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軍 高海松
(中石化齊魯分公司第二化肥廠 山東淄博255400)
中石化齊魯分公司第二化肥廠采用的溢流型磨煤機(Φ4 000 mm×5 800 mm,1開1備)自2008年10月投運以來,故障頻發,雖然沒有發生全系統停車事故,但磨煤機頻繁切換會造成煤漿大量浪費和氣化爐減負荷運行。
(1)故障現象
主動小齒輪軸軸承溫度持續升高,變速箱、小齒輪軸承箱和機箱振動增大,緊急停車。
(2)原因分析
經初步檢查,發現大、小齒輪噴霧潤滑裝置堵塞,噴油停止,導致大、小齒輪因缺少潤滑而嚴重磨損,齒肩磨損2~3 mm;小齒輪軸承因受力過大而超溫磨損,主動側軸承保持架嚴重磨損。
檢查發現:齒輪噴霧潤滑裝置油箱空,齒輪潤滑斷油;磨煤機主滾筒大齒輪附近存在煤漿漏點,部分煤漿進入大齒輪后與噴霧潤滑的重油混合,對齒輪結合部位進行研磨;因大、小齒輪潤滑重油由油箱直接提供,由于觀察、檢查不力,沒有及時更換,造成供油中斷,缺油后煤漿硬化導致嚙合過盈,引起軸承超溫并振動。
(3)處理措施
修復大、小齒輪噴霧潤滑裝置,制作并增設專用油箱,冬季投用盤管伴熱;噴霧潤滑間隔時間由45 min改為15 min;更換主動側小齒輪軸承;對大、小齒輪的主、副工作面互相掉換,繼續使用。
打開小齒輪軸承檢查,沒有發現磨損現象,但大、小齒輪齒根部嚴重結焦,進行了清理;小齒輪護罩視窗改為活動觀察視窗,每班操作工觀察噴霧潤滑及齒輪磨損情況;大齒輪護罩底部增開2個清理窗,定期清理大齒輪底部煤渣、油泥等雜物;及時處理主滾筒煤漿漏點,防止煤漿進入齒輪護罩內部。
(1)故障現象
出口滾筒篩篩條頻繁磨損脫落,高、低壓煤漿泵內及料漿槽內發現碎裂的篩條。
(2)原因分析
出口滾筒篩強度不足;梯形條篩焊接部位接觸面積較小,下料煤漿對其根部的磨損發生在<1 m 的范圍內,長時間磨損造成脫焊,篩條脫離碎裂,滾筒篩使用壽命為2~4個月。
(3)處理措施
對滾筒篩進行了多次改造。2012年,采用整張鋼板沖壓制成的篩孔為5 mm×20 mm的篩網,使用效果良好;由于實際運行時只使用篩網根部,為了提高水煤漿濃度,又制作了篩孔為5 mm×30 mm 的滾筒篩備用。
(1)故障現象
自磨煤機投運以來,滾筒襯板螺栓密封圈頻繁泄漏。因每臺磨煤機滾筒上有270塊襯板,每塊襯板又有2只緊固螺栓,所以每臺磨煤機就有540個潛在漏點,有時每周需2次停車處理漏點。
(2)原因分析
①襯板螺栓密封圈受磨棒撞擊的交變載荷作用,極易出現裂紋;②因滾筒內磨棒在運行時對襯板形成反向沖擊,如果襯板緊固不牢,襯板反向移位,緊固螺栓偏斜,密封圈兩側出現明顯的變形差別;③煤漿及添加劑對密封圈有腐蝕作用。
(3)處理措施
①對每臺磨煤機540只密封圈進行改造,密封圈加厚至22 mm,密封線由2條改為4條,內部加鋼片增強,提高密封圈材質硬度,減少緩沖量;更換新密封圈后,泄漏次數明顯減少;②調整傾斜襯板,先拆卸1排襯板,然后反方向依次調整30排襯板,并及時更換開裂的襯板。
(1)故障現象
2012年8月24日0:35,磨煤機離合器突然著火,著火后因離合器脫開,磨煤機已停,但電機未停,立即手動停車。拆卸離合器,發現36塊閘瓦上的摩擦片有部分燒損,2個氣囊存在不同程度燒損漏氣、硬化,離合器內鼓輪表面已偏磨。
(2)原因分析
①離合器管路系統存在漏點,導致氣囊壓力不足,閘瓦與鼓輪打滑、過熱引燃膠囊著火;②自2008年10月裝置投運至今已超過4年,而離合器閘瓦組件及氣囊等零部件使用壽命為1~2年, 離合器屬于超期使用;③受磨煤機所處的工作環境影響,離合器可能受到灰塵的污染,此灰塵具有一定的腐蝕性,殼體內積聚了過多的灰塵以后,可能導致離合器放氣時閘瓦不能脫離鼓輪,產生相互打滑和過熱。
(3)處理措施
