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
摘要:《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敗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詩,是足以驚神泣鬼的一首壯歌。抒發了項羽在漢軍的重重包圍之中那種充士怨憤和無可奈何的心情。本文主要以電影《王的盛宴》主題曲《垓下歌》為線索,從《垓下歌》創作背景研究、作品分析、電影《王的盛宴》主題曲《垓下歌》研究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希望能為讀者帶來幫助。
關鍵詞:項羽 音樂 《王的盛宴》 《垓下歌》
《垓下歌》原為西楚霸王項羽敗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詩,作為一首驚天地、泣鬼神的壯歌,深刻著影響著后人。這首詞短小精悍,全文僅有四句,共28個字,既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豪氣,又蘊含著滿腔深情;既顯示出罕見的自信,卻又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嘆息。2012年我國著名青年導演陸川導演的電影《王的盛宴》主題歌曲即選用《垓下歌》這首詞。電影一經播出,主題歌曲《垓下歌》深受各界好評。本文主要對作品《垓下歌》進行分析研究,希望能為讀者帶來幫助。
一、《垓下歌》創作背景研究
《垓下歌》的詩詞作者項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232年,卒于公元前202年,下相人(現江蘇宿遷人),他不僅是秦末義軍重要的軍事領袖,而且還頗有文采。以項羽為首的抗秦隊伍通過巨鹿一戰成功摧毀了秦軍主力,使秦王朝走向滅亡。之后在長達五年的時間內他與劉邦展開了爭奪天下的戰爭。但由于坑殺20萬秦國降卒,攻占咸陽后又再燒殺搶掠,項羽早已失去民心。公元前202年,項羽在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境內)陷入被劉邦的軍隊重重包圍,損兵折將,糧草吃盡,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在一個黑夜里,項羽忽然聽到從四面劉邦的軍營中傳來一陣陣楚國的歌聲,他大吃一驚,以為楚地已被劉邦占領,大勢已去,在帳中一邊飲酒消愁,一邊看著他寵愛的美人虞姬和征戰多年的戰馬,忍不住唱出了這首慷慨悲涼的《垓下歌》。隨后,項羽懷著滿腔激憤,率領將士進行突圍,但最終因自己的隊伍兵力單薄,被迫在烏江揮刀自刎。在自刎前項羽吟唱了這首《垓下歌》。
二、《垓下歌》作品分析
《垓下歌》共28個字: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首先,先從“力拔山兮氣蓋世”這句分析。在這一句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高大威猛的英雄形象,筆者認為這是項羽在訴說自己。其中“氣蓋世”、“力拔山”,通過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把他曾經叱咤風云的氣概生動地顯現出來。而且這一句有氣壯山河、波瀾壯闊的意象。作為反抗秦軍的重要領袖,這句詞足以和項羽匹配。《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在他的經歷中,有許多勇冠三軍的精彩故事。而此時此刻,面對著四面楚歌的慘敗結局,面對愛妃虞姬,項羽感慨萬千。第一句就吟唱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詩句,一方面這是在回首自己曾經的光輝歲月,另一方面也有對興亡盛衰的感慨和機不再來的懊悔。
其次,我們從“時不利兮騅不逝”分析。這一句寫出了作者的感慨,意為:或許這一切都是天意吧,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我這邊,戰事接連不順,甚至連我的千里馬也跑不動了。這句詩為讀者展現出作者英雄末路、蒼涼無助的情緒。
再次,對第三句“騅不逝兮可奈何”進行分析。這一句是作者在上兩句的基礎上的深入,更加抒發出項羽的無可奈何。他的失敗不完全是軍事上的失敗,更多的則是政治謀略上的失敗。他的坦率、天真、不用心計給奸詐的對手提供了許多機會。在這死到臨頭的時候,他終于才明白。此時,他希望有機會再一次卷土重來,甚至再一次實現破釜沉舟式的轉機。但是,項羽明白,這種機會不會再有了,他注定敗在了自己完全可以戰勝的對手之下。從“可奈何”這個短語中我們可以深刻的體會這種悲劇心理與失望心態。
最后,對第四句“虞兮虞兮奈若何”進行分析。項羽曾經叱咤風云,令敵軍聞風喪膽,但此時他不僅在戰斗中無計可施,甚至連自己的愛妃虞姬也保護不了,作為一位具有英雄氣概的男人,可見這種悲哀是何等震撼!
三、電影《王的盛宴》主題曲《垓下歌》研究
由陸川執導,劉燁、吳彥祖、張震、秦嵐、沙溢、聶遠等明星聯袂出演的歷史大片《王的盛宴》再現了劉邦、項羽、韓信三位歷史人物波瀾壯闊的一生,同時 “鴻門宴”、“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霸王別姬”、“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等經典典故也在劇中表現出來。
在影片的宣傳推廣時,由著名歌手吉杰創作的主題歌曲《垓下歌》提前進入人們的視野。吉杰,1977年12月22日出生于四川涼山,現為遠達卓越娛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職業歌手、演員。他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語言學專業,2007參加湖南衛視《快樂男聲》,取得南京賽區第一名和全國總決賽第5名的成績,于2011年4月27日推出個人首張專輯《紅與黑》、2013年推出個人第2張創作大碟《自深深處》。作為以靈魂樂見長的創作型歌手,吉杰在創作電影版歌曲《垓下歌》時,一轉平時的風格,而是深入挖掘了西楚霸王項羽敗亡前吟唱的詩句,以動感的音樂節奏和多層次的對比,從歷史角度出發,在尊重電影風格的基礎上的進行的全新創作。這首歌用流行、搖滾的風格抒發了項羽在漢軍的重重包圍之中那種充士怨憤和無可奈何的心情。歌曲一經發行,深受觀眾的喜歡。從這首作品中,我們可以得出:西楚霸王項羽雖然在戰爭中失敗了,但是他的英雄氣概和種種事跡卻并未隨著歷史的前進而消失殆盡,特別是在他臨死前吟唱的《垓下歌》更成為了一首千古絕唱深深的影響著后人。
參考文獻:
[1]王真,王一卓.歷史的重構—《王的盛宴》解讀[J].電影藝術,2013,(01).
[2]蔡勇.《王的盛宴》:“書寫歷史”的欲望[J].電影文學,2013,(23).
[3]陸精康.《垓下歌》新解[J].語文學習,2012,(01).
[4]張溶婷.千古絕唱—《垓下歌》中的英雄氣概與千古柔情[J].青年文學家,2010,(12).
[5]張際會.《史記》中的細節[J].軍事記者,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