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楠
摘要:現代學者認為“田野工作”是民族音樂學中最為重要的環節,體現了該學科性質的主要特征。由于“田野工作”的不統一、不確定性,因此,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田野工作”。本文以自己的“田野工作”入手,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總結田野工作經驗,談談對于“田野工作”的思考。
關鍵詞:“田野工作” 前期準備 局內人與局外人
一、民族音樂學中的“田野工作”
(一)定義問題
“田野工作”一詞由英文Fieldwork翻譯而來。走進田野進行工作是民族音樂學的核心內容和特征之一。有些學者將其稱為“采風”,雖然學者對“田野工作”的稱謂各不相同,但“田野”這一詞語已經有了其特定的含義,成為了集考察場所、調查對象、研究方法為一體的一個綜和概念①。
雖然民族音樂學早期實地考察實踐可以追溯至18世紀,但當時所采用的方法與如今民族音樂學有所不同,學者們更多關注描述(Description)和解釋(Explanation),而不是理解(Understanding)②。民族音樂學不只是研究非歐洲的音樂,而是“文化中的音樂研究。”③換句話說,筆者認為全部的音樂不僅僅可以從音樂家和人類學家的觀點來探索研究,同時也可以從社會學家的觀點來研究。即我們在研究音樂中的文化,在文化中探索音樂。
(二)開展田野工作
初入研究生階段導師便強調“田野工作”是民族音樂學學科的基礎與靈魂,從那時起便對“田野工作”這個陌生的名詞有了模糊的記憶。不可否認的是,當今中國民族音樂學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便是研究者以個人的身份在“田野工作”中收集的第一手資料。之所以人們都說民族音樂學不同于其它任何學科,是因為他更具有即時性,民族音樂學是對現在生活著的人群、事物的研究。瑪西亞·赫爾將“田野工作”的范圍第一為以下三種類型:(1)被研究的人群大多數都是未受教育的,他們對自己的歷史沒有文字記載,更多的是依靠口傳歷史和口傳傳統記載他們的過去;(2)在所有的人群中,在他們所說的所想的和他們實際做的之間是有所不同的。這樣就要求民族音樂學家需要進入一種狀態,這個狀態就是與目前狀況下生活著的人們一起來研究音樂④。的確這樣的定義比較準確,筆者的“田野工作”便是進入道教宮觀,與從未接觸過音樂的道士們交流。碩士論文確定選題后便開始了第一次的“田野工作”,盡管在開始“田野工作”以前翻看了大量資料,但真正開始時,還是一頭霧水。雖然在開始之前按照誰——為什么——怎樣——什么——什么時間——在哪里⑤的傳統民族音樂學方法列出了問題清單。可是這樣的清單并沒有給筆者的工作帶來太多的收獲。因此,“田野工作”的前期準備非常重要,要盡可能的了解你所開展工作對象的一切相關信息,同時要找出你想知道的信息,最重要的是要按照你所采訪對象的方式,來開展工作,盡可能以他們的方式來提出問題與回答問題。除了上述以外,最重要的便是與所采訪對象建立良好的關系,讓彼此能稱為要好的朋友,只有這樣他才能毫無保留地將他所知道的一切講給你聽。第一次的“田野工作”,由于受訪的對象都是處在封閉環境中的道士,他們的戒備心很強,根本不愿意交談,對筆者的到訪也并不理解,可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稱為朋友后,他們便侃侃而談,告訴他們所了解的一切。前期的準備工作做得充分、有條理為“田野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局內人與局外人
(一)定義問題
正如布魯諾·內特爾所說:“局內人”和“局外人”是民族音樂學家把自己和所研究對象相互區別的代名詞。民族音樂學家們研究某種音樂文化,對于此文化來說雖然他們在知識上已經很豐富了,但這種文化不會成為他們自己的文化,對于此文化來說他們是局外人。而民間音樂家們身處文化之中,是所屬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是局內人。局內人與局外人并不是簡單的角色劃分,更體現著對文化的理解方式:是從文化內部的眼光來看待文化,還是從文化外部的眼光來看待文化,其結論完全不同。在民族音樂學的研究中,民族音樂學家總想了解當地的民間音樂家們是怎樣構建他們的音樂知識的,渴望把自己也塑造成民間的音樂家,像他們一樣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領域⑥。
(二)局內人與局外人的轉換
進入“田野工作”后,導師便提出“田野”中的局內人與局外人問題十分重要,這也一直是學者們比較糾結的問題。到底局外人應不應該進入局內人的生活,試著以局內人的身份來研究他們的音樂生活情況等問題,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話題。筆者并不贊同一些學者強調的局外人永遠無法理解局內人的音樂這一說法,從音樂傳播與繼承的角度來看,就是要用局外人的方式來將局內人的音樂傳播出去。就像道教音樂的課題,筆者以局外人的身份進入,參與其中使自己成為局內人,再以局外人的身份,將所見所聞所感以文字的形式傳播出去。所以,做好局內人與局外人的轉換是田野工作中的另一個重點。
綜上所述“田野工作”雖是想要獲取第一手資料的最佳途徑,但過程十分艱辛,因此,想要做好此項工作,除了前期準備工作充分以外,更重要的便是進入田野后的工作開展,與所采訪對象的溝通便十分重要,良好的溝通是通往勝利的橋梁。
注釋:
①薛藝兵:《在家門口的田野上——音樂人類學田野工作的中國話題》,《音樂藝術》,2009年第1 期。
②齊琨:《體驗中的理解與見證——論民族音樂學實地考察的觀念與方法》,《音樂研究》,2008年第1期。
③[美]阿蘭·梅利亞姆:《民族音樂學:關于這一領域的討論與定義》,張伯瑜編譯:《西方民族音樂學的理論與方法》,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年。
④瑪西亞·赫爾頓,諾爾瑪·麥克雷奧德:《民族音樂學田野工作手冊:導言》,張伯瑜編譯:《西方民族音樂學的理論與方法》,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年。
⑤瑪西亞·赫爾頓,諾爾瑪·麥克雷奧德:《民族音樂學田野工作手冊:導言》,張伯瑜編譯:《西方民族音樂學的理論與方法》,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年。
⑥[美]布魯諾.內特爾:《你永遠不能理解這種音樂》,張伯瑜編譯:《西方民族音樂學的理論與方法》,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