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 王維
西安財經學院 紀瓊
近幾年來,伴隨著新型城鎮化的迅速發展,特別是在人口回流的宏觀背景下,新型城鎮化改變了消費格局,為我國零售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春天:市場方面,城鎮化既增加了農民收入,也提升了農民消費傾向,從而擴大了零售業市場;企業方面,在新興城鎮,低成本地租和廉價勞動力促進了當地零售業的發展;政策方面,十八大會議以后我國城鎮化發展得到了國家進一步支持,同時地方政府優惠政策也促進了零售業的發展;國際環境方面,全球經濟復蘇緩慢,我國出口貿易摩擦頻繁發生,發展城鎮化和零售業也是擴大我國內需的必由之路。本文的創新點有兩點:一是基于我國特有的城鎮化視角,將零售業與城鎮化結合起來研究具有現實意義;二是立足中國特色城鎮化進程,根據我國零售業發展現狀提出相應建議。
2011年我國城鎮化水平為51.3%,城市常住人口首次超過農村,城鄉結構發生了歷史性變化,2012年我國城鎮化率比上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我國城鎮化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49年到1965年城鎮化進程發展緩慢;第二個階段是1965年到1978年城鎮化進程基本停滯;第三個階段是1978年到現在為快速發展時期。

圖1 我國城鎮化率數據來源:中商情報網及中國統計局網站。
在城鎮化進程中,零售業的迅速發展為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提供了條件:零售業不僅滿足生產生活需求,同時也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吸收了大量從農村轉移的勞動力,增強了城鎮經濟發展的后勁。
2012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07167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如圖2所示我國近二十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總體保持上漲趨勢,其中城鎮化發展對零售商品的消費起到很大推動作用,下面將從市場、企業和政策方面加以解釋。

圖2 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來源:中商情報網及中國統計局網站。
(1)消費者收入提高。大力發展城鎮化,通過產業轉型提高我國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和農村居民的減少,農業規模化經營和現代化升級得到進一步提高,由此帶來的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不斷提高,農民因此而大幅提升收入和消費能力。從圖3中看出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城市人口大幅上升,農村人口進一步減少,從而進一步增加了社會消費需求,促進了零售行業發展。

圖3 城鄉人口規模和消費規模比較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2)消費觀念的提升。城鎮化帶來了金融服務的完善,使農村貸款的渠道更加方便,使農民形成提前消費的觀念;帶來了健全的社會保障,為農民解決后顧之憂,改變農民喜歡儲蓄的消費觀;使消費環境更加優化,改變農民溫飽型消費觀,使農民的消費超越生活必需品。消費觀念的改變加速農村市場的打開,也為零售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空。
(1)成本優勢。城鎮化帶來了城市新的規劃,降低了零售企業地租成本;城鎮化勞動力充裕,降低了零售業的人力成本;城鎮靠近農村,就近獲得低價農產品從而降低零售業的經營成本,促進零售業的發展。
(2)業態優勢。城鎮化為零售業提供了多種業態及業態組合,零售業可以選擇最有利的業態:在人口密集社區利用人口密集度高的優勢和人們購物方便性的心理選擇便利店或社區店經營業態;在城鎮商業區域內,利用流動人口大的優勢選擇shopping mall業態形式;在城鎮郊區,利用租金成本低的優勢選擇批發倉儲式業態等。
(1)國家優惠政策。我國“十二五”規劃指出,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把有條件的東部地區中心鎮、中西部地區縣城和重要邊境口岸逐步發展成為中小城市;中共十八大也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2)地方政府優惠政策。地方政府一方面大力推進城鎮化的發展,另一方面,為了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增加當地的就業,推出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這為當地零售業發展提供了方便。
(1)城鎮化中零售網點布局不合理。城鎮化建設的推進使得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人口擴張,人口密度迅速提高。然而,我國零售網點的布局大多布局于城市商業中心地帶,忽略了新興郊區集聚中心和新發展的城鎮,抑制了零售業的發展。 (2)零售業應對網購沖擊積極性不足。受網購價格和種類沖擊,傳統零售業面臨著較大挑戰,在新興城鎮中的零售業也受到一定影響,然而在一些網購沒有比較優勢的商品領域如蔬菜和鮮肉等,傳統零售業卻沒有充分利用。(3)農貿市場存在較為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在廣大城鎮中,農貿市場成為我國生鮮食品的重要零售終端和主要經營業態,但一直存在著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農貿市場安全隱患必將影響城鎮化中零售業的長遠發展。(4)城鎮化質量滯后性阻礙零售業進一步發展。在進入新世紀后,我國城鎮化的水平與總體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但是隨著城鎮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城鎮化滯后于工業化和非農化的現狀,阻礙著我國零售業進一步發展。
第一,科學規劃城市布局。通過對地理位置、客流量、附近居民偏好等調研,確定零售網店的分布和零售業態選擇,進一步細分市場,分門別類地制定服務方案和策略,以提供精準化服務,獲取競爭優勢。第二,應對網購挑戰,發揮比較優勢。網購的日益興起給傳統零售業帶來了巨大沖擊,然而新興城鎮化人口以農民為主,網購對于農民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領域,從而傳統的零售業在新興城鎮仍受歡迎,應該加大生鮮蔬菜食品供應比例,充分發揮自己的便利性優勢。第三,加大監管力度,超市化改造農貿市場。政府部門應加強對農貿市場市場化規范管理,進一步落實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對農貿商品不定時采取抽樣食品安全檢測,對于不合格的食品和商家給予嚴厲的處罰。在保持農貿市場傳統優勢的同時,將其改造為規范合理的生鮮食品市場。
[1] 楊玉秀,韶顏.加快農村城鎮化啟動農村消費市場[N].走進市場,2002.
[2] 祁夢華.城鎮化建設加速為零售業發展再創商機[J].商業時代,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