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玲
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概率也逐漸呈上升趨勢[1]。糖尿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代謝疾病,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2],其對患者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傷害。據相關統計數據表明,糖尿病患者患抑郁癥的幾率是健康人群患抑郁癥的3倍之多。本研究選取河南省濮陽市中原油田婦幼保健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心理護理對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礙患者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45~85歲,平均年齡(56.6±9.5)歲;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及相關檢查確診,所有患者均無精神疾病史。將其隨機平均分為A組與B組,各3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降血糖、降血脂等常規藥物治療以及常規護理。B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
1.2.1入院指導 患者入院時由護理人員陪同使其了解醫院環境、生活設施等,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課內醫護人員,特別要將責任醫師和護士介紹給患者認識,消除患者對醫院的陌生感,使患者安心接受治療。
1.2.2健康教育 通過發放健康知識手冊以及口頭教育等形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疾病知識的認知,了解相關生活細節,注重飲食上的護理,做到飲食的營養均衡,了解血糖控制水平、并發癥情況、常用藥物以及發生的不良反應等,使患者消除內心疑惑,做到心中有數。
1.2.3建立良好護患關系 護理人員要熱心解答患者疑問,認真傾聽患者心聲,盡量滿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以專業的理論知識以及嫻熟的草做技術水平,較高的職業素養以及真誠的服務態度取得患者對其的信賴,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1.2.4心理治療 邀請相關心理醫生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消除患者自卑、緊張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要對患者表達積極的關注,耐心傾聽其敘述以及宣泄,使患者感受到關心與重視。鼓勵患者家屬與患者進行充分的情感溝通以及思想交流,對患者表示充分的治療支持,消除患者的思想上的顧慮,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安心接受治療。
1.2.5制定計劃和目標 幫助患者制定每日生活計劃。如對每天的活動量以及活動內容進行安排,在患者病情的允許下進行適當工作或學習,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或者社會活動,增加生活樂趣。對于酗酒和抽煙的患者,計劃每天少飲多少酒、少抽幾支煙,并制定完成目標的期限。囑咐患者認真記錄每天的計劃落實情況。當患者取得一定的成績時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要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逐步增加患者的成就感以及信心。
1.3療效評價指標 采用HAMD量表評分方式對患者臨床效果進行評估,對患者的抑郁情緒、有罪感、入睡困難等24個臨床表現情況進行評估,將各個癥狀分為無、輕度、中度、重度及很重5個級別,依次記0分、1分、2分、3分和4分,統計各個臨床表現情況的得分,累加后對患者進行綜合評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癥狀越嚴重[3]。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D量表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HAMD量表評分均較護理前有所改善,B組患者護理后評分較A組有明顯改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D量表評分比較
2.2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變化情況比較 護理前A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為(9.8±2.5)mmol/L,B組為(10.0±2.4)mmol/L,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2個月后A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為(6.2±1.6)mmol/L,B組為(7.3±1.8)mmol/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患者出現抑郁癥主要是由于神經生物因素以及社會的壓力共同作用所造成的,患者的個人心態在抑郁癥出現過程中起到較大的影響。有研究稱,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患者其腦內的單胺類遞質功能不足,5-羥色胺以及機體內去甲腎上腺素的功能缺陷之間存在著較為密切的關聯。故臨床上要給予患者適當的藥物治療,并給予合理的護理。本研究中,經過2個月的治療以及護理,常規治療加以心理護理組患者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以及空腹血糖改善情況均優于常規治療及常規護理組患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給予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礙患者常規治療以及心理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癥狀,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保持較好的心態,提高患者治療以及護理的依從性,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以及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應用。
[1] 田永梅.心理護理對腦卒中后焦慮與抑郁障礙患者的效果觀察.齊魯護理雜志.2010,8(53):121-123
[2] 楊光艷.心理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抑郁障礙的影響.海南醫學,2009,9(10):156-158.
[3] 祁玲.心理護理對焦慮抑郁障礙共病患者的臨床觀察.內蒙古中醫藥,2012,10(3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