①離合器空氣管路或旋轉密封閥有漏氣現象時,必須立即維修或更換。在實際使用中,旋轉密封閥工作環境差,壽命不到半年,已列為定期更換部件;②閘瓦組件(包括鋁合金閘瓦、摩擦片)、復位彈簧、扭矩棒全部更換,更換所有的氣囊,2只鼓輪采用機加工方法車削鼓輪外圓,使之呈規則圓柱面。今后將按計劃檢查磨擦副,以便確定摩擦片的更換時間,使其不超過摩擦片的磨損極限,因為鉚釘或螺釘頭會擦傷鼓輪,極可能損壞彈簧;③設置離合器保護性屏蔽,以隔絕灰塵;利用真空除塵器或空氣軟管進行徹底清理,以排除所有灰塵沉積物。一般情況下,此項工作無需拆下鼓輪。
(1)故障現象
本研究中,CRE菌株除分布于ICU外,普通病房主要分布在康復科和外科普通病房中,進一步分析發現,康復科CRE菌株感染者大多為腦梗塞或腦出血的老年人群,該類患者免疫力低下,所患疾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癱瘓或意識障,需要長時間臥床或住院治療等特點,使其更容易罹患CRE菌株感染[18]。而普通外科感染CRE患者,多為高齡、手術創傷大、營養不良,或經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后免疫功能低下,病情較復雜,甚至發生多臟器功能衰竭。
2013年4月磨煤機計劃檢修時,發現A磨煤機驅動側軸瓦存在局部蟲形灼傷,B磨煤機非驅動側軸瓦巴氏合金層局部燒損脫層,冷卻盤管因結垢水量減小。
(2)原因分析
①研磨軸瓦后,配合間隙小于要求值,運轉時軸瓦與軸磨損率高,局部溫度高,產生燒瓦現象;②存在不開高壓油泵盤車現象,造成軸瓦間缺油灼傷;③冷卻盤管所用冷卻水為原水,易結垢堵塞。
(3)處理措施
①軸瓦嚴格按標準要求研磨(安裝時,軸瓦與軸的配合間隙可用銅皮適當調整),軸瓦裝配后,必須進行空載試驗,溫度不能超過50 ℃;②停機盤車時,必須開啟高壓油泵,增設強制聯鎖;③對軸瓦冷卻水盤管進行化學清洗,入口處加設過濾網,出口處加設排氣設施,定期排放檢查,并擬采用脫鹽精制水作冷卻水。
(1)故障現象
電機驅動側軸瓦振動偏大與溫度偏高,因備用磨煤機檢修,只得加空氣冷卻維持運行,振動增至10 mm/s時,停機檢修,發現軸瓦磨損嚴重。
(2)原因分析
(3)處理措施
①按要求逐級找正,消除振動超差。②縮短換油間隔時間,及時換油;擬加裝氮氣密封并探討強制潤滑的可能。③按標準刮瓦,注意檢修質量。
(1)故障現象
磨煤機運行約4年后,即單臺磨煤機累計運行約2年,開始出現大量細斷棒,Φ50 mm磨棒已磨細至Φ30 mm左右,出現較多橢圓細棒以及斷棒。
(2)原因分析
磨煤機內充填來自2家供方的磨棒,軟硬不一,細棒偏軟,被磨成橢圓形后,影響自身運動,在運行中兩頭受力大,首先折斷。
(3)處理措施
平時發現斷棒、彎棒,應及時取出;應每2~4個月內部檢查1次。2012年,每臺磨煤機累計已加磨棒1 100余根;2012年底計劃檢修時,發現大量斷棒,分2次取出400多根細棒(<Φ35 mm);2013年4月,利用大檢修機會,將700多根磨棒全部取出,根據工藝要求,按裝填負荷80%重新裝填規格Φ50 mm×5 750 mm磨棒327根、規格Φ65 mm×5 750 mm磨棒258根、規格Φ75 mm×5 750 mm磨棒145根(質量比例為3 ∶4 ∶3),總計加入730根(96 t)。經測量計算,每月消耗接近3 t,一般情況下,按計算消耗量添加規格Φ75 mm×5 750 mm及規格Φ65 mm×5 750 mm的磨棒。
磨煤機發生較多故障的還有出口滾筒篩上部抽油煙風扇頻繁腐蝕失效,進料管、鼓型進料器、螺旋進料器腐蝕泄漏,高、低壓油站和稀油站的油泵經常不打量等。通過對磨煤機故障現象的原因分析,只要日常細節檢查到位,做好維護工作,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檢修規程,就能避免其發生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