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旭豐 寧培云 薛慧蘭 陳燕萍 吳新林
患者出現基底節區血腫的主要因素是外傷性與非外傷性,而一般非外傷性都是由于高血壓所造成,外傷性在老年患者中比較常見。傳統手術治療主要包括立體定向血腫碎吸術、開顱血腫清除術以及腦室外引流術等[1]。近年來,科學技術不斷發展與進步,微侵襲或者微創技術逐漸被眾多神經內外科臨床醫生所采用,使其逐漸成為治療腦出血的首選方法,而且在基底節區深部血腫治療中特別適用。對降低患者死亡率、解除患者腦壓迫、清除患者血腫以及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在清遠市中醫院接受治療的50例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齡為(59.1±4.5)歲,通過GCS(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法)對這些患者進行評分:15例患者為4~8分,25例患者為8~12分,10例患者為13~15分。3例患者雙瞳孔不等大,26例患者偏癱,15例患者中樞性面舌癱;患者平均出血時間為(6.4±2.1)h。
1.2 手術時間 5例患者3h內實施手術,23例患者6h內實施手術,15例患者24h內實施手術,2例患者2~3d內實施手術。
1.3 手術方法 對患者頭顱CT片中血腫層面最大的血腫中心處和患者最近頭皮距離進行測量,選擇血腫中心最短距離,同時避開患者大血管區和重要功能區,對患者頭皮穿刺點予以確定,一般都是取患側耳上經顳葉為頭皮穿刺點,常規消毒鋪巾,局麻下破皮,用3mm直徑的手錐根據術前測定的角度,將患者顱骨錐開,刮盡通道中的骨渣,快速刺破硬腦膜,預測深度,在金屬導針引導下將F14硅膠引流管通過顱孔穿入患者血腫中心,對導針帶硅膠管進行固定,將導針拔出,流出瘀血,采用5mL注射器將患者部分血液抽出,用生理鹽水緩慢注入并等量吸出。在患者頭皮上固定引流管,連接三通閥與顱腦外引流器相連接。術后復查頭部CT,第2d起,生理鹽水沖洗血腫腔,血凝塊多的,可注入2~5U尿激酶,夾管1h后,開放引流。
1.4 術后療效分析 對50例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進行3~6個月的隨訪調查,根據患者ADL(日常生活能力)衡量預后,具體進行五個等級(Ⅰ,Ⅱ,Ⅲ,Ⅳ,Ⅴ)的劃分:(1)I級:完全恢復日常生活;(2)II級:部分恢復或可獨立生活;(3)Ⅲ級:需人幫助,扶拐可走;(4)IV級:臥床但保持意識;(5)V級:植物生存狀態。Ⅰ+Ⅱ為恢復良好,Ⅲ+Ⅳ+Ⅴ為致殘。
通常會對患者進行1~7次的抽吸,并進行3~8d的留管,通過CT對患者做相應復查,患者在治療2~7d后血腫基本清除或者徹底清除。有1例患者在進行穿刺手術之后發生再出血,形成腦疝,因為此患者腦血管畸形,在對其開顱后患者仍未恢復正常意識,所以轉至上級醫院進行6個月的治療,該患者成為植物生存狀態。對其它患者進行6個月的隨訪調查,通過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級法評估患者治療效果:13例患者為Ⅰ級;22例患者為Ⅱ級;8例患者為Ⅲ級;2例患者為Ⅳ級;2例患者為Ⅴ級;還有2例患者死亡?;颊呋謴土己寐蔬_到70%,致殘率為24%,死亡率為4%。
一般基底節區腦出血都是由高血壓所引起,所占比例大約為85%,其次和患者凝血障礙、腫瘤、血管畸形以及外傷等有關[2]。患者基底節區豆紋動脈通常會以直角狀態從患者大腦中動脈近端發出,并向其基底節區腦組織提供營養,增高患者豆紋動脈內壓有可能使得患者血管破裂,進而導致顱內血腫,在中老年人中比較常見,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其致殘率與病死率要比其它類型腦出血患者高[3]。
CT定向穿刺抽吸手術很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損傷性并發癥,無法在局部直視下對患者進行止血,而且術后具有極高的再出血發生率。因此,多種微創術都存在其自身優缺點,本研究在對多種手術治療進行充分兼顧的基礎上,通過軟通道置管溶解抽吸基底節區腦出血對50例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治療效果。
軟通道置管溶解抽吸基底節區腦出血的優勢主要包括:(1)能夠比較徹底的引流血腫,引流管屬于軟通道,所以對患者腦組織沒有特別明顯的切割作用,而且對患者腦組織損傷也比較小[4],方便三通閥注藥;(2)治療場所限制性小,在各個場所都能夠對患者進行治療,像無電無吸引器場所、急診室以及床旁等均可使用,具有非常好的封閉性,而且不宜感染,不必切開患者頭皮,特別適用于基層醫院;(3)手術在患者局麻狀態下實施,尤其適合由于心肺功能差而無法承受全麻的老年患者;(4)費用低、療程短,而且操作方法簡便[5]。
綜上所述,軟通道置管溶解抽吸基底節區腦出血具有簡便快捷、創傷小以及適用性強等特點。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且能夠有效減少患者后遺癥與并發癥的發生。
[1]王建清,賈丕豐,全勇,等.高血壓性腦出血最佳手術時機的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7,23(8):572.
[2]陳愛明,余曉春,陳勇軍,等.高血壓腦出血穿顱清除術后再出血的防治[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09,8(3):270-271.
[3]陸建吾,黃河清,陳家康,等.早期立體定向置管引流治療內囊區小血腫的臨床研究[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2010,23(1):30-33.
[4]郭昊.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98例臨床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0,14(3):422-423.
[5]馮子民,蔣福剛,伍清,等.CT引導立體定向碎吸治療高血壓腦出血(附70例報告)[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1,16(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