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奕崢
摘 要:近些年來,校園音樂文化在高校學生中間迅速傳播和發展,不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有新的變化,其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化。大學校園音樂文化是一種特殊的音樂文化形態,是大眾音樂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既具有校園文化的特殊性,又與大眾音樂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當今社會隨著經濟、文化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大眾音樂文化種類、內容日益繁多,交流空間、途徑更加廣泛,這些多元的大眾音樂文化必將對大學校園音樂文化產生深刻的影響。所以,怎樣把大學生校園音樂文化和社會中的大眾音樂文化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并能很好地開展起來,這是該文所要探討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校園音樂文化 大眾音樂文化 傳播途徑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a)-0232-01
音樂文化在當代人們逐步提高質量的生活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分,也是人們精神追求及娛樂休閑的重要方式。將音樂文化按“地域”劃分,也就出現了校園音樂文化與大眾音樂文化。在這里,我們就這兩種文化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并能把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行深入探討。
1 音樂文化的主要內容
校園音樂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化的縮影,折射出學生的人文思想、審美意識、生存能力等,推進校園音樂文化建設,加強校園音樂教育,開展校園音樂活動,運用音樂的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陶冶情操、美化心靈,把學生培養成為樂于助人、奮發向上、勇于進取、樂觀豁達、心地善良的新生力量,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大眾音樂文化是一種社會普遍存在的文化形式,它主要來自于社會中的大眾音樂,大眾音樂更是一個涵蓋多方面音樂文化成分的復雜形式,它包含著:民間音樂、宗教音樂、兒童音樂、革命歌曲、流行音樂等許許多多的音樂形式,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到蹣跚學步的孩子,他們都具有學習和傳播音樂文化的能力,這些人群中,不乏有掌握一項和多項音樂知識和技能,并能夠傳承音樂文化的藝人,也有剛剛起步和有一定音樂基礎的人群,但絕大部分都是音樂愛好者,他們學習音樂的主要目的就是陶冶情操和豐富自己的業余文化生活,他們學習音樂技能的內容十分廣泛,從西方音樂到中國傳統音樂、從流行歌曲到二人轉,可以說是只要有音樂形式的地方,就都能留下他們的身影,這就使得大眾音樂文化形式變得十分豐富和復雜。
2 校園音樂文化大眾音樂文化相互融合發展
校園音樂文化是一種傳統式的規范音樂模式,是一個能夠系統地學習和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教學基地,在這里培育出來了一批又一批的音樂人才,讓他們通過幾年的學習,帶著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走向社會,并服務于社會。近幾年來,許多高校都開設了音樂專業,使得音樂專業收到更多學生和家長的青睞。也使得音樂教育布滿了校園里的角落,在校園中不單單是音樂學院里有音樂,各個學院也有不同形式的音樂社團,并且學校也面向各院系學生開設通識選修音樂課程,這就使得音樂教育在校園里開展的生機勃勃。
然而,在校園之外的大眾音樂文化卻是另一番景象,它們也是在如火如荼開展著各種音樂活動,諸如:紅色歌曲演唱、群眾性秧歌舞、群眾性合唱團,各種地方戲舞臺像雨后春筍樣出現,尤其是各地方電視臺舉辦的選秀大賽數不勝數,使得大眾音樂文化活動十分繁榮。另一方面,由于大眾音樂文化,需要一批有知識、有才干的專業人士去培養和正確教授音樂技能和知識,所以,我們培養的學生就要及時地融入到大眾當中去,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近幾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上至專業性較強的沈陽音樂學院,下到師范院校都在開展“百萬市民學音樂”的惠民工程,“高雅藝術進校園”更是每年都在舉行,這一切都說明校園音樂文化和大眾音樂文化的融合是眾向所歸、民心所向。校園音樂文化與社會實踐,校園音樂文化與大眾音樂文化相互融合發展,通過音樂教育手段來傳承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這樣才能讓大學生的校園文化很好地和大眾文化結合在一起,這是我們要根本解決的問題。
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出現了,其中有一些內容不十分健康的音樂形式也出現在舞臺上,還有一些為了明星效應舉辦的一些選秀活動也通過大眾傳媒,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中。這些音樂形式無時無刻地沖擊著校園音樂,使我們這方凈土,受得了一些污染,有的學生甚至放棄了學業去追求自己的明星夢想。所以,我們要怎樣正確的對待大眾音樂文化對我們的沖擊,也成為了我們教師研究的主要內容,我們如何去其糟粕,取之精華,正確地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知識,弘揚音樂文化,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共同深入研究及時解決。
3 大學生音樂文化在大眾音樂文化中的作用
(1)在校園音樂教育模式的基礎上,開展一些與大眾音樂文化相結合的有關課程,開設一些與傳統音樂有關的地方音樂特色課、開設一些樂隊伴奏有關的小型樂隊合奏課,在教學中融入大眾音樂文化的因素,使我們的學生首先在音樂理論和技能上接近大眾音樂,在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幫助下,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更加充分地融入大眾音樂當中。
(2)通過對社會的調查,上到政府機關下到社區居委會、從城市到農村深入了解調研,掌握第一手材料配合大眾音樂的開展,通過我們在校園里學到知識正確、深化地傳播音樂,使大眾音樂普及化、正規化。
(3)校園音樂教育是一種傳統的規范式的教學模式,我們的教學僅僅局限于教與學的過程里,教學實踐的環節十分匱乏,讓我們的學生怎樣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我們作為一名教師不僅僅傳授知識,更要幫助、引導學生做人的職責,讓校園音樂教育走向社會,大眾音樂文化尤其是傳統音樂文化進入校園,把校園音樂和大眾音樂有機地結合是大勢所趨。
總之,讓校園音樂文化和大眾音樂文化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其任務任重而道遠,讓校園音樂教育走向社會,大眾音樂文化進入校園,把校園音樂和大眾音樂有機地結合是大勢所趨,為我們的音樂教育事業后繼有人,為我們的大眾音樂文化發揚光大,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王德斌.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6):107-109.
[2] 湯溶溶.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 —— 韓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我們的啟示[D].揚州大學,2009.
[3] 楊叔子.校園文化與時代精神[J].中國高教研究,2007(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