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 龔啟榮
玻璃體切除術后白內障因為患者的晶狀體懸韌帶受損,晶狀體囊膜破裂,晶狀體的擺動幅度加大,玻璃體組織減少,眼部液體發生結構上的改變等原因,可以引起玻璃體切除術中及術后并發癥[1,2]。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飛速發展,超聲乳化技術得以完善,該技術以其創口小,密封性良好,避免眼壓低等多個優勢,成為目前為止,治療玻璃體切除術后白內障的最主流方式[3]。本文通過研究南通啟榮光明醫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三年間收治的300例眼科患者,旨在探究對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后的白內障患者二次進行超聲乳化手術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主要使用“削梨法”超聲乳化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效果顯著。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300例患者,即為300只病眼。其中,男性189例,女性111例,患者年齡32~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8歲。其中有66例患者因為患有糖尿病而導致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有89例患者未患有糖尿病,但玻璃體混濁,后查實,為玻璃體積血。此外,還有145例患者為視網膜脫落,致使患者視網膜發生脫落的原因較為復雜,此處不做解說。這些患者中,84例進行單純性玻璃體切除手術,91例患者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的同時,使用全氟丙烷氣體(C3F8)填充患眼。對剩余的125例患者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的同時,使用硅油填充患眼。這些患者玻璃體切除手術后9~28個月時發生白內障,并對其進行白內障超聲乳化術以及植入人工晶狀體。
1.2治療方法 在角膜11:00位置處切口,并在2:30位置處做一輔助切口。前房內注入粘彈劑。在進行水分離操作時,盡量少量,分多次進行注射,一方面,水分離可以使晶狀體核在囊袋內行動自如,另一方面微量注射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注射壓力過大而導致晶狀體囊膜破裂或有微小破孔的破孔擴大。然后把超聲乳化探頭試探性的、小心放入前房,先把晶狀體前方部位已經漂浮的表面皮質吸出,隨后降低能量,下壓探頭進入晶狀體,并調至高負壓狀態,將晶狀體核牢牢吸住,并在輔助工具的共同作用下,乳化的同時轉動晶狀體核,由外向內層層削割,直至乳化完成,最后去除殘留的晶狀體皮質。將粘彈劑注入前房以及囊袋內,再將人工晶狀體植入其中,去除粘彈劑,縫合切口。術畢,術眼常規注射消炎藥物,同時在患處涂眼膏,最后將病眼包扎,至此,手術全部完成。
2.1患者視力恢復情況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有164例患者的患病眼視力達到了0.5以上,占據總治療人數的54.67%。有208例患者的患病眼視力達到了0.3以上,占據總治療人數的69.33%。有67例患者的患病眼視力位于0.1~0.3之間,占據總治療人數的22.33%。只有25例患者的患病眼視力低于0.05,占據總治療人數的8.33%。為方便閱讀,現將手術結果整理如表1所示。
2.2術后并發癥情況 對于本次研究,有11例患者的晶狀體囊膜破裂,玻璃體腔內液體流出,僅占總研究人數的3.68%。對于其他患者,雖在術后有不同程度的眼部水腫,但術后一周內都得以自然恢復,視網膜二次脫落的情況在本次研究中沒有出現。

表1 玻璃體切除術后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患者視力統計情況
很多醫學研究結果都表明,玻璃體切除術很容易導致患者晶狀體懸韌帶不同程度損傷,甚至完全斷裂。且晶狀體囊膜破裂,晶狀體流出等癥狀也時有發生。最為嚴重的是,玻璃體切割術后患者的眼部組織內沒有玻璃體作為支撐,這大大增大了玻璃體切除術后白內障的治療難度,也使得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大為增加[4,5]。本文采用的方法概括性成為“削梨法”,即在虹膜平面上進行超聲乳化,這種手術方式對比囊袋內手術而言,有效的減少了對懸韌帶組織的觸碰,杜絕了晶狀體向后移動,大大減少了晶狀體脫位和囊膜破裂的可能,對于術后患者的恢復,幫助很大。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僅有占總研究人數的3.68%的患者晶狀體囊膜破裂,玻璃體腔液體流出,有164例患者的患病眼視力達到了0.5以上,占據總治療人數的54.67%。有208例患者的患病眼視力達到了0.3以上,占據總治療人數的69.33%。對于少部分的視力恢復不佳的患者來說,多數因為視網膜發生病變導致黃斑變性所致,與本次手術關聯甚少。
本次研究結果證實,采用“削梨法”對于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后的白內障患者二次進行超聲乳化手術,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視力,且該方法對患者的眼部組織傷害非常微小,患者術中晶狀體囊膜破損的幾率相比其他方法也顯著減少,有效地減少了術中并發癥的出現,建議醫學界廣泛應用。
[1] 趙偉,孫建初,臧涵怡.玻璃體切除術后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臨床眼科雜志,2009,18(9):121-124.
[2] 顧文斌,吾布力·哈斯木.玻璃體切除術后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臨床體會.新疆醫學,2009,21(3):94-96.
[3] 顏堅,鄭丹瑩,梁小玲.玻璃體切除手術后的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探討.臨床眼科雜志,2011,12(5):104-106.
[4] 許澤駿,林會儒,崔傳波,等.硅油取出、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臨床觀察.臨床眼科雜志,2011,11(9):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