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妍鋒
對中小學校而言,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師資。然而,中小學師資隊伍普遍存在不少問題,如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不高,管理體制不完善等,這些都影響了學校的發展。因此,如果想要讓學校更好地生存與發展,師資隊伍建設是重中之重,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與技能,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那么,中小學又該如何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呢?筆者認為,首先需要了解當前中小學師資隊伍的現狀與問題,然后對癥下藥,才能構建一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才能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從而推動中小學健康穩定地發展。接下來,筆者就中小學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提出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當前中小學師資隊伍的常見問題
教育成敗的關鍵在于教師,然而,當前中小學師資隊伍中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這些都直接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阻礙素質教育的發展。
1.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
首先,農村教師不足,城市教師富余。由于農村地區生活環境差、工資待遇較低,很多教師不愿在農村任教,導致農村教師數量不足而城市綽綽有余;其次,教師老齡化現象嚴重,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校,以中老年教師居多,缺少青年教師,導致不能給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2.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升
在很多中小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不少教師觀念滯后、思想方法落后、專業能力不強、紀律性不高、課堂駕馭能力與文化修養較低,教師的文化水平良莠不齊,一些老教師往往憑經驗組織教學,難以滿足現代化的教學需求。另外,轉崗教師多,一些中小學校為彌補教師的空缺,主科教師兼任其他課程教師,譬如語文教師教歷史,教師嚴重缺乏專業訓練。可見,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
3.教師管理力度不夠
有些中小學校缺少科學完善的教師考核制度,無法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普遍不高。例如有些教師缺乏愛崗敬業精神,師德走下坡路;有的學校對教師的考核以成績為主要指標,導致不少教師唯分數至上,只顧知識教育而忽視思想教育。另外,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收費較低,加上政府的投入不足,不少中小學校無力發放業務獎勵、政策性補貼和課時津貼,難以執行獎優罰劣制度,因而無法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4.繼續教育實效性不夠
在中小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繼續教育缺乏實效性。一些學校由于教師數量少,任務繁重,教師無法抽身去參加培訓;一些地方政府在繼續教育方面的經費投入不夠,學校與教師無力支付培訓費用,無法實現繼續教育;有的學校僅僅采用本校培訓,甚少有外出考察與學習的機會,培訓只是在原地打轉,收不到實效;有些教師觀念滯后,盡管參與了培訓工作,卻只將重點放在提升學歷上面,并不重視知識的學習和觀念的更新。
以上這些問題都影響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想要強化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須認真解決以上問題。
二、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策略
上述問題嚴重制約了師資隊伍的建設,也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有關部門須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
