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萍 韓芬
1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長山子鎮衛生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2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鐵廠溝鎮衛生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淺談癌癥病人的心理護理
韓秀萍1韓芬2
1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長山子鎮衛生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2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鐵廠溝鎮衛生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隨著癌癥發病率的逐漸提高,癌癥的確是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給予正確的護理,使病人能積極應對疾病,提高生活質量。
癌癥病人;心理護理;提高生活質量
1.1 休克-恐懼:初次得知身患癌癥會震驚和恐懼,伴有心慌、眩暈及暈厥,甚至木僵。
1.2 否認-懷疑:當病人從劇烈的情緒震蕩中冷靜下來時,會借助否認機制應對。極力否認醫師的診斷,到處求證,以便能得到否定的結果。
1.3 憤怒-沮喪:當病人努力不能改變癌癥診斷,情緒會變得易激動、憤怒甚至會出現攻擊行為;同時悲哀和沮喪的情緒油然而生,絕望,有的會出現輕生念頭或自殺行為。
患病的事實無法改變,病人最終接受和適應患癌事實,但大多數會進入慢性的抑郁和痛苦。另外癌癥治療過程中的副反應也會對病人的心理帶來沖擊。
我因為心理因素是癌癥易發的重要因素,如恐懼,憤怒,焦慮,郁郁等情緒、長期處于應激狀態中易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而免疫力下降易致癌癥高發。癌癥又加重人們的心理負擔,引起一系列的心理變化,更加導致免疫功能的低下。從而加速癌變。由于不良的心理因素導致患者得不到及時發現,和及時的治療也影響病情的改善。
生的希望變成泡影,感到被命運捉弄,被生活所拋棄。中年患者家庭的負擔,奮斗的事業也將近一步加重病人精神上的壓力,甚至促使其陷入絕望境地,對治療效果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此時病人最大的希望寄托于我們醫護人員身上。作為現時代醫務工作者不光會應用醫藥治療,同時也要充分了解、隨時掌握病人變化中得各種心理狀況,正確使用心理治療手段,實施心理護理,達到最佳效果。
癌癥病人1/3是嚇死的,1/3是用藥過度病人無法耐受而死的,最后1/3才是治療無效而死的。"這話雖無科學根據,但卻說明一個道理:病人若能樂觀對待并采取正確的治療行為,就可能戰勝癌癥,延長生命。
現代醫學的進展表明,很多癌癥并非不治之癥。經過積極治療,有的病人可能一輩子都與腫瘤共同生活,也可相安無事,只要按時復查,堅持"扶正"治療,還是可以如健康人一樣享受生命。因此在正確認識癌癥的發生與治療后,癌癥病人及家屬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共同培養樂觀、正確的生活態度,樹立積極、必勝的信念,為患者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生活環境。
現代醫學心理學家的許多調查研究也證實了精神因素與惡性腫瘤的密切關系。有人指出:影響癌癥發生的重大生活事件一般先于癌癥起病前6~8個月,而憂郁、失望、悲哀可能是癌癥的先兆。已有的研究還發現,死亡、離別的悲哀、憂郁和焦慮,在癌癥發病前的一年左右就可以見到。
臨床上,許多患者得知自己患上癌癥時,會表現出恐懼與焦慮、孤獨和抑郁、憤怒與仇視等等各種不良的情緒變化。有一種"想象療法",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自我進行。病人把某一種觀念暗示給自己,如:想象自己如何戰勝了癌癥,已經戰勝了癌癥,等等,這樣有可能使體內的免疫機能得到改善。
平時,患者還應努力在生活中擇其樂而從之,迂其憂而棄之。不要因患上癌癥帶來的諸多變化而怨天尤人、厭世悲觀,而應該努力培養"恬淡虛無"的生活態度,避免過度的情志變化和精神刺激,做到開朗樂觀、寬宏大度,遇事"泰然處之",使自己有良好的"應付能力"。心態如何,對治療效果絕對是關系重大。
癌癥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精神倒下了,很多癌癥病人都不是病死的,而是早早的給嚇死了。我身邊有一些癌癥病人通過正確的積極配合的治療,都挺過去了,而且都通過后期自己各方面生活的注意和保養好好的活著,跟正常人一個樣,甚至有些比正常人活的還健康、還快樂!陽光總在風雨后,人生總會遇到些困難的,生老病死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我們都要正確積極的對待,沒什么可怕的,堅強是美好人生的選擇!
3.舉例說明
疼痛常因人而異,疼痛的程度常與人們對過去經驗的回憶、痛因的分析、情境的理解、注意的程度、后果的預料等心理活動有關,所以疼痛有相當的隨機性和可變性。癌癥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悲觀、失望等消極心理情緒,個別患者甚至還有輕生的念頭。故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十分必要:
①疏泄和安慰:主動熱情關心病人,抽一定時間陪伴病人,傾聽其訴說心中的焦慮,并表示理解和同情,消除其孤寂感,讓其體會到他并不是孤立地承擔痛苦。同時給以安慰,安慰要恰到好處,既強調有希望的方面,又不能過于樂觀。在暗示疾病疑難的同時,幫助病人分析疼痛的反復性,解釋與疼痛有關的生物心理學問題。多與病人交談疾病以外的話題,轉移其注意力。
②暗示療法:暗示療法是指治療者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效應的一種方法。也就是利用治療者的權威使患者接受治療者的觀念,從而解除心理壓力和負擔,使癥狀得以減輕。
③死亡教育:患者穩定的情緒、良好的心境、精神放松都可增加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對不同年齡、性格、文化水平、社會經歷、病程長短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生、老、病、死這一自然規律,認識到生命的真正價值在于質量,最終達到幫助其擺脫對死亡的恐懼和不安、平靜面對死亡的目的。
④家屬的心理護理:關心、幫助和支持晚期癌癥患者,使患者輕松愉快地度過最后的日子是患者家庭中每個成員的責任。家屬的心理狀態對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癌癥后期早晚,病情輕重,給機體造成痛苦的大小等都是引起病人心理變化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然而,年齡大小、經濟實力、就醫條件、性格特點、家屬情緒等諸多非疾病因素對病人心理狀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必須全面辯證地分析各種因素綜合影響,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上述一種或多種甚至全部護理措施。
總之,無數臨床資料說明,癌癥病人惡劣情緒確實只有加速病情發展,縮短生存時間。心理包袱猶如一條無形的鞭子時時勒在病人脖子上,松緊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士的思想觀念、認識水平、相應采取的措施等。
R473.73
B
1009-6019(2014)09-0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