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 韓莉 傅巧靈
所謂金融后臺(back office)業務,是指與金融機構前臺(front office)業務相對分離,并為前臺業務提供服務和支撐的功能模塊和業務部門,如數據中心、清算中心、銀行卡中心、研發中心、呼叫中心、災備中心、培訓中心等[6]。
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信息技術的進步,在金融業競爭加劇以及金融行業分工不斷細化的背景下,國際上許多金融機構出于戰略規劃、成本控制、增強核心競爭力等方面的動機,逐漸將后臺業務從前臺業務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主要采用兩種形式:一是金融機構將其后臺業務移至成本低廉地區,并且自建后臺中心;二是金融機構將后臺業務轉移至成本低廉地區,并且將其交給專業的后臺服務外包機構來完成。國際上金融后臺業務大都是以服務外包的形式運行,如歐美許多金融機構將后臺業務外包到印度地區,而目前中國本土金融機構的后臺中心大多是以自建的形式完成。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金融業的開放,國內金融機構也將前后臺業務分離的工作提上了議事日程。為抓住國內外金融機構后臺業務轉移與外包的機遇,國內一些重要城市紛紛提出建設金融后臺中心的目標,北京也不例外。2007年8月22日,北京市政府發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首都金融后臺服務支持體系建設的意見》。《意見》提出了加快首都金融后臺服務支持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確定了四個重點規劃建設的金融后臺服務區。如今,六年過去了,四個金融后臺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部分,而且已吸引了部分金融機構入駐,但是總體來看企業入駐數量不甚理想。這不得不讓人們思考:北京發展金融后臺服務的優勢是什么、劣勢在哪里,如何揚長避短、合理定位,既避免與國內其他城市同質化的競爭,又合理規劃四個金融后臺的發展、避免重復建設,如何謀劃金融中心和配套金融后臺的布局等問題。
2008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關于促進首都金融業發展的意見》。該意見對北京金融業發展的總體布局是“一主一副三新四后臺”?!耙恢鳌本褪且越鹑诮肿鳛槭锥冀鹑诋a業發展的主中心,主要是發展總部金融?!耙桓薄笔且訡BD作為金融發展的副中心,主要是發展國際金融。“三新”是以海淀中關村西區作為科技金融功能區,主要發展科技金融;以東二環交通商務區為承載,主要發展產業金融功能;以麗澤金融商務區為承載主要發展新興金融功能。“四后臺”是構造四個金融后臺服務區,主要是海淀的稻香湖金融服務區、朝陽金盞金融服務區、通州新城金融服務區,還有西城德勝金融服務區。四個金融后臺服務區的主要功能定位與招商情況如下表所示。金融后臺服務區的建立,可以讓金融機構的后臺業務聚集在一起,形成規模經濟效應和范圍經濟效應,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合作。
表1
以上四個金融后臺服務區,目前仍然都處于建設之中,由上表可以看出,除了海淀稻香湖金融服務區外,其他服務區的入駐企業都較少,并且沒有彰顯出最初設計的功能定位。
一個城市或地區能否成為金融后臺,主要取決于以下因素:是否有政府在稅收、人才培訓、監管、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有力支持,是否有充足合格的人力資源,是否有較低的人力成本和商務成本,是否有適度的產業聚集度,是否有良好的交通、通訊設施以及舒適自然的生活環境。
3.1.1 金融業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迅速
金融后臺服務是金融服務業與信息技術產業融合形成的高技術服務行業,而北京地區恰恰在金融服務業和信息技術產業方面具有很強的實力。2012年北京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592.5億元,同比增長14.4%,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4.6%,是帶動北京市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增長的第一支柱產業和龍頭產業(數據源于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網站,http://www.bjjrj.gov.cn/jrsj/index.html)。并且,北京作為世界城市,云集國內外金融機構的總部,法人金融機構數量全國第一,從而為金融后臺服務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主體。與此同時,北京市信息業和軟件服務業的高水平發展為金融后臺服務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2012年北京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總收入超過4000億元。2009年北京信息化發展指數(IDI)為0.911,高于上海信息化發展指數(上海為0.852),介于2008年世界排名第12位的冰島(0.913)和第13位的澳大利亞(0.908)之間(數據源于“十一五”時期中國信息化發展指數(IDI)研究報告)。
3.1.2 良好的政策支持環境
北京金融后臺服務區的發展有良好的政策環境支持,如2007年北京市政府制定了《首都金融產業后臺服務支持體系總體框架》,2008年出臺了《關于促進首都金融業發展的意見》,2009年頒布了《關于促進本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除了設置配套的服務外包發展基金外,還在稅收、人才引進與培訓、企業扶持政策等方面出臺了相應的激勵措施。
3.1.3 人才儲備充足
北京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有各類高等院校89所,每年培養大量的計算機、金融和外語方面的人才,擁有眾多的研究機構和科研人員,同時吸引了大量海內外優秀畢業生留京工作。
3.2.1 人力成本和商務成本較高
