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黎梅,龔潔秋,錢建青,周劍峰
胎黃以嬰兒出生后皮膚面目出現黃疽為特征。因與胎稟因素有關,故稱“胎黃”或“胎疸”。新生兒黃疸是較常見的新生兒臨床癥狀,尤其早產兒多見,嚴重的會發展為核黃疸,直接影響新生兒今后的生長發育,甚至對神經系統有很大毒性,可危及生命。因此需積極治療,本文單選茵陳研究,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服單味中藥茵陳顆粒輔助治療,以了解其治療濕熱型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療效。
1.1 臨床資料 2012-08/2013-07常熟市中醫院兒科收治住院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40例,按抽簽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觀察組中男9例,女11例;日齡2~19 d,平均(4.60±3.60)d;圍產因素引起的6例,ABO溶血病6例,母乳性黃疸8例;對照組中男12例,女8例;日齡2~13 d,平均(4.45±2.59)d;圍產因素引起的5例,ABO溶血病6例,母乳性黃疸9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因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符合新生兒黃疸干預推薦方案中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診斷標準[1]。
1.2.2 中醫診斷標準 符合《中醫兒科學》中胎黃的濕熱郁蒸證的診斷標準[2]。證候:面目皮膚發黃,色澤鮮明如橘,哭聲響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發熱,大便秘結,小便深黃,舌質紅,苔黃膩。
1.3 納入標準 (1)符合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和濕熱郁蒸證的診斷標準;(2)年齡<20 d;(3)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Crigler-Najjar綜合征;(2)新生兒肝炎和先天性膽道閉鎖等引起的高結合膽紅素血癥;(3)混合性高膽紅素血癥;(4)合并嚴重心、肝、腎等疾病者。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根據病情針對原發病治療,符合光療指征[1]的給予藍光退黃及口服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未應用白蛋白、肝酶誘導劑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茵陳配方顆粒(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每次0.7 g,每日3次,奶前沖服。療程6 d。
1.6 觀察指標 兩組患兒治療前及治療3、6 d后分別采集外周靜脈血,檢測血清總膽紅素,采用OLYMPUSAU27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用釩酸法測定;稱重每日24 h糞便有形成分總量,取其中5 g糞便予40 mL生理鹽水稀釋攪拌均勻后取4 mL溶液,3 500 r/min離心3 min,取上清液1 mL,行血生化儀測定總膽紅素濃度,計算每日糞便中總膽紅素。

2.1 兩組患兒治療后膽紅素水平下降值比較 觀察組在治療3、6 d后血清總膽紅素下降值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后膽紅素水平下降值比較±s,n=20,μmol/L)
2.2 兩組患兒每日糞便中總膽紅素含量比較 見表2。觀察組每日糞便有形成分總量與對照組相當。

表2 兩組患兒每日糞便中總膽紅素含量比較±s,n=20,μmol/L)
表2結果表明,觀察組每日糞便中總膽紅素含量均較對照組有明顯增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新生兒黃疸屬中醫學“胎黃”范疇,多由孕母素體濕盛或內蘊濕熱之毒,遺于胎兒,此即《諸病源侯論·胎疸侯》所言:“小兒在胎,其母臟氣有熱,熏蒸于胎,致生下小兒體皆黃。”或因胎產之時、出生之后外邪侵入,濕熱蘊結,移于肝膽,使肝失疏泄,膽汁外溢發為黃疸。茵陳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苦燥下泄除濕,性寒清熱,辛散肝膽之郁,故茵陳善清肝膽濕熱而利小便,使濕熱之邪由小便而出。對于茵陳性能的理解,可從歷代醫家論述中窺其一斑,《本草經疏》曰:茵陳“除濕散熱結之要藥也。”《本草正義》引“為利濕清熱專品,乃濕熱發黃之主藥。”《醫學衷中參西錄》“善清肝膽之熱,兼理肝膽之郁,熱消郁開,膽汁入小腸之路毫無阻隔也。”
藥理研究證實,茵陳蒿煎劑、熱水提取物、水浸劑等均能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松弛膽道擴約肌,有顯著的利膽作用[3]。目前在茵陳蒿中已經分離和鑒定的利膽成分已多達十幾種,報道較多的為6,7-二甲基香豆素、對羥基苯乙酮和綠原酸,其中茵陳色原酮是強利膽成分,主要是其能抑制β2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從而使葡萄糖醛酸不被分解,加強肝臟解毒作用[4]。有研究認為茵陳水煎劑利膽、退黃作用與小鼠肝藥酶誘導作用有關[5],因為肝藥酶除參與藥物代謝外,還參與膽汁酸、膽紅素、類酯和某些有毒物質的代謝。茵陳含有茵陳酮、葉酸、B-蒎烯等,除能顯著增加膽汁分泌和利膽外,還能拮抗溶血,改善丙氨酸轉移;大鼠實驗還有輕度促進腸蠕動的作用[6]。
本組資料中采用單味中藥茵陳顆粒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治療3、6 d后血清總膽紅素下降值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兩組治療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每日糞便總量無明顯增加,但總膽紅素較對照組有明顯增多,表明觀察組膽紅素排出體外明顯多于對照組。結果證實茵陳顆粒能減少膽紅素的腸肝循環,降低血清膽紅素,顯著減輕黃疸的程度,減輕患兒的癥狀,證實了茵陳善清肝膽濕熱而退黃的中醫病機。其價格經濟,服用方便,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可作為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輔助藥物。
[1]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新生兒黃疸干預推薦方案[J].中華兒科雜志,2001,39(3):185-187.
[2] 汪受傳.中醫兒科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50-55.
[3] 謝田,牛孝亮,劉占濱.茵陳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進展[J].黑龍江中醫藥,2004,46(4):50-52.
[4] 王宏霞.綜合治療新生兒母乳性黃疸[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3,18(9):745.
[5] 李艷玲,張強,王淑敏.中藥歸經理論的實驗研究設想[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23(5):35-36.
[6] 沈映君.中藥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61-462.
(收稿日期:201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