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欽涵
摘要:琵琶是我們古老的傳統民族樂器,其演奏技術不斷發展、日趨完善。如何準確地詮釋作品,達到聲外之意、弦外之境。不僅需要演奏者具有扎實的基本功,更需要的是對樂曲的準確分析加之演奏者豐富的想象力與聯想,才能讓琵琶的演奏更為完美。
關鍵詞:琵琶 想象 演奏者
琵琶作為傳統的民族樂器,自古以來人們常常借彈奏琵琶來抒發情懷,以感嘆人間萬象,如著名詩人孟浩然在涼州詞中“渾成紫檀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云。胡地迢迢三萬里,那堪馬上送明君?!绷攘葦嫡Z足以表達古人對琵琶的無比喜愛之情。
一、如何界定想象
想象作為思維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人對頭腦印象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前者在心理學中稱之為創造想象,后者稱之為再造想象。在琵琶教學過程中,經常被學生問及,如何讓琵琶演奏能更完美,作品的完美表現是需要演奏者扎實的基本功和對樂曲準確地詮釋來完成的。這就需要在學習新樂曲之前首先要對樂曲產生的背景和所要描寫的內容進行了解。進一步把其所要表達的感情,融入到樂曲技巧的演奏中去。即在了解樂曲的創作背景、作曲家的創作意圖等基礎上進行再加工,將富有美感的音樂符號在演奏者印象中逐漸串聯成為一個畫面,以演奏的形式再將這種生動的畫面呈現出來。
二、如何使演奏者進行整體想象
曾經有學者認為,在音樂這一領域,它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特殊情感都不相同,在靈魂深處表達快樂與悲傷、詼諧有趣、興高采烈的各種不同的情感。充滿敬畏的、崇拜的和友愛的感情正是音樂所展現出來的。演奏者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已經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為了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在自己理性的思維的基礎之上滲入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情感這種結合與表達是經過再造想象作為媒介而加深演奏者對音樂作品的印象的。在塑造藝術形象的過程中,音樂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它留給人們的不象視覺藝術和文學藝術那么具體、直觀。是留給人們一個形象的思維空間以塑造具體的音樂形象。這種形象比較模糊、抽象,要與人的想象相結合才能塑造栩栩如生的畫面。
在琵琶演奏前, 演奏者需要通過想象加深對樂曲的印象。在演奏一首新的作品之前,需要事先了解樂曲的創作背景以及作曲家的創作意圖等,這樣,演奏者才可以更加準確把握樂曲所要詮釋的內涵和表達的情感。例如經久不衰被作為中國著名琵琶典范的曲子《陽春白雪》,又簡稱為《陽春》。由許多集成的套曲相結合共六十八板構成了這首古曲。曲中多部分的小曲由老六板演變而來的,到目前為止,琵琶演奏界將這首曲子發展成三個版本。在大家往往將十段、十二段兩個版本合稱為《大陽春》,而《小陽春》則是第七段這個版本。
《大陽春》的誕生是兩位音樂家共同整理完成的一位是李芳園,另一位是沈浩初。樂曲的音樂層次逐漸遞進,生動形象地為我們展現了一副寒冬過后,暖春到來,到處是生機勃勃、春色絢爛、生機盎然、花紅柳綠的自然美景。因此,演奏者在演奏該樂曲前要提前做的案頭準備工作便是熟悉作品,這當然包括了作品的的創作背景與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在掌握這些因素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象,讓音符在演奏者的內心視像更為豐富真實。然后將想象的畫面通過樂器演奏出的音符,抒情地呈現出來,使聽眾聞之陶醉,好像身臨和煦的陽春三月一般。
《小陽春》的旋律優美流暢、曲調清新,作為近代資深琵琶演奏家汪昱庭的作品的典范。在演奏時,要發揮出演奏者的豐富想象力,頭腦中產生視覺意象:春天來了,冰雪消融,溪流潺潺,樹木吐綠,鳥語花香,一幅欣欣向榮的初春美景呈現在眼前?!缎£柎骸酚善稹⒊?、轉、合四個組成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是代表性的樂名。《小陽春》的循環變化可以說真的是一周變奏體的樂曲。在樂曲開始就出現了十七拍的長拍,以后三個部分的部首循環出現。在原來旋律的基礎上,以潤飾技巧和演奏技巧的有機結合使曲子的原型得以變化發展,音響效果別具韻味,并使樂曲的旋律更加輕快活潑、無比愉悅,從而表達爽朗歡快、清新有力的性格。在演奏過程中,琵琶演奏者運用具體形象的想象,為全曲奠定基調。這兩個變體,在《八板》頭上循環再現構成了《八板頭》,旋律逐漸音階上行,高音區的旋律給人以無比絢爛的美感,全曲的結構也調整開了,表達出來的感情無比歡騰,描繪生機盎然的景象。另外,在三個段落中出現了新的節拍和強烈的切分節奏等展開性的因素。使得樂曲的結構進行分割與倒裝,在“泛音”、“摭分”、“板”和等演奏指法的運用,使樂曲更為流暢添色不少,節奏、力度扣人心扉。在《道院琴聲》的演奏方法上,整段突出層層泛音,無論是扳的技法彈奏強音,還是以摭的技法表達輕盈的曲調,給人以的感覺“句句珠璣”,整首樂曲中融入了新的音樂元素。在之后再現部的尾部分作了改變,在每拍上加強力度,采取的速度處理突慢后漸快,十六分音符的連續進行,音樂的強度逐層變化,強勁有力的掃弦技巧,使得全曲在一片歡快、熱鬧的熱烈歡快的氣氛中結束。
對于琵琶演奏者來說,無論是自己演奏時整體的想象,還是自己弦上音響效果的想象,甚至是樂曲演奏最終效果的想象,這些都是循序漸進,需要長時間學習的積累和滲透。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只注重基本功和技術的完善是不夠的,“曲由心生”有了想象做羽翼,思維空間和情感空間才能展翅飛翔,“主體”的感情得到升華,這樣,演奏者才能真正深入領略樂曲的精神,在自我意識中展開遐想。因為想象使得演奏者內心情感產生充沛的的情感,聽覺意象在演奏中和視覺意象互化,給演奏的技巧的展示增添了絢爛的一筆,使樂曲增色。在琵琶演奏中,演奏中不僅要具備創新精神和豐富的想象力,而且要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和堅強的人格意志,這樣,才能成長為一名良好素質的琵琶演奏人才。
參考文獻:
[1]普凱元.音樂心理學基礎[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80.
[2]李景俠.中國琵琶演奏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