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 劉曉
骨科創傷手術可導致患者血流停滯、血液黏稠度增高,靜脈損傷等[1],而患者術后制動影響下肢靜脈的回流,易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不及時可導致急性肺栓塞、下肢深靜脈功能障礙、皮膚色素沉著、潰瘍、間歇性跛行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為探討骨科創傷患者術后預防措施對下肢靜脈血栓的重要意義及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后有效的治療方案,本研究選取2012 年9月-2013 年9 月陜西省西安市閻良區中醫醫院收治的60 例骨科創傷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0 例骨科創傷患者在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均在術后出現下肢劇烈疼痛,下肢腫脹,患肢皮膚溫度高等臨床癥狀后,經彩色多普勒檢查患者的下肢,并根據患者的下肢的血管腔內血流量的方向、速度、血流量等確診。其中男43 例,女17 例;年齡38~68 歲,平均年齡(49.1±2.8)歲。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有24 例,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有19 例,股骨骨折術17 例。
1.2 臨床處理 (1)臨床預防:手術操作時,動作要輕巧,注意保護四肢及盆腔周圍的靜脈避免出現靜脈內膜,術后患肢在避免壓迫血管的基礎上,抬高患肢,促進靜脈血液回流,用彈力繃帶包扎患肢,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下肢訓練,包括足、趾的活動,增加肌肉的鍛煉,加強恢復。進行呼吸運動,促進靜脈血液回流。(2)藥物預防。術后12 h常規皮下注入低分子肝素鈉,有嚴重凝血障礙或血小板減少癥的患者,于術前或術后當晚預防性使用維生素K拮抗劑,控制凝血酶時間在2.0~2.5 s,同時注意監測患者肝腎功能。
1.3 靜脈血栓診斷標準 根據患者有患肢疼痛,腫脹,活動后加重,有間歇性跛行,心跳加快、發熱等全身癥狀,血栓部位有深壓痛,沿靜脈可觸及條索狀物等臨床癥狀或體征,實驗室輔助檢查下肢彩色多普勒超聲提示患者髂外、股、脛前、脛后靜脈,下肢靜脈血管腔內血流量、速度、方向等即可確診為深靜脈血栓[3]。
1.4 靜脈血栓的治療 囑患者臥床休息,稍抬高患肢,給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行抗凝治療,2 次/d,每次0.4 ml,治療5~10 d。給予靜脈滴注尿激酶溶栓治療,2 次/d,每次將80000 U尿激酶溶于250 ml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治療7~10 d。給予靜脈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抗血小板聚集治療,1 次/d,每次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20 ml復方丹參,治療5~10 d。
1.5 療效標準 參考楊耿蕉的相關標準進行[4],即:經治療后,患肢無明顯腫脹,患者勞動力恢復,膝下15 cm處,雙下肢周徑差<1 cm為顯效;經治療后,患者仍可見下肢沉重感但有顯著減輕,腫脹較治療前消退,周徑差位于1.0~2.5 cm內為有效;經治療后,患者下肢靜脈造影提示深靜脈大部分再通,臨床癥狀有所緩解但不明顯為好轉;經治療后,患肢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未見明顯改善為無效??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 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發生下肢靜脈血栓10 例,發生率16.7%。10 例患者均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或螺旋CT靜脈造影確診為下肢靜脈血栓中央型3 例,小腿靜脈血栓周圍型3 例,混合型血栓4 例。10 例患者顯效6 例,有效2 例,好轉1 例,無效1 例,總有效率90%。溶栓治療前大腿肢體周徑差(5.4±2.3)cm,溶栓治療后大腿肢體周徑差(1.6±0.8)cm。治療后大腿肢體周徑差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組治療過程中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骨科手術創傷破壞靜脈瓣,創傷后血液中血小板含量增加,誘發血液高凝狀態,且術后下肢肌肉損傷及術后活動減少,使下肢肌肉泵功能減弱,血液流速緩慢為骨科創傷手術患者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5]。其預防措施包括基本預防,機械預防及藥物預防[6]。對于手術較小的患者可術中避免損傷靜脈,術后抬高患肢,行主動肌肉收縮促進靜脈回流等基本預防措施。對于手術操作較大的患者,需在基本預防的基礎上,給予足底靜脈泵、抗凝治療等預防措施。本組給予基本預防與藥物預防,靜脈血栓發生率為16.7%,與臨床報道一致[7]。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及時診斷并給予對癥治療,可避免肺栓塞的發生[8]。本組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結合實驗室輔助檢查于早期確診為下肢靜脈血栓后,給予抗凝治療、溶栓治療、抗血小板聚集治療,結果顯示總有效率達90%。治療后大腿肢體周徑差明顯低于治療前,提示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對骨科創傷手術患者給予預防措施可降低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對診斷為靜脈血栓的患者給予抗凝治療、溶栓治療、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后效果顯著。但本組由于發生下肢靜脈血栓例數較少,后續研究需增加樣本量,以綜合評價治療效果。
[1]陶望紅.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觀察、預防及護理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6):146-147.
[2]王琮.高齡患者 骨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與治療[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158-160.
[3]趙云昌.骨科創傷術后患者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處理[J].當代醫學,2013,19(5):69.
[4]楊耿蕉.骨科手術后患者深靜脈血栓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112-113.
[5]鄧立平.骨科手術后患者深靜脈血栓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5):198-199.
[6]李虎,王健,史占軍.骨科大手術應用抗凝藥物的風險及并發癥[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2013,1(1):76-78.
[7]夏仙,王林.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J].浙江創傷外科,2011,16(3):316-317.
[8]劉暢,劉玉杰.骨科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與預防的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6):593-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