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東月
我國的旅游類電視紀錄片發展較慢,相比于國外的同類型節目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行者》于2004年7月在旅游衛視開播,該節目以“行走與發現”為主題,用發現人文地理的價值、藏品和歷史故事等方式貫穿整個節目,帶領觀眾跟隨旅行者的腳步感受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該節目開播以來,在同類節目中獲得了較好的口碑,也為我國旅游類電視紀錄片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較為成功的范本。
《行者》節目以紀錄片的方式探討地理的人文價值,講述旅行者的真實感受,它以影像的方式來記錄人文地理,為觀眾直觀展現了一些地區的風土人情。該節目以人文的視角來解讀地理,能夠準確把握觀眾的審美心理,讓觀眾能夠在感受時間力量的同時也能體會到節目中的價值。正如節目的宣傳語所言,“你我皆行者,旅行即修行”,因此,價值不僅是體現在地理方面同時也是對自身修行的展現。
具備人文價值。《行者》節目與其他人文紀錄片不同,以展現人文性為主,著重體現的是旅行者的個人感受,也更加注重地區厚重的人文歷史價值。在拍攝過程中以融入當地文化方式來展現當地特殊的風土人情。如在《去你的巴布亞》系列中,旅行者為了了解吃人部落的習俗,采用包容、寬容的方式獲得受訪者的理解,從而呈現出更為真實的當地文化特征。
注重真實性。真實是紀錄片的本性,是紀錄片的生命。它要求創作者在現實生活中獲取創作素材,以非虛構的方式從事創作。對觀眾而言,紀錄片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真實——不僅是人物、事件的真實性,而且是在時間、空間和細節方面的真實。《行者》為了保證節目的真實性,在拍攝過程和節目制作的過程中都盡量避免節目的娛樂性需求。節目制作方在保留了旅行者的真實感受的同時也完美展現了節目中最生動的場面,完美照顧了觀眾對于真實性與趣味性的雙重需求。比如在《行走的力量》這期節目中,為了展現節目的娛樂性與真實性,節目組邀請演員陳坤作為領路人,真實記錄了旅行者自身的感受、受訪者的情緒變化,讓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去旅行的真實感受。
采用獨特的敘事技巧。敘事技巧是展現節目活力的重要方式,為了提升觀眾體驗效果,需要以獨特的敘事技巧展現出地理文化的特色并采取合適的方式導入節目。在《行者》節目中主要采用的敘事方式有:人物同期聲做現場敘述說明,或采用室內制作、室內解說的方式實現敘事;非線性敘事邏輯,為了增加觀眾的節目感受,《行者》節目通常采用非線性敘事方式,能夠提升節目的懸疑度,達到提升節目的觀賞性目的。現實生活中,事物的本質現象往往會被無數枝蔓繁雜的細節所掩蓋,所以對于紀實題材來說,不是去創造、想象細節,而是如何去選擇、捕捉那具有表現力的,能深入本質、深入人心的細節,因此節目注重細節的敘事。為了展現紀錄片的趣味性,節目組會根據定位選擇細節的捕捉和展現敘事與人物細節相融合的特質來表現出一個地方獨特的人文價值。比如在《行者》的《去你的亞馬遜》這期節目中,鏡頭采用懸疑式的開場引入節目,在拍攝過程中對部落的裝飾、接收洗禮的嬰兒等細節進行捕捉,增強節目的感染力。
選題商業化。在對我國旅游類電視紀錄片的調查中,筆者發現,許多紀錄片都受到地方政府或是旅游局的資助。因此,選題涉及商業因素成為節目組最基本的考量。為了實現節目的商業化價值,節目組在選題過程中,通常都會更加關注對當地熱門景點、熱門地區的呈現。當地電視臺出品的旅游類電視紀錄片,當地的熱門景點與故事就會自然地成為熱點制作素材。
