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淋 梁格祥 馮鳳橋 陳偉鋒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引發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隨著現代人們生活環境的變化和人口的老齡化,高血壓的發病率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1]。而陰陽調護是指在中醫辨證施治理念指導下對患者的日常飲食、生活習慣、思想情志進行積極的護理干預,從而使人體內部的陰陽協調。經過多次的護理實踐可知,中醫陰陽調護理念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現綜述如下。
中醫研究理論認為人類和自然是和諧、統一的整體,人體的變化應該和自然界的季節、晝夜變化相符,從而達到“陰陽平衡”,保持身體健康。在生理作用下,人體的血壓呈現節律性的波動,其中節律的周期約為1 次/24 h,所以稱為近日節律。人體動脈血壓始終處在不停波動的狀態,從上午4~6 點開始上升,至上午8~9 點達到高峰,隨后慢慢波動、慢慢平穩,直至下午16~18 點再次出現高峰,隨后緩緩下降,至次日凌晨0~2 點呈現低谷狀態一直持續到上午的4~6 點[2]。高血壓患者的晨峰夜谷現象是血壓變化的主要特點之一,對保護患者的心血管功能以及正常的活動都是非常有幫助的。中西很多臨床試驗都表明,把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恢復及保持其正常的節律,對改變對靶器官的損害和改善預后非常重要。
人類健康不僅指生理方面沒有疾病,還包括心理健康。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現代人們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溝通時間越來越少。老年高血壓患者,由于他們年齡較大,喜歡向別人傾訴情感、日常生活或兒女等各方面的話題,為了滿足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情感需求,社區護理人員可以多組織幾次老年人的活動,同時邀請他們的兒女參加這樣的活動。由于老年人的情緒對其血壓影響較大,因此為使其保持良好心情,應創設一個舒適、干凈的社區環境,提高他們的健康素質[3]。中醫理論認為,人的“喜、怒、驚、恐、思、悲”7 種情緒均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如果一個人的情志處于正常狀態,那么他身體內的氣血就會通暢、五臟六腑就會協調;相反,如果一個人的情志處于異常狀態,容易大喜大悲、大怒大驚,他的身體就會產生各種疾病,或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推遲患者康復時間。所謂“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恐傷腎”。故高血壓患者理應保持一顆平常心,避免出現過激的情緒,不要為日常的生活瑣事擔心、憂慮,保持樂觀、愉悅的心境,進而促使身體的血壓運行正常而有節律。
日常飲食對高血壓患者的健康影響較大。中醫理論的“四氣五味”可以對他們的日常飲食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4-5]。且這種理論和患者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容易被他們接受。所謂“四氣”是指中藥的寒氣、熱氣、涼氣、溫氣,和患者的體質和身體各種疾病的癥狀向對應。科學而有規律的飲食具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作用,如涼寒的食物可減輕或祛除體內的熱氣,溫熱性的食物可減輕或祛除體內的寒氣。而“五味”分別是指辛辣、甘甜、酸、苦和咸5 種味道,每種食物中的味道不同,對人體各個器官的作用也不相同。例如:辛辣的食物具有活血、散氣以及暖胃的作用,這種食物主要有辣椒、韭菜、蒜瓣、蔥姜等。甘甜的食物具有健脾、補益的功能,這種食物主要有紅棗、蜂蜜、糖漿等。酸性食物具有止汗、止瀉,提高患者食欲,健脾開胃的功能,這種食物主要有櫻桃、米醋、山楂以及烏梅等。中醫陰陽調護理論認為要堅持辨證施治的原則,根據不同高血壓患者的不同體質、口味及病情,要適當控制患者攝入咸味食物,每天的食用鹽量不能超過6 g。
唐朝著名的醫藥學家孫思邈[6]提出了“小勞”的治療方法,及適量的運動,過度運動或者干脆就不運動對人的身體健康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在護理過程中,要多鼓勵患者進行簡單的運動,如騎自行車、打太極拳、散步等。針對年齡較大、不方便運動,或患有其它骨骼疾病,厭惡運動的患者,可為他們推薦幾種常用的中醫穴位保健按摩。以促進他們的身體血液循環,改善血壓不良情況,提高康復速度。
綜上所述,在社區開展陰陽調護的健康教育理念,對控制社會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大大提高了患者關于自身疾病的認識。同時,在進行社區護理工作時,要辨證對待,針對具體情況,制定出科學的護理方案,充分運用陰陽調護理論對患者進行適時指導,最大程度減少高血壓疾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梁鎮忠,莫卡娜,黎靄云,等.中醫養生學健康教育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的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自然醫學雜志,2010,12(2):107-108.
[2]袁艷敏,郭藝芳.人體血壓晝夜節律特征及其調節機制[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8,16(6):483-485.
[3]陳璐,房莉萍,李婉文,等.淺談中醫四時干預對社區老年高血壓病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08,6(23):249-250.
[4]楊紅,徐鳳,郭健,等.中醫食療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自然醫學雜志,2010,12(3):36-37.
[5]成寶德.“四氣”“五味”話吃喝[J].食品指南,2009(7):88-89.
[6]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