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
摘 要:隨著科技進步,信息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渴望用知識充實自己,傳統的公共圖書館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因此,近期對于圖書館的管理方法也在不斷創新,先進的圖書館管理模式不僅代表著我國管理技術的提高,同時為信息時代的進步奠定基礎。它主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運用科學的手段對知識信息進行管理,來滿足讀者的需要以及實現知識的增值和創新。
關鍵詞:公共 圖書館 創新 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8.2;G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a)-0255-02
知識相對于精神是抽象存在的,需寄托于主體,轉變為文獻信息供讀者學習;而知識化管理圖書館是新型管理方式的主要方法。因為其增值空間無限,所以它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因此,在管理公共圖書館過程中,無論將信息資源轉變為文獻信息還是直接供讀者閱讀,都應始終為讀者服務。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以物為本”,習慣于將館藏文獻當做是普通資源來進行管理,忽略了文獻中知識存在的形式,而先進的“圖書館知識管理”則是以文獻中的知識為立足點,以滿足讀者和管理者的需求為前提,利用科學的手段完成知識的增值。以知識為導向的“圖書館知識管理”模式要求以文獻中體現的知識來安排管理,方便讀者獲取知識、分析知識和歸納知識,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讓更多的人分享知識,從而實現知識的增值。例如:一些現代圖書館采取開放式管理、藏閱借多種服務合一的書刊服務,將館藏圖書以知識加以分類整理,充分結合計算機等自助服務終端,從讀者獲取知識的實際角度出發,大大節省了讀者獲取知識的時間和精力。
1 知識創新
一個創新型知識團隊的形成有利于圖書館的管理。管理人員為創新知識,在對圖書館管理過程中,有效利用圖書館館藏知識,提出相應創新理論,尋求新知識,進行新創造。爭取在開發知識的同時尋求新的管理方法。
1.1 管理內容的創新
實現圖書館管理中人事、業務、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創新是公共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目標之一。
1.1.1 創新化管理
它主要指創新對圖書館的理論體系的研究方式和推廣新型圖書館學習方法。對公共圖書館運行流程的改造,以知識為核心,對業務流程進行重組與創新;對圖書館管理方式的創新,尤其是針對數字化圖書館的研究。
1.1.2 應用管理
公共圖書館主要為不同機構(公關政府、私營企業和研究設計院)提供虛擬數據或有效信息。努力創建為廣大用戶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公共設施。
1.1.3 傳播管理
主要是在尋求知識與知識之間,尋求知識與提供知識之間獲得平衡,以促進知識的及時傳送。
1.1.4 服務管理
協助用戶開發并應用知識是圖書館服務項目之一,以便更深層次,更直接,更全面,更高效地支持用戶的知識運用和創新。
1.1.5 人力資源管理
圖書館知識管理“以人為本”,強調人在圖書館管理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因而努力培養知識型館員是相當重要的。
1.1.6 知識產權管理
現代社會是網絡飛速發展卻又極其注重知識產權的社會,因而圖書館需要解決在互聯網環境下如何保護好知識產權的問題要研究網絡環境下知識產權。
1.2 管理職能的創新
圖書館管理的基本職能主要包括計劃、決策、組織、調節、指揮、控制等6種,而作為圖書館的主要職能則是體現在以下幾點。
1.2.1 外存
圖書館主要利用外部存儲數據將知識進行分類,供讀者更方便使用。
1.2.2 內聯
是用于尋找滿足特定需求的知識架構。在內聯過程中,以全新布局再現從外部數據庫里獲得的知識,并且運用信息過濾來獲取相關的資料。
1.2.3 媒介
它是指通過群發、內部組網、工作流以及文件管理系統將與某一研究領域相關的人和知識聯系起來,從而進行分工明確的知識傳送。
1.2.4 共享
也就是為員工從知識庫中獲得有意義的知識創造條件。
1.2.5 學習
其目的是促進員工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庫,以此來建立學習型圖書館。其實與很多方面相關,比如對知識的收集、整理、儲存、共享,對學習目標的確定等,從各個方面輔助人們查閱資料,方便迅速解決有關難題。多種不同的角度幫助圖書館和個人解決學習過程中的相關問題。
