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素林
茶陵縣中醫院 湖南茶陵 412400
脊柱后路手術并發硬脊膜破裂的綜合處理分析
顏素林
茶陵縣中醫院 湖南茶陵 412400
目的:對接受脊柱后路手術患者并發硬脊膜破裂的臨床處理方法進行分析研究。方法:對我院接受脊柱后路手術并硬脊膜破裂患者的臨床處理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結果:本組23例患者在經過術中修復、引流、生物蛋白膠封閉、嚴密縫合、抗感染、調節水電解質等處理后,有21例患者硬脊膜裂口愈合良好,其中有2例患者有少許耐吉也滲出,在經過加壓包扎后裂口愈合。結論:接受脊柱后路手術的患者,在術中常會并發硬脊膜破裂,醫護人員應該積極給予術中處理和術后治療,以有效促進破裂口愈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脊柱后路;硬脊膜破裂;臨床處理
脊柱后路手術是臨床常見脊柱術式,是治療腰間盤突出、胸腰段骨折等主要治療術式[1],而硬脊膜破裂則是脊柱后路手術常見并發癥,若不及時治療則有可能誘發嚴重感染,威脅患者生命,因而在臨床上對于并發硬脊膜破裂的患者,醫護人員應該積極給予相應處理,以有效促進破裂口愈合,提高手術治療效果。本文主要對在我院接受脊柱后路手術治療過程中并發硬脊膜破裂的臨床處理方法進行了分析,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將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間我院接受脊柱后路手術治療后并發硬脊膜破裂患者共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齡為26~67歲,平均為44.6±3.6歲,其中患有頸脊髓損傷的患者有2例,頸椎后韌帶鈣化的有1例,腰椎骨折的患者有3例,胸椎骨折的患者有3例,腰椎管狹窄的患者有4例,胸椎管內異物的患者有1例,腰椎滑脫的患者有3例,腰間盤突出的患者有6例。在術式上,接受硬膜外手術的患者有16例,接受硬膜內手術的患者有7例。
1.2 綜合處理
對于并發硬脊膜破裂的患者,在綜合處理上主要分為兩部分,(1)術中處理,對于單純硬脊膜裂開或缺損的患者,醫護人員應該及時進行修補,采用prolene線進行連續鎖邊縫合[2],保證縫合嚴密。而對于缺損較大的患者,則需要對筋膜組織進行修補,將硬脊膜補片放于相應缺損位置進行修補,對于裂口較小的患者則可在患者椎管內覆蓋脂肪組織,有效填補缺口。在完成裂口修補后,醫護人員需在局部噴灑生物蛋白膠,并在患者遠離切口的位置放置多側孔引流管,進行平壓引流,關閉肌層,然后對皮下層和筋膜層進行嚴密縫合,將皮膚層嚴密對合;(2)術后處理,在術后,醫護人員應該讓患者去枕平臥,為保證引流順利,應該將引流袋低位放置,而對于胸腰椎手術患者則應該采取頭低足高位,頸椎手術患者應該采取頭高足低位。護理人員應每天對患者的引流量進行記錄,對其切口情況進行觀察,對于缺少水電解質的患者,則應及時補充電解質,并給予營養支持治療。同時,為了防止患者腹壓升高,可給予患者通便、止咳治療,搭配給予頭孢曲松或頭孢呋辛等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在患者切口纖維連接形成后可將引流管拔除,對管口進行加壓包扎。
本組23例患者在經過綜合處理之后,經過3~5d拔除引流管,其引流量為10~260ml,術后共有21例患者硬脊膜裂口愈合良好,有2例患者在拔除引流管后有少量腦脊液流出,在經過加壓包扎處理,患者的破裂口均愈合。
