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穎婷 朱強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 上海 200438)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離家后的中老年夫婦。隨著人口政策的影響和跨地域社會流動的加劇,中國“空巢老人”越來越多。由于子女常年不在身邊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缺少照料,“空巢老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非常突出,這不符合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要求,甚至會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面臨的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然而,體育鍛煉對于消除“空巢”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有著積極的意義,不但可以激發她們對生活的熱情,通過參加體育活動,還能促進空巢老人的身體健康和情感溝通,增進他們之間的社會交往,豐富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常德市鼎城區的德山開發區、黃土店鎮、草坪鎮等幾個地方的空巢老人為調查對象。
通過互聯網和上海體育學院圖書館,收集相關資料,為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全面了解涉及本課題內容的科研現狀和前沿狀態,為系統深入的研究作準備。
根據研究目的與任務擬好訪談提綱,采取半結構式的調查方法對部分常德市鼎城區的空巢老人進行專訪,了解更多的相關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支持。
(1)問卷的設計。在制定調查問卷前,查閱并參考相關書籍和文獻資料,遵循有關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設計了《空巢老人鍛煉行為的調查問卷》。
(2)信度檢驗。對不同地方、不同性別的空巢老人分別隨機抽取重新進行問卷調查,兩次調查時間間隔20天。重測信度相關系數r=0.81(p<0.01),說明此次調查問卷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3)問卷的發放與回收以及效率。根據研究任務與要求,隨機發放600分問卷,問卷的發放采用現場發放、回收的方式,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100%,問卷回收后對問卷進行挑選、剔除工作,符合研究要求的300份,有效問卷298份。有效率99.3%。
從表1可以看出:清晨參加鍛煉的空巢老人占70%,午間鍛煉的占5%,傍晚鍛煉的占25%;每次鍛煉的時長:0~30min占53%,31~60min占32%,61~90min占15%;每周鍛煉的次數:0次/周的占28%,1~3次/周的占48%,3次以上/周的占24%。從以上數據可看出常德市鼎城區空巢老人選擇清晨進行體育鍛煉占絕大多數,每次鍛煉的時間一般是在0~30min之間的居多,存在鍛煉時間不夠的問題。每周鍛煉的次數一般在1~3次,表明大部分空巢老人對健康的追求。

表1 常德市鼎城區空巢老人參加鍛煉基本情況調查與分析(n=298)

表2 常德市鼎城區空巢老人體育活動的主要項目(n=298)

表3 常德市鼎城區空巢老人體育鍛煉形式(n=298)

表4 常德市鼎城區空巢老人活動的主要場所(n=298)
從表2可知,常德市鼎城區空巢老人體育活動以慢跑、散步、太極為主要項目,分別占21%、19%、18%。其次是扭秧歌、交誼舞、棋類,分別占3%、11%、10%。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數空巢老人喜歡進行一些簡便易行、運動量可隨意調節的運動項目,鍛煉項目較單一,達不到科學健身的效果。應結合政府社會和個人的力量,因地制宜,進一步豐富空巢老人體育鍛煉的項目。
表3為常德市鼎城區空巢老人參加體育鍛煉形式的統計表,結果表明:鼎城區空巢老人參加體育鍛煉多以自發組織、單獨鍛煉為主,分別占總人數的45%、32%。政府社區組織缺乏,指導中心組織僅占7%。在訪談中發現空巢老人們都渴望得到鍛煉的指導,一直困于無人組織并指導他們進行科學的鍛煉,使很多空巢老人的鍛煉時斷時續甚至放棄鍛煉。對此應該加強政府或社區的體育組織的建設,加強對空巢老人的健身指導,合理引導空巢老人走上科學健身的道路。
從表4可以看出,鼎城區空巢老人在室外空地鍛煉的占到71%,在公園廣場鍛煉的占11%,在專門的老年人活動中心鍛煉的僅6%,可供空巢老人鍛煉的體育場館設施不完善。因此需要政府和社會加強對空巢老人體育鍛煉方面資金的投入,進一步改善空巢老人鍛煉場地設施嚴重不足的現狀。
(1)常德市鼎城區空巢老人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存在不夠,每次鍛煉時長0~30min居多;參加體育鍛煉項目以散步、慢跑等簡單易行的活動為主,鍛煉項目結構單一;鍛煉的形式多以自發組織、單獨鍛煉為主,缺乏組織管理和健身指導;鍛煉的場地設施不完善,大多數空巢老人選擇室外空地作為老人活動的主要場所,用于體育健身的場館數量極少。
(2)政府應進一步加強對空巢老人體育鍛煉經費投入,同時還應從社會籌集大量的資金用于建設一些簡易、實用性強的體育鍛煉場所,使空巢老人有更多的地方進行鍛煉;基層體育部門和社區應有計劃的組織和布置空巢老人的體育鍛煉活動,社區應配備專職的健身指導員,開展咨詢和保健服務,引導空巢老人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增加體育鍛煉的項目,特別是一些傳統民間體育項目如踢毽子、打陀螺等,注意鍛煉的科學性,吸引和組織更多的空巢老人加入體育鍛煉的行列之中;作為空巢老人的家庭成員也應多鼓勵他們去參加各種體育鍛煉,給他們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使體育鍛煉成為其晚年生活的精神支柱之一。
[1]李永明.體育鍛煉的原則和方法與老年人健康的關系[J].科技信息,2009(4):183-184.
[2]楊昊霖.體育與中國人口老齡化[J].體育論壇,2009(4):42-54.
[3]姜娜.岳陽地區空巢老人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8.
[4]湯曉玲.對影響老年人體育鍛煉動機的社會學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4):6-7.
[5]王正鵬,葉青.空巢怎樣變“愛巢”[N].北京晨報,2000-12-03.
[6]占正云.城鎮空巢家庭老人生活質量調查及體育鍛煉干預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