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黎明 胡芳 王博宇

摘要:關于電子商務企業征稅的爭論由來已久。本文從稅收的公平原則和效率原則論述電子商務企業征稅的必要性,并設計了關于電子商務企業征稅的方案。
關鍵詞:電子商務 稅收公平 稅收效率 增值稅
著我國網絡技術的普及,網絡交易與網絡支付等活動的電子商務模式發展迅速。電子商務憑借其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越來越受到普通消費者的青睞,網購已成為時代的潮流。電子商務在改變普通民眾生活方式的同時,關于電子商務的征稅問題也逐漸提上了議程。我們必須認真研究電子商務發展所帶來的稅收問題,積極探索對電子商務征稅的有效方法。
一、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
據統計,2011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為5.8萬億元,其中網絡購物交易規模突破7 825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到4.3%。2012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8萬億元,同比增長31.7%。其中,網絡零售額超過1.3萬億元,同比增長67.5%。可見,電子商務已經具有相當大的規模,并處于迅猛發展之中。據《2012-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產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預測,到2015年我國網絡消費用戶數量將激增至3.29億人。網絡消費支出有望使我國電子商務市場的規模超過美國,達12萬億元人民幣以上,成為全球第一大商務市場。
但是,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也存在諸多挑戰:電子商務服務業的整體水平參差不齊,行業成熟度不高;物流配送的速度和服務質量已成為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瓶頸;商業誠信體系的完善依然任重道遠;中小企業的信息化相對滯后,不同行業和區域間發展極不平衡;與電子商務服務業配套的法律、法規落后于行業的發展;電子商務征稅存在困難;網絡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比較緩慢和滯后,網絡質量距離電子商務的要求相距甚遠。本文僅對電子商務征稅問題進行探討。
二、電子商務征稅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維護稅收公平,維持市場秩序。稅收公平原則是指國家征稅應使各個納稅人的稅負與其負擔能力相適應,并使納稅人之間的負擔水平保持平衡。稅收公平包括橫向公平和縱向公平兩個方面。從橫向公平考慮,電子商務雖然是一種數字化或信息化的商品或服務的貿易方式,但它仍然具備傳統商品交易的基本特征,即都發生了貨物交換,只不過電子商務的交易是在虛擬的環境下進行的,因此應該納稅。從縱向公平考慮,我國的電子商務起步晚,發展還不夠完善,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資源上進行扶持與引導。
(二)可以提高稅收效率,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稅收效率指政府征稅有利于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經濟機制的有效運行,提高稅務行政的管理效率。它可以分為稅收的經濟效率和稅收本身效率兩個方面。從政府效率角度考慮,電子商務可以采取網上稅務登記、申報和繳稅。用票單位使用計算機開具發票,并逐步實現稅收征管的電子化;稅務機關與納稅人、第三方支付平臺、銀行等部門實現票據和資金流的網絡互聯;納稅人通過網絡納稅,并得到相關電子票據,從而大大提高了稅收征管效率,使復雜的申報、檢查、稽核等迅速完成,節省了征稅成本。從經濟效率考慮,電子商務交易建立在一種虛擬的環境中,容易產生欺騙,甚至存在一些非法交易。通過對電子商務征稅,將稅收收入用于加強與網絡安全部門、工商部門、電子商務監管部門等有關部門的合作,可以提升電子商務的安全性,從而創造一個安全有序、公平競爭、自由競爭的市場交易環境,使電子商務走上更加規范和健康的發展道路。
三、電子商務征稅方案的設計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稅務機關對電子商務征稅是必然趨勢。然而,如何對電子商務征稅,理論界尚未達成共識。本文根據電子商務企業的經營特點,設計了一套電子商務征稅方案,其流程如下頁圖1所示。
(一)建立電子商務稅務登記制度。所有第三方交易平臺應將平臺內所有從事網絡零售交易經營者的店鋪資料報送主管稅務機關,以便于稅務機關建立詳細的戶管檔案,掌握納稅人網絡貿易的情況和記錄。同時與網絡服務機構、網上銀行和第三方平臺等部門加強信息交流,對網絡貿易實行跟蹤和交叉控制。稅務機關應對納稅人填報的有關事項進行嚴格的審查,在稅務管理系統中進行登記,賦予納稅人電子商務稅務登記專用號碼,并要求納稅人將該號碼永久展示在網站上。同時,稅務機關應做好保密工作。
