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子 (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
閔玉平 (湖北省仙桃市園林綠化管理局,湖北 仙桃 433000)
周艷麗,安運華 (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
農業觀光園作為一種新興的園林形式,是21世紀園林景觀發展的新方向。在如今城市高效率、高壓力的生活節奏下,人們渴望在工作之余能感受大自然,體驗鄉村生活,享受田園風光。人們的視線不再局限于城市景觀,逐漸向城郊和鄉村轉移,這極大地帶動了鄉村景觀和大地景觀的發展。
農業觀光園將農業生產與休閑觀光融合在一起,以其優美的田園景色和農家印象,使游客得到與城市公園截然不同的景觀感受和體驗。
對于農業觀光的概念,雖然國內外許多學者都進行了研究,但目前為止尚沒有統一定義。國內學術界側重強調農業觀光是以農業生產、田園景觀、大地景觀為載體,輔以觀光休閑旅游功能,加上各種配套服務設施,為人們創造休閑、旅游、觀光的旅游形式[1]。
農業觀光集農業和旅游于一體,它是由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帶動農業資源開發的現代農業的一種表現形式[2]。源于特有的自然環境、產業形式、地理位置等不同,農業觀光園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包含豐富的內容。
1.2.1 生產性
農業觀光園的主要特征之一。農業生產作為農業觀光園的載體,為人們提供生活需要的農產品和加工產品。不管是單一主題的農業觀光園還是綜合型的農業觀光園,生產都是園區最主要的基礎功能,農業生產能營造出最原始的景觀環境,同時實現產品銷售和觀光收入等經濟收入。
1.2.2 生態可持續性
農業觀光園一般選擇在自然景觀條件良好的區域,其本身特有的農田生態系統使其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尤其是處于城市郊區的城市農園,它對城市起到了城市綠肺的作用,能凈化和平衡城市的大氣環境,極大地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同時農業觀光園高效的生態循環系統,與周圍自然環境形成一種良性的共生態勢,有利于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1.2.3 鄉土文化特性
文化與自然是旅游業經久不衰的主題,農業觀光園中蘊含豐富的民俗、歷史、科技、精神等文化內涵。這些富有趣意的文化知識,體現在各種各樣的觀光游覽項目中,不僅能向游客普及農耕文化知識,還能使旅游活動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知識性,同時使園區的文化品位得到提升。農業觀光園能使游客體驗、感受當地特有的風俗和文化魅力,這對于保護與傳承地域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觀光園中的景觀是指在農業觀光園或鄉村地區,由各種環境因素 (固定和移動的)所組成,可以起到審美作用的形式信息的總稱[3]。它能夠讓人們感受和體會,進而使人們精神愉悅,主要是因為它具備獨特的外顯形態和客觀的功能。
農業觀光園具有豐富多樣的景觀內容,綠色的農田構成農業基質,菜地、農舍、果園、池塘、苗圃等形成景觀斑塊,林盤、溝渠、田道構成景觀廊道,這些一起組成農業觀光園的景觀生態格局[4]。不同的景觀元素互相組合,形成多種多樣的景觀。
農業觀光園按景觀類型分類,大致分為生命景觀 (林地景觀、水體景觀、農田景觀)、文化景觀、物理景觀 (科技農業景觀)[5]。
2.1.1 生命景觀
生命景觀的組成要素為有生命的景觀,如菜園、果園、田道等農田景觀,池塘、水渠、溪流等水體景觀,苗圃、林地等山林景觀等。生命景觀還包括人的活動,游人的活動在園區也是被觀賞的主體,如釣魚、捉泥鰍、種菜收菜、劃船采蓮等。
2.1.2 物理景觀
物理景觀即無生命的景觀,由靜止的要素組成,包含建筑景觀、科技農業景觀等。建筑景觀多為綠色環保建筑,用材多以石材、木、珠子為主;科技農業景觀一般位于科普示范區,用于宣傳與展示現代高科技農業成果,如農業博物館、展示廳內展示的各種栽培技術、各種奇花異果等。
2.1.3 文化景觀
文化景觀主要包括當地的自然文化景觀和人文文化景觀,比如農耕文化、地方風俗、歷史文化等,它體現了農業觀光園景觀的人文性,在形態、內容、結構等方面呈現了遠古或現代農業的表征和特質[6]。
與其他園林景觀不同,農業觀光園的景觀設計既不能完全照搬城市景觀的設計方法,也不能完全任其自然,不做任何修飾與改變。要想設計出既有特色,又能提高經濟效益;既適合旅游觀光,又要滿足農業生產功能的新園林,景觀設計顯得尤其重要。農業觀光園景觀同時具備園林景觀和農業景觀的特征,是二者的結合體。因此,農業觀光園景觀設計的要點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2.1 視覺享受與參與體驗相結合
農業觀光園的景觀設計既需要為游客提供視覺上的享受,又要能夠帶動游客的積極性,主動參與體驗園區的各種活動。不僅需要考慮景觀的靜態表現,更需要著重體現它的動態效果,如游人在參與到農田耕作或果園采摘的過程中形成的動態景觀。
2.2.2 創意景觀與自然景觀相協調
