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必樹
(漳平市礦產工業公司, 福建 漳平市 364400)
礦區位于漳平市城東南隅,戴云山脈之南端,主要山系走向多為東西向,與區域構造線基本一致,地形屬中年期的中低山,海拔標高210.00~616.00 m,最高洪水位206 m,氣候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形坡度一般10°~35°,浮土覆蓋一般大于3 m,植被發育。
礦層賦存在棲霞組至船山組地層中,位于礦區北塊段,東起49線,西至41線,南自F32斷層,北界至1號巖墻。東西長600 m,延伸170 m。有9個鉆孔控制,分布高程自+158.69 m至300.00 m,厚度變化在20~120.00 m之間,總的趨勢是東厚西薄,北厚南薄。43線以西多見巖漿巖破壞,地層連續性相對較差。鉆孔中共見1~7層礦,累計見礦厚度3.24~68.84 m,主要為大理巖,其次結晶灰巖和灰巖。
該礦體資源量估算高程為+201~+285 m,礦體的平均品位為CaO 51.82%、MgO 1.43%、SiO23.87%。礦層頂板一般為矽卡巖及第四系覆土,底板為矽卡巖或鐵礦頂板。西部近鐵礦頂板矽卡巖化程度較高,在1線和41線上有坑道鉆KD41及KD1-1揭露,經化驗其化學成分一般為CaO 32.21%~43.36%。
根據巖礦鑒定資料和野外地質編錄觀察,組成石灰巖礦石的礦物大部分為方解石,含量在85%~95%之間,含少量石英、硅灰石、白云石;泥質、炭質、鐵質物等。 礦石主要呈細晶結構,其次為微晶結構、隱晶質結構。石灰巖礦石呈致密塊狀,具明顯的層狀構造,礦層為中—厚層狀構造,單層厚0.1~1.00 m,局部大于1.20 m以上。根據不同礦體中礦石的礦物組合特征和礦物成份的差異可劃分為3種不同礦石自然類型,略含燧石結核細晶灰巖、含炭質泥質細晶灰巖、純灰巖。礦石礦物主要為方解石、石英等,致密堅硬。塊狀構造,屬堅硬巖組。局部受構造影響,呈角礫狀。礦體頂板以矽卡巖為主,花崗巖次之,底板以矽卡巖為主,花崗巖次之,工程地質巖組屬半堅硬—堅硬巖組,圍巖相對比較穩固。
開拓方案應滿足的基本要求:礦山基建工程量小;生產工藝簡單;設備容易解決;不占良田,少占或緩占農田;不留或少留保安礦柱,減少自然資源的損失;基建投資省,但也必須注意減少生產經營費用;確保安全;確保能在設計任務書規定的期限內投產和達產。
選擇開拓方案應考慮的影響因素:礦區地表地形條件;礦床周圍巖層的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礦床賦存條件;礦床的工業儲量、礦石工業價值、礦床的勘探程度、遠景儲量及礦山企業的規模、服務年限等。
開拓方案的確定:綜合考慮礦區的地形地質、礦體賦存狀況及開采技術條件、礦區原有井巷工程存在狀況、礦床的勘探程度及運輸設備的類型、最高洪水位、有足夠的工業場地等因素,兼顧小型礦山的開采技術水平和設備裝備水平,確定采用平硐開拓方案。
開拓工程擬從礦區西南側鐵路下方214 m水平涵洞口往北東40°左右掘進平硐到達220 m中段水平,做為礦山生產運輸主平硐;從礦區西側240 m水平往北東140°左右掘進平硐到240 m中段水平,做為礦山總回風平硐。
根據無軌運輸設備外形尺寸,確定主運輸平硐為三心拱,巷道寬4.5 m、高4.7 m,凈斷面積19.73 m2,設排水溝;總回風平硐巷道寬3 m、高3 m,凈斷面積8.37 m2,設排水溝;根據無軌運輸設備的類型和運輸量的大小,確定坡度為3‰~5‰;采用混凝土路面,為保證質量須一次進行澆灌混凝土。每間隔100 m設一會車道,長度15 m,巷道加寬2 m。根據地質報告中所述工程地質條件,井下礦巖總體穩固性較好,井巷工程一般不支護,僅硐口及破碎帶需采用混凝土支護,支護厚度300~350 mm。
擬采用機動靈活的礦用自卸汽車運輸,即井下礦石經鏟運機裝至自卸汽車,由主運輸巷道運出地表后直接銷往水泥廠。掘進廢石排至堆碴場內,部分用于維修公路(回采過程的廢石可直接堆存在采場內)。材料、設備均由汽車經平硐運達各作業點,人員由平硐出入。
(1) 平硐運輸比井筒提升簡單、安全、可靠、運輸能力大,運輸成本低。
(2) 主平硐以上各中段的涌水可通過斜坡道自排到主平硐,經水溝自流排到地表,無需安裝排水設備和施工相應的硐室,排水費用低。
(3) 不需要提升設備及提升機房或硐室,也不需要建筑井架或井塔,沒有復雜的井底車場巷道。
(4) 施工與維護簡單,掘進速度快,基建時間短,投資少,經濟效果好。
(5) 主平硐以下的石灰石資源,可從平硐進行深部開拓,對上部生產基本上沒有干擾。
該礦山地質工作程度偏低,建議礦山在開拓、開采過程中,要加強礦山的地質勘探工作,提高礦石的儲量級別,以便更好地指導礦山安全生產,減少工程投資浪費,以利于礦山下階段的設計工作。
參考文獻:
[1]《新編礦山采礦設計手冊》編寫委員會,《新編礦山采礦設計手冊》礦床開采卷[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6.
[2]《新編礦山采礦設計手冊》編寫委員會,《新編礦山采礦設計手冊》井巷工程卷[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6.
[3]福建省閩東南地質大隊,福建省漳平市大深礦區水泥用石灰巖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R].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