金融業前后臺分離和實施金融后臺外包的動因之一是降低成本。北京地區的人力成本和房地產價格都位居全國前列。從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和統計局發布的信息來看,2012年北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5223元,而從上海市統計局發布的信息來看,2012年上海市職工平均工資為4692元,同期天津為3872元。中原集團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北京甲級寫字樓年內租金累計上漲21%,領跑一線城市;同時空置率為3.46%,為全國最低。高昂的人力成本和辦公樓租金成本,使得一些金融機構將后臺更愿意設立在成本較低的二線城市或三線城市。例如:交通銀行總行將金融后臺處理中心設在南寧,招商銀行將信用卡中心、電話銀行中心、會計后臺、企業年金、數據中心等后臺服務中心落戶于成都,工商銀行的后臺中心則在石家莊、成都、合肥等城市。
3.2.2 金融后臺服務定位不清晰
目前,國內金融機構的后臺大多選擇自建并且主要在國內二三線城市展開,那么北京的金融后臺到底服務于誰?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從北京市的規劃來看,既有對國內金融機構的后臺服務,又有對國際金融機構的后臺服務;就國內市場而言,既有對中央金融監管部門和國內大型金融機構總部的后臺服務,又有對國內一般金融機構的后臺服務。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規劃是一種行政力量,而這些針對不同主體的金融后臺服務能否發展壯大起來,還是由市場的需求力量決定的。
3.2.3 專門人才培養不足
金融后臺及其外包人才是一種“IT技能+金融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在離岸金融后臺外包中,人才需具備“IT技能+金融知識+外語技能”的特征。從人才層次來看,中高端人才需具備“IT技能+金融知識+外語技能+管理技能”的特征[7]。
從人力資源來看,雖然北京高校眾多、人才充足,但是既懂金融業務、又有IT技術背景和較強外語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極其短缺。專門開設相關專業,培養熟悉國內外金融機構后臺業務運行體系,具備金融后臺業務的運營規劃、客戶服務、數據處理和業務拓展能力,能夠熟練使用英語進行交流,面向金融服務外包產業領域的高素質人才的院校相當的少。目前在北京,僅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2008年在碩士研究生層面設置了金融學(金融服務外包)專業,其專業定位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有較好的外語應用能力,能在金融機構后臺從事后臺服務規劃、運營與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梢?,在金融后臺及其外包領域,人才的有效供給遠遠趕不上需求。
3.2.4 交通和大氣環境不盡人意
金融后臺及其外包產業本身是一種綠色產業,而金融機構或外包提供商,尤其是國際金融機構和服務外包企業在選擇后臺地區時一般都很注重交通是否便利、生活環境是否宜人等因素。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北京的城市規模迅速擴張,市內交通和生活環境出現不盡人意的地方,交通比較擁堵,空氣污染較為嚴重。這不利于吸引優質金融機構或服務外包企業落戶北京。印度的“硅谷”——班加羅爾(Bangalore)在吸引跨國金融機構和提供高質量金融離岸外包服務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優越的自然和生活環境是吸引大量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
4.1.1 找準定位,避免與國內其他城市同質化競爭
鑒于北京市的人力資源、生活費用和商務活動等各方面的成本較高,因此,北京在建設金融后臺服務區的過程中,應避免與其他城市同質化競爭,而應充分結合自身地區特點,找好定位,走差異化、特色化道路。
首先,北京金融后臺服務區應注意吸引外資金融機構后臺機構及其相關服務外包企業落戶,即注重滿足國際需求部分,并且鼓勵本土金融外包服務商做大做強,承接更多的離岸業務,把北京建設成為“世界辦公室”。因為在國內需求方面,我國本土金融機構前后臺業務的分離仍處于初期階段,并且分離出來的后臺中心大部分是金融機構自建,只有部分采取外包的形式,這些本土金融機構一般愿意把后臺中心建在國內成本更低的地區。
其次,鑒于國內金融機構后臺業務外包的需求釋放不夠和服務外包管理能力普遍相對薄弱,引入專業化的咨詢、監理公司對后臺業務外包進行全過程設計、咨詢、管理、評估是各本土金融機構的迫切需求。對此,北京應把金融后臺服務外包咨詢、監理等高端外包業務作為發展重點給予政策扶持。
4.1.2 市內四個金融后臺服務區要統籌規劃、避免重復建設
從北京四個后臺服務區招商的情況來看,各自的定位還不甚清晰;另外,北京是否同時需要四個金融后臺基地,這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上海在這方面的經驗可以借鑒,目前上海已形成了兩大布局,即以陸家嘴為前臺、以張江為后臺的金融布局,形成了以上海為金融中心、昆山為配套金融后臺的布局。或許,北京也可以考慮建設類似的布局,如將天津作為北京國際金融中心的配套金融后臺基地,而四個后臺基地需要統籌規劃,必要時可以進行整合、避免重復建設。
北京高校要順應產業發展需求,整合或改革與服務外包相關的專業,如軟件專業、信息技術與計算機專業、電子商務專業、金融專業等,在充分了解市場對金融后臺及其外包人才需求的基礎上,通過設置專門的金融服務外包專業,或雙學位制,或輔修制(如計算機專業輔修金融專業,金融專業輔修計算機專業),或通過在金融學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嵌入服務外包類的課程模塊等多種形式,實現專業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高度對接。
尤其要注重改善北京的空氣質量。除了中心城區“無煤化”、淘汰老舊機動車、推廣新能源等常規舉措以外,還要優化產業布局的頂層設計,注意靠區域聯動加強協同治理等。
[1] 花橋金融外包研究中心.中國金融業服務外包報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 張曉瑩.北京市金融后臺服務體系研究[D].北京工商大學,2007.
[3] 張淼淼.北京金融后臺服務區建設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時代金融,2010(4).
[4] 薛彤.北京發展金融服務外包業務的條件與政策建議[J].特區經濟,2010(8).
[5] 張麗拉,張子昱.我國金融業前后臺業務分離問題研究[J].經濟縱橫,2011(9).
[6] 王力.金融產業前后臺業務分離的新趨勢研究[J].財貿經濟,2007(7).
[7] 韓莉,傅巧靈.我國金融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渠道分析[J].時代金融,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