娛樂性為主導,畫面感染力增強。當前的電視節目主要以娛樂性為主要訴求,采取相對固定的方式進行敘事展現。而旅游類電視紀錄片主要以相對吸引人的方式來講述故事,例如,許多節目會采用明星、說書人介紹等方式來增強節目的可看性與懸疑性。在對電視紀錄片的調查中大多數都強調“紀實節目”而不是紀錄片,因而采用視覺表現、嘉賓訪談等方式增強了節目的可看性與娛樂性。隨著當前電視紀錄片制作水準不斷提升,節目的畫面感染力也隨之增強。但是,相應的節目人文氣息不足,畫面性高于節目意義與內涵的現象也值得業界同仁重視。
系列化節目吸引觀眾。當前的旅游類電視紀錄片主要以系列化的方式進行編排,從多方面進行進行打包制作,展現旅游地點的多樣性。系列化節目的方式,使紀錄片有了類似于連續劇的效果,便于培養固定觀眾,使觀眾能夠全方位地深入了解節目的內容。旅游衛視推出大型紀實節目《海南島紀事》等節目,采用紀錄片的方式對當地的風土人情進行介紹,使廣大觀眾了解當地獨特的生活與風俗習慣。
多渠道共同播出。當前,旅游類電視紀錄片的傳播渠道逐漸增多。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使紀錄片獲得了更為廣闊的傳播途徑,增加了更多的傳播渠道。旅游類電視紀錄片的制作周期長,因此采用季播的方式,能夠保證一個時間段節目播出的完整性。當前的紀錄片呈現出一節目多平臺播放的現象。比如,《拾遺保護》等節目就與新浪網合作,并且采用微博、平面媒體的方式進行傳播,實現節目的品牌價值與廣告價值。但是,當前電視紀錄片的收視率較低,創造的話題性與針對性不足也已成為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明確節目定位。雖然電視紀錄片的品質較高,但是當前的電視紀錄片的收視率不高,而且無法形成話題性,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旅游類電視紀錄片對于觀眾的分析不足,節目定位不準。為了突破這種現狀,旅游類電視紀錄片應該做好準確的觀眾定位,分析觀眾心理,從而選擇觀眾樂于接受的題材,適應觀眾的心理與價值取向。當前的旅游類電視紀錄片需要迎合觀眾的價值需求,采用多種方式提升節目的可看性,吸引觀眾的眼球,從而獲得較為固定的觀眾群,提升節目的收視率。但是在制作與選題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真實性為第一考量,避免過度娛樂化。
增強人文關懷。旅游類電視紀錄片需要避免同質化,避免因為一個節目的火爆而造成競相效仿的局面。當前的旅游類電視紀錄片的播出時間有限,在制作的過程中會受到較大的限制。為了避免同質化,導演組應該對節目素材進行深入分析,以節目的定位為主線,搜集相應的細節與趣味點,從而實現節目的個性化與風格化。同質化的節目易形成審美疲勞,從而造成節目的市場價值降低。我國的紀錄片大多借鑒國外探索頻道和BBC等制作機構制作的節目,但是往往只看到了其表面,沒有深入發掘其內在的人文關懷,或者是發現了人文關懷卻找不到合適的方式去體現。為了實現旅游類電視紀錄片的創新發展,應該從基本的內容開始,從人性角度出發,從普通人的視角實現記錄;多向國外優秀的制作團隊學習,學習好的拍攝經驗、拍攝理念和拍攝思維,從而真正增強節目的情感表達,傳播正能量。
多角度敘事,多種方式宣傳節目。我國當前的旅游類電視紀錄片呈現出長鏡頭、同期聲占據主導的敘事方式,線性敘事導致節目缺乏懸疑性與吸引力,從而缺乏代入性。為了做好節目,應該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敘事。節目的敘事可有很多種方式,制作者要根據節目的需求悉心研究,選出最適合表達節目的方式。如《搭車去柏林》的節目中,制作者根據旅行方式的特殊性,以對話的方式交代當地的文化特色。觀眾可在欣賞沿途美麗風景的同時,從大量的對話中深刻地體會到人與人之間復雜而又真實的情感,其也不失為一種好的表達方式。
除了節目的選題、敘事以及呈現方式需要創新,節目的宣傳方式也需要創新。采用新媒體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做好前期策劃、中期宣傳以及后期宣傳,從而實現旅游類電視紀錄片的廣告價值、品牌價值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