創意景觀可以是農作物種植形式的創意,采摘形式的創意,也可以是農田景觀與娛樂休閑等項目相結合進行創意。但不管是哪種創意景觀,均需要與園區的整體自然景觀相協調統一。例如將不同高矮、不同顏色、不同品種的農作物進行合理的創意搭配,使游客在不同季節都能欣賞到景色優美、錯落有致、芳香怡人的田園景觀。在進行植物造景時,盡量避免大規模的規則種植,多采用散植、群植、叢植等較自然的種植手法,與自然景觀相統一。
2.2.3 生產功能與觀光功能相輔相成
農業觀光園作為農田用地,首先得具備生產功能;同時它作為旅游休閑區,供游客觀光休閑,又得具有觀賞功能。因此,農業觀光園的觀光休閑功能與生產功能應相互補充、互相促進。運用現代景觀設計技術,將傳統農業融入周圍的環境,并以田園景觀、農耕體驗為主導,設計出具備經濟性、觀賞性、體驗性的多功能立體景觀。
2.2.4 科學技術與藝術表現相結合
農業觀光園區的景觀同時具備高科技運用與藝術美學的功能,但它們表現出不均等的作用,科學技術占據主要作用,其次才是藝術表達作用[7]。要設計出具有特色、新意的農業景觀,必須借助于科學技術。高新技術是農業景觀實現創意的第一推動力[8]。因此,在進行農業觀光園的景觀設計時,需將科學技術作為前提,將其與藝術表達有機結合,既能體現高科技教育功能,又能使人們得到美的視覺享受。
景觀形態與表現主題趨于雷同,是在我國農業觀光園景觀設計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許多景觀設計師單純地認為農業觀光園就是村舍加農田的組合形式,沒有體現當地景觀的自身特色,使園區無法打入主要的旅游市場。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之前,需深入了解基地自然優勢資源和傳統民俗,因地制宜,傳承原有田園特色,利用景觀美學、景觀生態學知識,設計出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的現代農業觀光園。
觀光農業園包含豐富的文化與科技信息,青少年兒童通過體驗與參與,可以加強自然、生物等知識。在農業觀光園的景觀設計中,應將農耕野趣、現代娛樂同科普教育結合起來,使青少年兒童在休閑娛樂中,不知不覺地增長見識,汲取知識養分。
隨著人們對鄉村田園景觀的向往越來越強烈,我國農業觀光園的建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農業觀光園具有其他城市園林所缺乏的獨特風景,許多城鎮規劃都將農業觀光園建設納入規劃建設范疇。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農業用地都適合建設為農業觀光園,它的選址需要同時具備良好的交通條件、廣闊的客源市場、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經濟實力等條件,否則盲目選址只會令園區難以生存和發展。
現在許多農業觀光園都引進喧鬧的娛樂設施,不斷影響了靜謐的環境氛圍,也是其逐漸失去了其特有的景觀魅力。因此,在進行農業觀光園景觀設計時,需充分尊重基地本身具有的自然資源,更多地保持景觀的原真性,以自然為主要的景觀風貌,重現簡潔、質樸的鄉間生活,從而體現田園景觀的特色和農業觀光的本質。
農業觀光產業本身的多學科性、多功能性,決定了其景觀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景觀設計應避免我國目前農業觀光園景觀設計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將視覺享受與參與體驗相結合、創意景觀與自然景觀相協調、生產功能與觀光功能相輔相成、科學技術與藝術表現相結合。在主題定位上,需深入了解當地自然優勢資源和傳統民俗,因地制宜,重點突出;在空間布局上,利用景觀生態學、園林美學知識,將農耕野趣、現代休閑項目巧妙地融入田園景色中,為人們設計出一幅恬靜、質樸、富有當地特色的田園美景。
農業觀光園的出現,滿足了人們對精神和自由的向往,提供了新的游憩環境,提高了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相信隨著農業觀光園的迅速發展,必將成為獨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1]張毅川,喬麗芳,姚連芳,等.觀光農業園景觀規劃探析 [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7,24(4):492-496.
[2]劉海榮,王麗娟,張瑞英.休閑農業園景觀規劃設計 [J].現代園林,2011,(8):26-28.
[3]姜衛兵,陳 宇,姜 鵬.論觀光農業園的景觀表達特性 [J].中國園林,2003,(3):52-54.
[4]苗永山.淺談現代觀光農業中的景觀生態規劃 [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0,(5):100-101.
[5]歐亞麗.中國鄉村農業觀光園景觀規劃初探 [J].理論科學,2008,(1):193.
[6]王愛民,戴 洪,李長勝.論21世紀生態模式的農業觀光園及其景觀表征 [J].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5,(1):58-60.
[7]陳 宇,姜衛兵.觀光農業園區景觀規劃的探析 [J].江蘇農業科學,2010,(6):297-298.
[8]湛木蘭.創意農業觀光園景觀規劃設計研究 [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