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浩俊(江蘇省鎮江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鎮江 212001)
中鋼集團債務困局只是一個縮影
◎ 譚浩俊(江蘇省鎮江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鎮江 212001)
一則有關中鋼集團百億債務違約的新聞,引起了社會各方廣泛關注。雖然企業迅速作出回應,否認了百億債務違約的消息。但是,也明確表示,企業確實面臨資金緊張的局面。
據悉, 中鋼集團的貸款主要涉及9家銀行,總額高達780億元。加上其他方面的債務,中鋼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已超過90%。中誠信對其評級結論是,擔保主體資質下沉,無法為本期債券提供有力擔保。也就是說,即便目前沒有出現百億貸款逾期的現象,再這樣發展下去,誰也無法保證,中鋼集團不會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就目前實際情況而言,中鋼集團出現的債務風險問題,也僅僅是鋼鐵行業的一個縮影。因為中鋼集團所以成為鋼鐵行業債務風險爆發較早的大型企業,主要是因為前些年在投資方面出現了比較大的失誤,如收購山西中宇鋼鐵有限公司損失40多億元、收購澳大利亞中西部礦業公司造成巨額虧損等。但是,真正的問題還不僅僅局限于企業內部,整個鋼鐵行業出現的嚴重產能過剩,也使得包括中鋼集團在內的鋼鐵企業普遍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面臨嚴重的債務風險。
事實也是如此,在企業、銀行和地方政府多重擴張沖動的共同作用下,從 2003 年中央提出對鋼鐵、水泥等行業的實行宏觀調控到現在,不僅鋼鐵產能沒能得到控制,反而增長了數百倍,鋼鐵產量也從2003年的1億多噸狂增到目前的近10億噸。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鋼鐵企業大多都是“巨無霸”,是地方的稅收大戶。即便企業出現嚴重虧損,對地方財政的貢獻仍然不可忽視。更何況,還牽動著就業這根神經呢?也正因為如此,盡管中央對壓縮鋼鐵行業產能要求十分明確,地方也都作了表態。但是,真正進入具體操作,也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既然各方都不愿犧牲自己的利益,也都不愿將過剩的產能壓下來,那么最終的結果就是目前這樣共同面臨十分艱難的格局。而作為銀行來說,前些年與企業和地方政府共享擴張之歡以后,也就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債務風險壓力。類似問題,顯然也不只是鋼鐵一個行業存在,水泥、電解鋁、船舶以及被稱之為新興產業的風電、太陽能等行業,都普遍存在。
據透露,為幫助中鋼集團化解危機, 國務院已出面協調,并有可能注資200 億元。關鍵在于注資以后中鋼集團能否走出困境。因為,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并不會因為對中鋼集團注資而解決。注資以后的中鋼集團仍將面臨市場競爭的強大壓力,仍將面對產能過剩帶來的種種問題。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一天不解決,中鋼集團及其他鋼鐵企業的困難問題就一直存在。即便經濟形勢好轉,也無法化解鋼鐵行業集體疲軟的矛盾。
從總體上講,解決中鋼集團的問題,還是要靠市場化手段,按照市場規律來解決。從眼前來看,應當對中鋼集團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方式實施重組。其中,剛剛成立的中國民營資本投資公司則是最具實力和理想的對象之一。因為,按照日前媒體披露的消息,中民投一個令人矚目的目標,就是參與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的重組。既然如此,為什么不能引進中民投作為中鋼集團的戰略投資者呢?只要條件合適,并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相信中民投是有這樣的單向和興趣的。如果中民投能夠參與到中鋼集團的重組之中,相信中鋼集團的問題就不需要中央再注入資金了。
從長遠來看,則必須加大對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的解決力度,下大力氣化解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只有將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解決好,將不再具有市場競爭力,且只有規模、沒有效益,只有數量、沒有質量,只有產能、沒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淘汰掉,其他企業也才能較好地生存下去,戰略投資者也才會參與到鋼鐵行業的改革重組中去。不然,是很難引進到真正的戰略投資者的。
應當說,從總體上講,中鋼集團還是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和產品優勢的,而這些優勢的作用要想得到有效發揮,就必須先將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解決好。不僅如此,鋼鐵行業作為基礎工業,也需要通過戰略重組,提升其國際市場競爭力。其中,如何打破地方利益保護,割斷地方政府在產能過剩問題上的“保護”心態,是最為關鍵的問題之一。
如果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鋼鐵行業重新煥發生機,對其他產能過剩行業問題的解決,以及避免新的產能過剩問題的發生等,也會提供良好的經驗。
總之,中鋼集團的債務危機,只是整個產能過剩行業的一個縮影。能否取得突破,可以讓中鋼集團先行一步,讓中民投先在中鋼集團上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