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近翰
(杭州市文化館,浙江 杭州 310014)
解讀群眾音樂文化的社會功能
蔡近翰
(杭州市文化館,浙江 杭州 310014)
群眾音樂文化基于其獨特的音樂魅力和諸多的社會功能,已經是社區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廣大社會大眾群體的喜愛。本文通過闡述群眾音樂文化的內涵及發展,解讀了社區群眾音樂文化的主要社會功能,并且提出了促進群眾音樂文化更好發展的建議,從而使得群眾音樂文化更加豐富、多姿多彩。
群眾文化;音樂文化;社會功能
群眾音樂文化是群眾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廣大群眾自主開展的一種通俗性文化,是人民群眾追求生活、藝術等的集中體現,在社會發展中發揮了諸多的社會功能,而群眾音樂文化的主要形式有當下流行的廣場流行操、文藝表演等音樂形式,這些群眾音樂文化的音樂形式具有隨意性和多元化,包括中國古典音樂、民間音樂、民族音樂與西方音樂等。群眾音樂文化從一定程度上來看,直觀的反映出一定區域內群眾的興趣愛好、精神狀態和文化層次等。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群眾音樂文化逐漸成為城市社區文化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標識。
(一)娛樂、健身功能
在城市中,群眾在市區廣場聽音樂、演奏音樂等都是為了娛樂和健身,城市群眾的音樂活動可以娛樂社會大眾群體的日常生活,也可以健身和修養身心,是一種美的享受和欣賞。在工作繁忙與緊張的節奏下,人們聚集在一起,可以到城市廣場中聽一首輕快愉悅的音樂、歌曲,也可以演奏自己喜歡的樂曲,也可以跳一支輕盈歡快的舞蹈,總之,城市群眾的各種音樂活動減輕了工作壓力,消除了煩躁與疲勞,陶冶了情操,使得生活更加快樂,身體也更加健康。
(二)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功能
隨著我國逐步進入小康社會,人民群眾在物質需求不斷滿足的同時,也強烈要求滿足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隨之越來越多的居民根據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自主開展了許多音樂活動,并且建立了以音樂為紐帶的固定的集體組織,如城市廣場團體。可見音樂已經成為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部分,廣大群眾尤其是中老年人,可以通過音樂滿足自己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在載歌載舞的音樂活動中達到精神上的滿足。
(三)促進社會發展的教育功能
群眾音樂文化具有促進社會發展的教育功能,利于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其具體體現在:第一,居民可以在城市廣場上通過音樂活動得到更多的社會信息,利于促進居民更加關注和分析社會問題,便于人們很好的觀察、評價自己周圍的人與事,從而提高社會大眾的智慧和社會凝聚力;第二,群眾的音樂活動也是一種思想教育和心理輔導的重要方式,利于建設和諧社會,通過音樂陶冶性情,消除疲憊,放松緊張的神經,從而達到身心的正常狀態,調節不穩定的心理,轉變對待生活和社會的態度,進而提高對社會發展的思想認識水平。
(四)文化交流功能
目前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素養的不斷提高,使得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居民更加向往人與人之間的頻繁交流和往來,而群眾音樂文化就是一種優雅的文化交流方式,促進了居民之間的精神文化交流,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使得人際交往更加和諧。人們通過參加音樂文化活動,可以走出封閉的空間,消除孤獨與疏離,滿滿的感受到輕松和自由的氛圍,增加了對社會現實的感知與了解,也促進了人與人更加關愛彼此,增加了社會的溫情和溫暖,同時也可以欣賞到不同風格的音樂文化形式,例如民族特色的舞蹈與表演,優雅的古箏演奏,還有國外優秀的薩克斯吹奏等,進而促進了群眾的文化交流。
(一)政府宏觀引導,適度監督與協調,大力支持群眾音樂文化的發展
由于群眾音樂文化是自主自發的隨意性通俗音樂文化,因此政府不能過于進行微觀的干預和干擾,要加大宏觀的引導和鼓勵,努力建造平臺和環境,對城市群眾音樂文化活動適度的監督、指導與協調,從而促進群眾音樂文化的健康發展和持續發展。
(二)大力進行音樂文化的創新,引進民族特色和國外先進音樂成果
發展群眾音樂文化在基于社會大眾群體需求的同時,還要大力進行群眾音樂文化的創新,要突出民族特色與風采的音樂形式,積極引進國外優秀的音樂成果,并且要很好的把中國古典音樂、民間音樂、民族音樂、西方音樂更好的結合和融合,吸收各自的特色而創新,從而促進群眾音樂文化的進步,使群眾音樂文化形式更加豐富、多元化和多樣性。
群眾音樂文化代表了社會大眾群體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精神面貌,是一種值得人們廣泛參與研究的社會藝術現象,而且在未來的群眾文化發展中,群眾音樂文化仍將繼續發揮其特有的諸多社會功能,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1]李芳.當前廣場群眾文化中音樂文化的社會功能探究[J].北方音樂,2013,(10):58.
[2]郭利群.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J].今日中國論壇,2013,(06):131.
J605
A
1005-5312(2014)02-01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