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楠
解放軍第208醫院心血管內二科 吉林長春 130062
68例不穩定性心絞痛的額護理分析
劉立楠
解放軍第208醫院心血管內二科 吉林長春 130062
目的:研究分析不穩定型心絞痛治療中實施護理干預的手段極其的臨床效果。方法:將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在治療期間只給與傳統的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特殊護理干預,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4.1%,護理滿意程度為97.1%,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3.5%,護理滿意程度為85.3%,觀察組兩項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不穩定型心絞痛治療中在傳統護理基礎之上給予特殊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提升患者臨床滿意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不穩定型心絞痛;特殊護理干預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心絞痛的一種常見類型,與穩定型心絞痛可相互逆轉,若控制不好還可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會導致猝死,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1]。為更有效的控制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病情,本文對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的護理方式進行研究分析,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來自與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全部患者均在入院后確診為不穩定型心絞痛,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觀察組中有男25例,女9例,年齡在49-78歲之間,平均年齡51.2歲。對照組中有男23例,女11例,年齡在47-76歲之間,平均年齡52.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對比,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應用傳統臨床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傳統護理干預的基礎之上給予實施特殊護理干預,具體護理如下。
1.2.1 臨床護理
給予患者進行臨床體征水平的實時監測,包括患者的心電圖、心率、血壓、體溫、脈搏等,同時對患者治療期間的體征進行即時的記錄,對患者心絞痛發作的時間,發作持續時間、發作次數、疼痛程度、發作頻率等進行記錄,并且在患者清醒時詢問患者的情況,發病的感受,疼痛的感受以及情緒體感等方面。另外在患者輸液治療的過程中要實時護理,掌握輸液的速度和時間,定時檢查[2]。
1.2.2 用藥護理
患者在藥物治療過程中,應針對患者的臨床情況如是否存在不良反應如心悸心慌、感染過敏等情況,另外給予進行心電、血壓等各項生命體征的監護工作。患者在應用了舌下含服亞硝酸甘油治療后出現心絞痛復發的情況,要及時對患者的疼痛變化進行觀察,并記錄器心絞痛發作的時間和用藥的時間,制定下次用藥的方案。疼痛程度嚴重需服用止疼藥的患者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心絞痛頻繁發作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硝酸甘油的滴注,但滴注一定要控制速度,避免出現低血壓。
1.2.3 飲食護理
健康的飲食結構和習慣是改善不穩定型心絞痛的主要方式,患者應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和結構,多食用一些蔬菜水果,多吸收含有較多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禁用刺激性大、生冷辛辣的食物,用餐時不易過飽,應細嚼慢咽,少食多餐,注意飲食的每個細節。
1.2.4 心理護理
焦慮、恐懼、抑郁也是誘發心絞痛發病的原因之一,是否能夠保持愉快輕松的心情也是治愈疾病的重要因素,所以給予患者適當的心理護理是至關重要的。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要與患者保持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心里動態及擔心的適宜,給予患者進行講解和開導,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提高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
1.2.5 出院指導
不穩定型心絞痛若治療后不有效的控制調養依然會多次復發或導致心梗甚至猝死,一是因為該病的不可治愈性,其二也因患者自身不注意導致,因此應給予患者出院指導,給患者講解心絞痛發病的幾種病因,常用藥物的用法以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等知識,囑咐患者堅持用藥,定期檢查。
1.3 評定標準
根據患者護理后心絞痛疼痛改善程度、發作次數、疼痛持續時間、發作頻率等對護理后效果進行判定,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幾乎無復發。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發作次數得到控制,疼痛程度與發作時間明顯降低,不影響日常生活。無效:臨床癥狀恢復較慢,發作頻率及疼痛無較大改善,總有效=顯效+有效。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即滿意或不滿意兩個標準。
1.4 統計學處理
本組數據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處理,對研究調查中的相關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
觀察組34例患者中顯效11例,有效21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4.1%,有33例滿意護理方法,滿意度為,97.1%;對照組34例患者中顯效7例,有18例,無效9例,有效率為73.5%,有29例滿意護理方法,滿意度為,85.3%。觀察組兩項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具有統計學意義。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冠心病較為常見的一種,其病情發展多樣,極難控制,嚴重可發展為急性心梗導致猝死。而且有關研究已證實誘發不穩定型心絞痛的因素有很多如三高、肥胖等,且發病快嚴重[3],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患者在基礎護理之上實施特殊護理干預,如臨床護理、飲食、心理護理以及出院護理干預等,即在治療期間,全方位的給予患者護理干預,對患者的臨床癥狀生命體征水平及時觀察及記錄,指導患者正確飲食、用藥也是避免誘發疾病發作的重要因素,出院指導可以幫助患者出院后按時吃藥,養成良好的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疾病發作。本組研究中觀察組在給予特殊護理后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滿意度也優于對照組,P<0.05,差具有統計學意義。總之,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治療中給予傳統護理基礎之上實施特殊護理,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提升患者臨床滿意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1]張麗芝,蘇喜改.心絞痛藥物治療新進展[[J].中國藥房,2008,19 (23):1833.
[2]王利花.老年患者的心理調查及護理[[J].包頭醫學,2008,32 (1):45.
[3]高干英.不穩定性心絞痛的臨床護理體會[[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3):245.
R473.5
B
1009-6019(2014)09-00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