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煥明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統較為常見的腫瘤,近年來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且發病年齡低齡化,發現多為晚期,部分患者出現遠處轉移,5年生存率較低,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1]。現臨床多采用膀胱腫瘤電切術聯合化學治療,是一種姑息性治療,化療是膀胱癌治療中的輔助地位[2],能夠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減少痛苦,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3年5月~2008年1月術后病理為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患者52例,其中男39例,女13例,年齡40~73歲,平均年齡(56.52±16.02)歲;單發腫瘤29例,多發腫瘤23例;TNM臨床分期:T2a患者30例,T2b患者18例,T3患者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臨床診斷標準,多表現為無痛性全程血尿,將上述52例膀胱腫瘤患者按照隨機對照法隨機分為對照組(n=26)和實驗組(n=26),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普通手術切除法切除。實驗組:采用膀胱腫瘤電切術治療,全麻后取膀胱截石位,確定腫瘤位置及大小,設定手術電切功率,使用等張性溶液作為沖洗液,保持膀胱的半充盈狀態,手術后輔助化學藥物治療。術后定期隨訪,行尿脫落細胞學、腹部、盆腔CT、膀胱鏡,定期復查,前2年每3個月一次,第3年后每6個月復查一次,有問題及時就診。
1.3觀察指標 根據患者術后臨床癥狀作為評分標準,分為良好、一般和較差。良好:排尿基本無障礙,無明顯疼痛感,排尿過程可以受到隨意性骨骼肌支配;一般:排尿困難、尿痛、尿失禁癥狀減輕;較差:排尿困難、尿痛、尿失禁癥狀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2.1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比較 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患者復發率和死亡率比較 實驗組復發率及死亡率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復發率和死亡率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膀胱腫瘤是我國泌尿系統及男性生殖系統發病率較高的腫瘤,臨床上多采用膀胱腫瘤電切術聯合化療,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點,可避免患者多次開刀帶來的痛苦,并保留膀胱的功能,輔助化療可有效控制局部病變,使腫瘤降期,降低手術的難度和消除微轉移病灶,提高遠期的生存率。膀胱腫瘤電切術屬于微創手術,安全系數高,使用電切術可減少住院時間,利于術后恢復,同時對醫師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需要醫師不斷加強學習,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減少患者的痛苦。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實驗組復發率及死亡率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膀胱腫瘤電切術聯合化療治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不僅能減少手術創傷,還能減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控制遠處轉移,副作用小,能夠提高患者生存率。
[1] 談成慶.膀胱癌22例手術治療體會.吉林醫學,2010,31(33):6077.
[2] 杜林棟,王文營.膀胱癌相關問題探討.中華臨床醫學雜志,2009,3(7):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