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結構施工階段現場,在砌筑過程中落地灰比較多,易造成材料浪費。合理利用落地灰,既節約材料和降低工程成本,又有利于施工現場標準化的管理。
1.澆筑地面墊層 工地把每一層樓的落地灰集中,揀去不能使用的垃圾雜物;將廢棄的混凝土材料塊體敲碎,再通過篩網過篩。篩過的落地灰經摻合少量的水泥攪拌后,作地面墊層或屋面鋪墊層。
2.制作小砌塊 把部分落地灰集中過篩,選用細料摻合少量水泥,制作成150mmx200mmx300mm的小砌塊,代替磚砌筑于室內隔斷墻等部位。
3.粉刷刮糙 工地集中落地灰過篩后,摻少量水泥,可利用細料作粉刷刮糙和砌墻的灰漿。
使用落地灰,直接起到降低工程造價的作用。經初步核算(工、料和廢料外運等費用),鋪墊地面墊層每m3可節約85元左右;制作小砌塊每m3節約50元左右;鋪屋面墊層每m3節約60元左右。據統計,在一幢8層的住宅樓使用落地灰鋪墊地面墊層節約了8560余元;一工地綜合采用上面三種方法節約了16560余元;另一工地僅從8月份開始鋪地面墊層和制作小砌塊,兩個月就節約6500元左右。三個工地共計節約3萬多元。
結構施工階段的落地灰,給現場的場容地貌管理帶來很大困難,利用落地灰以后,以上幾個工地在結構施工階段,基本做到落地灰隨著結構施工而用完,改變了現場落地灰堆積而造成一些部位臟、亂、差的狀況,為進一步搞好現場標準化管理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