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躍輝 李道明
結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病死率高。研究表明其生物學行為與某些分子指標有關。作者運用免疫組化SP法檢測了結腸癌組織中腫瘤轉移抑制基因KISS-1和KAI-1的表達情況,旨在探討二者在結腸癌的發生發展及浸潤轉移中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1.1一般材料 組織標本來自濮陽市人民醫院及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間存檔蠟塊,所有病例均經病理學復查確診。選取符合要求的結腸癌患者49例,其中男35例,女14例,年齡31~69歲。大腸癌診斷和分級參照全國大腸癌協作組病理組規定標準。按分化程度高低分為低分化組18例和中高分化組31例,按有無淋巴結轉移分為轉移組23例和無轉移組26例,按浸潤深度分為侵及漿膜層30例及未侵及漿膜層組19例。每例標本均在無壞死癌灶和癌灶遠端的手術殘端(正常組織)。全部標本均經40 g/L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4 μm厚連續切片備用。
1.2主要試劑與方法 SP法免疫組化,羊抗人KISS-1、KAI-1及SP試劑盒均購自福建邁新公司。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參照文獻,細胞質內出現棕黃色顆粒的染色細胞為陽性,根據染色程度及免疫陽性細胞占腫瘤細胞總數百分比綜合計分[1]。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5.0進行統計學處理。KISS-1和KAI-1陽性率的比較采用配對χ2檢驗,二者的表達關系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KISS-1及MMP-9蛋白的表達 KISS-1及KAI-1蛋白在正常腸黏膜和癌組織中均有表達;KISS-1在正常腸黏膜和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87.75%和34.69%,KAI-1分別為95.92%和32.65%;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病理特征結腸癌組織中KISS-1及KAI-1蛋白表達見表1。

表1 結腸癌組織中KISS-1和KAI-1蛋白的表達
2.2KISS-1蛋白與KAI-1蛋白表達的相關性 49例結腸癌組織中,KISS-1、KAI-1兩者均陽性表達11例,兩者均陰性表達27例,KISS-1陽性KAI-1陰性6例,KISS-1陰性KAI-1陽性5例,采用Pearson相關性檢驗,rs=0.264,二者呈正相關關系。
KISS-1基因是Lee等于1996年間發現的具有抑制腫瘤轉移的基因,后經證實該基因與多種腫瘤的浸潤轉移行為相關[2],同時有研究者認為該基因還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3]。KAI-1 基因主要存在于人類白細胞表面,在其他組織細胞表面也有一定程度的表達,是研究較早的腫瘤轉移抑制基因[4]。
本實驗結果顯示KISS-1及KAI-1蛋白在結腸癌組織中的表達均低于正常結腸黏膜;二者在低分化腫瘤中的表達高于高分化組,在侵及漿膜層的腫瘤組織中的表達明顯低于未侵及漿膜層者,在有淋巴結轉移組的表達明顯低于無淋巴結轉移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KISS-1及KAI-1參與結腸癌的發生發展,且具有抑制腫瘤浸潤轉移的作用。可能是KISS-1通過信號傳導通路促使增加細胞內鈣離子水平,進而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誘導腫瘤細胞分化,同時誘導腫瘤細胞過度粘附而使其移動能力受抑[2,3]。KAI-1 也通過影響著腫瘤細胞與腫瘤之間或腫瘤細胞與細胞間質間的相互作用進而影響著腫瘤的浸潤與轉移[4,5]。通過相關性分析發現,二者在結腸癌組織的表達呈正相關性,但二者在抑制腫瘤發生發展及浸潤轉移中是否具有協同作用,以及二者作用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提示聯合檢測KISS-1和KAI-1在結腸癌組織中的表達,有助于結腸癌的早期診斷以及臨床醫生對其浸潤轉移潛能的判斷,對臨床治療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 張延新,宋文剛,高鳳蘭.大黃素對結腸癌模型鼠兩種細胞因子影響.醫藥導報,2013,32(5):583-585.
[2] 王洪興,張潔,宋穎,等. KISS-1 及 MMP-9 基因在胃癌侵襲轉移中的作用及相關性.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12,28(7):761-763.
[3] 徐夏,張志強,關曉軍,等. 胃鏡活檢組織KISS-1 基因與胃癌的關系.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0,4(7):16-17.
[4] 桑溫昌,何慶泗,孫充兵.KISS-1 和 KAI-1 在大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2009,12(5):398-401.
[5] 呂志強.KISS-1、KAI-1基因在膽囊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的實驗研究.江蘇大學,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