1.2.6 創新
它是知識創新的過程,也就是在外存、內聯和媒介的基礎上創造知識。圖書館知識管理不但可以幫助普通用戶獲得相應的知識和最新信息,而且可作為國家知識創新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直接參與科學研究、知識生產等過程,促進知識產業化。
1.3 管理原則的創新
以往的圖書館管理僅僅局限于古老的管理方式,都保持以高效益、公平民主為基本管理準則,以提高人們工作動力為基本目標,實行集中化管理。傳統的圖書館管理一般都遵循系統核心、集中統一、民主管理、動力原則、效益原則等一系列原則,新型管理模式決定創新管理原則,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3.1 開放性原則
新型圖書館決定采用開放性閱讀方式,為閱讀人員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增加人們之間的互動,互相開拓視野,學習新知識,從而增加圖書館的知識量。
1.3.2 共享性原則
隨著圖書館成員間知識的互相分享,圖書館的知識儲備也成倍地增加,此外,分享知識并不會對成員自身的利益造成影響。同時共享知識是個交互的過程,需要分享者與被分享者共同參與,成員在參與的過程中可以強化自己的知識甚至于獲得新知識。
1.3.3 開發性原則
圖書館作為儲存知識的地點,首先需充分理解知識的價值,使更多的知識為人們服務。
1.3.4 協作性原則
圖書館的資源是所有人共有的,因此圖書館團隊間的共同合作顯得尤為突出。知識得到共享是知識獨立于圖書管理員的前提,而團隊間的共同合作則可以將知識資本真正地發掘出來,并將之形式化以便圖書館獲得更多的知識自主權。
2 人的發展
知識作為人類創造的產物,理應為人類服務,造福于人類。因而從根本意義上來說,圖書館知識管理就是為了人類自身的發展。
2.1 讀者知識的發展
為方便讀者獲取知識、拓寬知識而提供幫助是公共圖書館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所有圖書館工作的前進方向,因此圖書館需要運用新型管理方式使圖書館更方便的為讀者提供有利資源,促進人們的進步。
2.2 讀者素質的發展
環境因素對人的素質具有很大的影響,良好的學習氛圍能提高人的素質。公共圖書館作為獲取知識、研究學術的嚴肅場所,在傳播知識之余還能育人。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圖書館自身獨有的工作理念、工作作風以及行為方式會展現在讀者面前。長期呆在一個思想開放、工作一絲不茍、館員和藹可親、開拓創新的圖書館,讀者自身也會潛移默化,變得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與傳統圖書館管理不同,圖書館知識管理更具有創新意識,相對來說需要讀者擁有更高的素質,有利于讀者知識的發展。
2.3 圖書館館員素質的發展
作為區別于傳統圖書館管理的存在,圖書館知識管理更具有專業性,對圖書館館員的素質要求更高。一個優秀的圖書館館員,在了解圖書管理學的專業知識之外,認真仔細、踏實負責的敬業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圖書館知識管理更是在這些基礎上,要求館員至少掌握一門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明白讀者的心理和習慣。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實施,要求館員提高自身素質;另一方面,具有更高素質的館員在圖書館管理方面會做的更火,這樣相互促進、良性循環,圖書館會得到更好地發展,為讀者提供更好地服務。
2.4 社區文化的發展
知識文化具有傳播的功能,作為文化設施的公共圖書館能促進所在社區文化的發展。圖書館知識管理的意義不只在于它為社區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服務,將知識的價值傳遞給人們才是真正意義所在。人們在不經意間就能感受到知識的力量,社區文化得到推動發展。
3 結語
總之,圖書館是文獻管理最開始的地方,文獻管理隨著圖書館的反正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科學有效的體系,只有在管理中積累經驗,并將創新意識運用到知識管理中去,才能取得更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敏勤.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的構建[J].圖書館建設,2004(5):20-23.
[2] 馬艷霞.圖書館知識管理中隱性知識資源的分類開發[J].圖書館學信息學資料工作,2003(12):142-144.
[3] 黃敏.基于知識管理的信息資源與服務體系研究[J].情報雜志,2005(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