(二)以增值稅為實驗田。增值稅發生在電子商務交易的各環節,對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和個人征收增值稅具有合理性、普遍性和公平性。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還不完善,貿然對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和個人征收所得稅和消費稅等,可能會給電子商務行業帶來致命災難。選取征收增值稅為試驗田,可檢驗征稅對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和個人帶來的影響,同時探索電子商務的合理征稅方式。此外,對電子商務征增值稅會使部分經營者暫時失去價格優勢,使其在競爭中處于劣勢,但也迫使一些經營者優化經營模式、規范內部管理,從而推動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
(三)差異化征收增值稅。在整個電子商務發展中,不同的行業情況不同,同行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情況也不相同。某些行業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某些行業則在一定大程度受到了電子商務的沖擊,對所有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和個人采用一刀切的做法有失公允。此外,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本身利潤就不高,再加上在電子商務中,經營者多選取以價格換市場的方式,進一步壓低了這些企業的利潤空間。稅務機關在稅收設計時應考慮到這些方面,在電子商務征稅中,可以借鑒公司所得稅的征取方式,設置一個合理的免征點并采取超額累進稅率征稅,以保護一些中小企業。同時考慮不同行業的情況,可以將我國的產業分為高新技術產業、基礎產業、制造業、服務業四大類。對于這些產業按照行業和經濟業務的類別不同,分別采用不同的比例稅率。對于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技術行業和國家戰略性行業可以給予一定時期的稅收優惠和減免。
(四)稅務代理。電子商務企業的交易和支付大多數是通過電子商務網站(第三方交易平臺)進行的。稅務機關可以委托第三方交易平臺作為稅務代理,負責辦理納稅申報、代繳扣稅款、制作電子賬單和開展稅務咨詢等業務,對其定期定額征稅。由第三方交易平臺代理可以減少稅務機關的工作,簡化納稅環節,提高辦事效率。為鼓勵第三方交易平臺配合稅務機關的工作,第三方交易平臺可以收取一定的手續費。此外,支付時第三方交易平臺每月都會自動生成電子賬單,這也為第三方交易平臺作為稅務代理提供了可能性與可行性。稅務機關可以依據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的電子賬單、傭金或費用實現定額征稅,也可以充分挖掘大數據的功能來推測網店的交易金額,實現定額征稅。同時,稅務機關要對稅務代理人未依法及時繳稅或漏稅的行為采取一定的處罰措施。
四、電子商務征稅的配套措施
電子商務屬于新興產業,我國法律法規相對于電子商務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這需要立法機關改革和完善有關法規,創新稅務機關的稅務稽查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從而完善電子商務征稅的配套措施。
(一)創新稅務稽查方式。傳統的稅務稽查以有形的紙質賬簿、發票等作為定案依據,顯然不能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有關部門應當盡快明確電子賬冊和電子票據的法律地位。稅務機關可以查詢納稅人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電子賬單,來實現稅務的稽查。
(二)改革和完善有關法規。重新修訂和解釋一些傳統的稅收概念,補充有關電子商務所適用的稅收條款,對電子商務的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稅目稅率、納稅環節、納稅期限、納稅地點等現行稅收要素給予明確的界定和解釋,解決電子商務環境下稅收征管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使對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有法可依。
(三)加快有關人才培養。隨著科技發展,電子商務與稅收征管、偷逃與堵漏、避稅與反避稅等都將是技術和人才的競賽。稅務機關需依托計算機網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硬件和軟件的性能,充分挖掘電子商務交易數據,完成無紙化稅收和稅務的稽查。同時,要大力培養既懂稅務知識又懂計算機技術的復合型稅務人員,從而適應信息化稅收征管時代的要求,從根本上提高稅收征管效率和降低征稅成本。X
參考文獻:
1.賈紹華,梁曉靜.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研究[J].稅收經濟研究 ,2012,(3).
2.吳青烈.電商征稅:誤區與問題[J].廣告大觀(綜合版),2013,(8).
3.王琳.我國C2C電子商務征稅的問題及對策[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