1.合理配置,注重人才引進,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首先,在中小學教師隊伍中,針對師資隊伍流動不合理、分布不均衡、老齡化等問題,有關部門須依據相關規定,強化教師資源的合理配置及統籌管理,優化師資隊伍結構:第一,合理分配骨干教師,建立完善的師資配置機制,促進均衡發展,保證各中小學都能配置合格專業的教師隊伍;第二,鼓勵并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到農村中小學校任教,如江西南城縣制訂與落實“三定向”農村教師培養計劃及“特崗教師”計劃,給中小學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第三,針對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老齡化的問題,要依照教師的需求情況,采取擇優培訓、擇優招聘的策略,構建農村中小學教師補充機制,從而解決中小學師資隊伍中青黃不接的問題,優化師資結構,發展素質教育。第四,注重人才引進。在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中,有關部門須根據學校與專業需求,引進高職稱、高學歷的教師,特別是中青年骨干教師。同時,注重教師培訓,包括校內與校外培訓,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另外,還可以制定教師轉任交流制度,例如城市教師去農村中小學支教,向農村輸送城市骨干教師,或者鼓勵農村中小學教師到城市學校交流學習,這些都有利于解決師資分布不平衡和教師素質過低等問題。
2.優化管理,完善機制,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若要強化中小學的師資隊伍建設,完善的教師管理機制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須建立完善的教職工管理制度,明確各項工作紀律,嚴格規范教職工的行為;其次,強化崗位管理,建立競爭激勵機制。當前許多學校用人機制不活、教學管理困難、賞罰不明等問題較為突出,這就需要改革人事制度,構建健全的教師評價、獎懲與考核機制。如湖南古丈縣中小學制定了“四定四掛鉤”的教職工崗位管理制度,“四定”就是定員、定崗、定編、定責,“四掛”就是強化崗位考核,將考核結果和與崗位聘任、評先評優、職務評聘以及績效工資掛鉤,這樣的政策將提醒教師約束自己的行為,激勵教師做好本職工作。
另外,組織教師專業培訓,讓教師參與繼續教育,提高教師駕馭新課程的能力。第一,學校應選出骨干教師作為培訓對象,參與省級或者國家級的教育培訓,深入理解素質教育理念,提高思想認識,轉變教學觀念,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質,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第二,強化中小學校長培訓,如鄉鎮中小學校長可到城鎮掛職鍛煉,吸取最新的信息和管理經驗用于學校的管理,旨在造就一支治校有方、業務精湛、品德高尚的中小學校長隊伍。第三,強化中小學教師普通話與信息技術培訓,提高教師的現代化教育水平。同時,中小學還可以開展教學技能比賽、論文競賽、課堂教學達標評優等活動,建立競爭協作的平臺,鼓勵教師在競爭與合作中實現發展,提升自身的能力,在長期的競爭與學習中保持昂揚奮發的精神狀態,用自身的進步來完成教書育人的職責與任務。
3.強化保障,保證經費投入,推進師資隊伍建設
經費是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因素,不論是教師的工資待遇、津貼,還是繼續教育的培訓工作,都離不開經費。因此,政府部門須加大經費投入力度來推進師資隊伍建設。同時,要建立健全監督檢查制度,不定期地檢查教育培訓專項經費,促使各級政府科學地投入經費,保證經費使用的有效性。
另外,有關部門須制定多項優惠政策惠及人才,從而穩定師資結構。在一些中小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由于待遇低、條件差而流失了不少優秀教師,嚴重影響了教育的開展。因此政府部門須采取措施幫助廣大教育工作者解決實際問題:第一,設置支教教師交通補貼、村校教師崗位津貼,給予評先評優的政策傾斜,鼓勵教師到農村任教;第二,根據相關規定,到農村中小學任教的教師一律享受高于原工資1~2個薪級的工資;第三,解決好農村教師的生活問題,開展送餐灶、送溫暖、送健康活動,即給每所村小、教學點配備鍋、碗、瓶、液化氣灶等生活用品,給每位教師安排免費體檢,定期走訪慰問支教教師。在行動上幫助教師,在感情上體貼教師,讓教師真正感受到溫暖與實惠,從而保證中小學師資隊伍的穩定。
此外,學校應分層次、多渠道地組織形式多樣的師德教育,強化宣傳教育,促進師德建設:第一,制定、編印教師師德規范手冊供教師閱讀;第二,將師德建設納入教師評優獎勵、職務聘任、年度考核等考核中,督促教師提升師德;第三,組織“社會、家長評教評校”“千名教師訪萬家”等活動,讓家長和社會各界參與教師師德的評議與監督,構建“教師、學校、社會、家長”多位一體的教師道德建設監督網絡;第四,開展心理健康與法制教育,提高師資隊伍的職業素質,引導教師及時反思,多做教學隨筆,推動教師專業成長。
總之,在中小學教育發展中,師資隊伍的建設是關鍵問題,是學校長足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有關部門需要了解當前中小學師資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采取應對策略,保證師資隊伍的平衡,幫助教師提升專業技能,從而打造出一支數量穩定、結構合理、專業素質高的教師隊伍,促進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廣西博白縣龍潭鎮第一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徐曉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