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萍
(上猶縣中醫院護理部,江西 上猶341200)
在我國,護士承擔大部分醫療儀器的管理工作,由于使用維護不當,管理缺失引發的不良事件也成為重要的護理安全隱患[1]。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主要針對院內患者有可能發生的一切護理不安全事件[2]。五常法即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范、常自律,是一種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3]。利用其管理原則,我院自2013年2月對臨床醫療儀器設備進行風險管理,對降低醫療設備使用相關風險事件和不良事件取得較明顯效果。
統計分析我院近幾年發生的儀器相關護理風險事件、護理不良事件的總體情況,2011年科室發生醫療儀器的使用相關的護理風險事件10起、護理不良事件2起;2012年發生與醫療儀器的使用相關的護理風險事件16起、護理不良事件6起。經相關數據統計分析,醫療器械使用相關護理不良事件及風險事件呈上升趨勢。
建立風險管理組織,健全風險監控系統,樹立風險意識,完善職能,明確職責。①醫院成立 “五常法”推行小組,人員成立以醫務科、護理部、感染科、器械科、科護士長組成,負責制定活動方案和評價標準,管理流程圖、審核評價體系、審核評價標準、扣分細則,落實組織實施,檢查評價。實施過程遵循PDCA循環法[4]。②各科室成立 “五常法”實施小組,健全科室器械風險管理制度,實時申報風險事件,以護士長、護理質控組長、臨床護士組成,負責活動的具體實施,擬定科室器械管理實施細則,定時對搶救器械物品進行整理,檢查、維修,對不常用的、有質量問題的儀器進行清理。收集上報相關風險事件和不良事件。
注意風險分析,落實風險防范措施,對收集到護理人員在儀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整改針對問題制定改進方案,實施風險防范措施。①在儀器設備粘貼各種醒目標簽,標識明確,便于尋找。②控制儀器設施使用管理發生的高危環節,加強值班及節假日等事件高發期間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培養護士自我保護意識,“慎獨”精神和 “利他”行為,督促護士遵守儀器使用管理制度。③實行全面質量控制,充分發揮質控小組的作用,遵守護理質量標準,防檢結合,以預防為主,堅持全面動態質量管理,建立缺陷登記,討論制度,汲取經驗,總結教訓,防止風險事件及不良事件產生。④對“重點人群”和 “重點環節”加強管理[5],如對責任心不強、易出現差錯者、基本功不扎實者、業務素質差者都要重點管理。
醫療設備的預防性維修和日常清潔保養,建立清潔衛生制度,要求使用后器械按規定的流程進行終末清潔消毒,包括地面、墻面、儀器,尤其是隱蔽角落,故障的儀器及時校對維修。
“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活動制度化、規范化,由活動推行小組定期檢查評分,存在問題以書面形式反饋各科進行整改,將操作規程的制定和檢查落實,規范日常行為規范,取用物品和放置物品統一,養成良好習慣,做好日常檢查監督。①科室建立儀器使用指導手冊,完善各科常用儀器操作流程及管理制度,建立儀器故障登記本,記錄常見故障的原因與緊急處理方法,尤其對搶救類儀器要求每位護理人員掌握應急處理措施,并能排除簡單故障[6]。②建立貴重、應急設備管理檔案和設備使用維修記錄本,維修范圍有儀器設備的外部清潔和主要功能測試,如使用時間、使用前情況、運行情況、使用后情況、故障情況、維修結果。
把 “五常法”的理念切實落實到日常工作中,按規定行事,養成良好習慣,通過制度強化落實,讓每個人都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重要性和自身責任性,各部門帶頭人要履行職責,以身作則,培養護士的自律精神,通過各種監督檢查,讓大家在日常工作中養成自律習慣,確保使用后儀器物品都及時歸位。督促檢查,按照審核標準,自查互查,每季度對全院各科室檢查一次,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整改,并納入持續改進中,長期堅持不懈.
通過 “五常法”的實施和運用,責任到人,儀器設備有專人管理,有規范的操作程序,定期保養,規范了物品的管理,延長了儀器設備的使用壽命,減少了消耗,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儀器物品完好率和應急使用率。實施五常法風險管理后發生相關護理風險事件5起,未發生相關護理不良事件,對比分析2011、2012年相關護理風險事件、不良事件發生情況,“五常法”在消除醫療器械使用相關護理不良事件是行之有效的。
傳統觀念認為醫療器械由器械科負責,在組織進行器械培訓時,臨床科室不重視保養和維護的培訓,護士被動性大,忽視了主觀能動性。五常法要求全員參與,自行管理,從互督,互查,護士既使決策者,又是管理者,充分調動護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五常法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方面都有很大的促進,適用于醫院各項管理。
護理人員未認識到醫療儀器的日常維護和保養是其工作職責和器械維護保養的重要性,正是這些認識不足,使一些醫療儀器在使用中頻繁出現一些故障,或是一些小故障也要等專人來排除,影響了治療、護理甚至延誤搶救時機。“五常法”管理保證了儀器物品完好率和應急使用率,減少了忙亂,物品統一按規定放置,用后及時歸位,消除了醫療器械風險事件和不良事件的發生。
在專業教育中未涉及器械的使用、保管和維護方面的知識,這是護理人員面臨的新技術,由于護理人員未能真正掌握儀器性能,導致實際操作中不掌握要領,單獨上班時往往操作失誤,既損壞器械又可能延誤搶救時機。“五常法”管理實施過程遵循PDCA循環法,保證了工作的連續性。隨著醫院設備在臨床的越來越廣泛的使用,護士應掌握儀器設備的性能,使醫療器械安全有效的發揮作用,從而提高設備的診療效果,更好的為患者提供可靠地服務。
[1]林豐,張錦輝,吳林靜.醫療儀器設備管理缺失中存在護理安全隱患分析 [J].中國護理管理,2008,8(4):53-55.
[2]武淑敏.護理管理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1):70-71.
[3]胡月.落實五常法提高病區環境管理 [J].中華臨床醫藥與護理,2006,11(11):15-16.
[4]卞蘇環,吳清香,丁小容,等.五常法在特需醫療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 [J].護理研究,2006,20(8B):2137.
[5]李曉惠.醫學科研基礎 [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78-110.
[6]陳小萍.護士在使用醫療儀器過程中存在問題及對策 [J].中國醫院管理,2004,24(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