上證指數從1949.46點開始的反彈上行只持續了3個月,于2013年2月18日見階段高點2444.80點。創業板指數則從585.44點持續上行,行情持續時間至目前已有15個月,以創業板指數計,至2014年2月21日,累計漲幅為163.05%。
仍然回到前文探討的問題:創業板與主板巨大的PE估值差距,主要是由什么造成的?是主要由成長性差異造成的,還是主要由資金的炒作熱度差異造成的?
我們認為,大量資金集聚在創業板個股上的炒作是造成估值差異巨大的相當重要因素。在2012年12月4日至2014年2月21日的時間段內,上證A股的區間換手率為465.15%,而創業板的區間換手率為1279.14%(見表一)。
同樣在上述時間段內,以總市值加權平均計算的上證A股區間漲幅為9.10%,而創業板的區間漲幅為148.79%。換言之,在2012年12月4日的時點上,上證A股和創業板股票的估值差距并沒有那么大,上證A股PE盡管也在10倍的低位,但創業板的整體PE也只是30倍附近(見表二),正是在過去15個月中,資金大量介入創業板交易,同時創業板股價整體大幅上行,上證A股的股價“基本不動”,才導致了目前時點上的估值巨大差異。
當下,投資者應該思考的是,資金大幅推動創業板上行后,又缺乏繼續講述高增長故事的可能,后續上行的空間還有多大?
技術分析:頂部形態較明顯 中期調整概率大
對創業板指數進行技術分析,我們認為,從周K線的角度來看,創業板周K線指數在過去4周已出現較為明顯的消耗性上漲,而2月25日的走勢則是一個明確的向下轉折信號,后市出現調整的概率較大。而考慮到過去15個月以來創業板的累計漲幅較大,上漲時間較長,本輪調整或發展為中期調整。
另外,觀察創業板指數近期的上行過程,可以發現指數上行的同時RSI指標卻出現了頂背馳現象(參見圖一),這也進一步確認了創業板指數的見頂。
國信證券分析師閆莉亦持相同技術分析觀點,并指出創業板指2月25日盤中上沖,創出新高 1571點,這個點位接近其此前判斷的 1600 點。由于周線技術指標的制約,后續拓展上行空間的難度較大,這個高度基本達到技術要求,回落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只是2月25日的沖高回落來得猛烈一些。后市即使有反復出現,但高點刷新的概率大幅降低。
閆莉同時認為,創業板指數的短期趨勢線是2013年12月以來的上升趨勢,位置在1500點略高,2月25日的收盤價位1472點,已經向下破位。短期破位下行,首先是短期調整,是否轉為中期調整或是轉為下跌趨勢,需要再觀察。2012年12月絕對低點585點的原始上升趨勢線經過修正,目前的運行位置在1350點附近,若跌破該點,則意味著調整至少為中期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