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和
展現時代精神與民族魂魄的宏偉畫卷
◎唐世和

王丕《日出日落》(162cm×130cm)2003年作
藝術作品之偉大,在于它客觀地記錄了偉大時代歷史,反映了偉大的時代風貌,謳歌了偉大民族精神,能夠給人們心靈震撼、催人奮發向上的力量。
王丕先生的創作選題緊緊圍繞大工業、石油人展開,并在一幅幅宏大的、厚重的甚至有些悲壯的畫面中,展示出一種剛毅、強悍的力量美。從而,在大工業、石油人的身上,構筑了具有偉大時代精神和民族魂魄的宏偉畫卷。
《老歌——我為祖國獻石油》,借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廣為傳唱的《我為祖國獻石油》這首老歌為主題,來描繪石油工人豪邁的英雄氣概。畫面以紀念碑式的構圖,塑造了一組雕塑式的人物形象。面對這“迎朝陽、送晚霞”,歷盡歲月滄桑,奔波于天涯海角的生動畫面,人們的耳畔不由得響起“錦繡河山美如畫,祖國建設跨駿馬,我當個石油工人多榮耀,頭帶鋁盔走天涯……”這首發自石油人心底的“老歌”的旋律。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共和國初建時期,急需鋼鐵、煤炭、石油、糧食等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松嫩平原上展開了一場石油大會戰。廣大石油工人在缺少經驗、設備和技術力量以及衣食住行都很困難的條件下,硬是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氣概和“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革命精抻,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堅持“兩論”起家的基本功,堅持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格的科學態度相結合,堅持技術革命和勤儉建國的原則,堅持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開拓精神和“三老四嚴”的工作作風,高速度、高質量地開發出了我國第一個大油田——大慶油田,實現了石油自給,結束了我國過去依賴洋油的落后歷史而成為出口原油和石油產品的石油強國。對這閃現著時代精神和偉大民族魂魄的讓國人為之揚眉吐氣的偉大壯舉,王丕先生以當代石油人的勞動為題材,運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老歌——我為祖國獻石油》中,通過典型環境和典型人物的深入刻畫,得到了真實的歷史再現。
作品《平臺》,描繪的是石油鉆井開鉆前工人們正在奮力將游車大鉤掛于泥漿泵上的勞動情景。該作品依然是一件以鉆井平臺為碑座、以石油工人和鉆井工具為碑身的紀念碑式的油畫力作。畫面構圖穩定,人物與道具合為一體,整體形象集中、突出、典型、生動,尤其作者利用背景的虛淡,又進一步凸顯了石油工人主體形象的高大。石油工人的勞動是年復一年重復性的勞動,正是這種看似平淡無奇的重復性的勞動,才孕育出了不可征服的偉大力量和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因而,《平臺》又以鮮明的藝術個性構筑了一曲石油工人的豪邁贊歌。
王丕先生還創作了《日出日落》、《今天》及《交接班時刻》等一些描繪大工業、石油人的油畫作品,這些作品同上述作品一樣,都是紀念碑式的作品,它們不僅真實地記錄了時代歷史,弘揚了復興偉大民族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同時也有力地展示了個人的藝術特色。1.把大工業、石油人的整體形象,用雕塑手法大刀闊斧式地概括出來;2.哪怕是濺在身上的一個小泥點、一個小油點,也都讓他們充滿人情味;3.讓人在鋼鐵中穿行,把人與鋼鐵連在一起,使石油工人與現代大工業形成必然聯系,表現出人的鋼鐵般的意志和品格;4.通過直線穿插,產生構圖動靜變化,獲得一種剛毅的美、力量的美。

王丕《平臺》(160cm×160cm)2001年作
唐世和,黑龍江省藝術理論研究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