硬脊膜破裂是脊柱后路手術常見并發癥,在手術過程中由于患者硬脊膜發生鈣化或是發生粘連,而導致在手術中出現破裂癥狀,或是患者在接受硬膜內手術時將硬膜切開導致的,因而發病率會因手術方法的不同而不同[3],常見與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腰椎管下狹窄手術等,在本次研究中的23例患者中就有6例患者因患有腰椎間盤突出而接受手術,可見該病癥在腰椎間盤突出手術中較為常見。而在臨床處理上,不同醫院的處理方法不同,有的處理爆發采用反復穿刺抽吸然后加壓包扎的方法進行處理[4],也有采用手術翻修的形式進行處理,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主要對并發硬脊膜破裂的患者采取了綜合處理方法,具體來說,綜合處理方法主要分為術中和術后兩個方面,在術中處理的關鍵是對硬脊膜進行修復,對其進行嚴密縫合,然后放置引流管進行充分引流,術后盡早將引流管拔除,對管口進行加壓包扎。從結果來看,本組23例患者術后的裂口均愈合,其中有2例患者在拔除引流管時少量滲出腦脊液,但經過加壓包扎處理后裂口也愈合,本組患者的治愈率達到了100%,這說明綜合處理能夠有效治療硬脊膜破裂,改善患者癥狀,促進硬脊膜裂口愈合。尤其是術后盡早拔除引流管對于患者裂口盡快愈合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同樣表明,術后盡早拔除引流管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術后延長引流時間的患者組[5],這說明術后盡早將引流管拔除對于加快患者裂口和切口愈合具有重要價值。在術中發現硬脊膜破裂后,主治醫生應該及時對其進行修復,并且要根據患者不同破裂情況給予相應的治療方法,對于單純硬脊膜裂開的患者,可對其進行嚴密縫合,以保證腦脊液不再漏出,在本次研究中縫合所采用的縫線為prolene線。而對于缺損較大的患者,直接縫合可能會導致硬脊膜裂口進一步擴大,因而在術中處理時應該先對其進行修補,采用補片、筋膜組織等進行修補,然后再進行縫合,這樣能夠有效保證硬脊膜的完整性。在對破裂的硬脊膜進行修補后就應該放置引流管進行引流,為了保證引流充分,在臨床上應該采用硬質多側孔引流管,而且放置的位置應該在遠離切口一端。在術后處理上主要是給予患者抗感染治療和早期拔管,由于長期進行引流可能會導致腦脊液持續丟失,使得患者感染風險增加[6],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因而在術后應該盡早將引流管拔除。而拔管的時間則應該在術后3~5d,這時患者切口位置纖維連接已經形成,這時切口足以阻擋腦脊液的滲出,因而可以將引流管拔除,在拔除后對管口進行加壓包扎,可有效促進患者切口愈合。在本次研究中,23例患者中僅有2例患者在將引流管拔除后少量滲出腦脊液,而經過加壓包扎處理后患者的腦脊液不再滲出,裂口愈合良好,這就說明術后盡早拔除引流管對于加快患者切口愈合速度,保證手術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脊柱后路手術中發生硬脊膜破裂的患者,醫護人員在術中和術后應該積極給予綜合處理,在術后盡早拔除引流管,對于保證患者手術效果,促進裂口愈合具有重要作用。
[1]李波,吳永超.脊柱后路手術并發硬脊膜破裂的綜合處理[J].山東醫藥,2013,53(47):1-3.
[2]趙娟,王海蕊,楊萌,曲雪紅.脊柱后路手術俯臥位體位并發癥及預防[J].西藏科技,2013,11(9):60-61.
[3]金佳佳.脊柱后路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J].中國基層醫藥,2013,10(5):792-793.
[4]劉志偉,嚴偉洪.對合并帕金森病的患者行脊柱后路手術的遠期并發癥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1,91(1):62-64.
[5]李堅.脊柱后路手術俯臥位并發癥的預防[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32(6):884-885.
[6]范海泉,曾祥嘉,黃海訊,等.經脊柱后路椎間盤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并發癥分析[J].四川醫學,2008,29(8):998-1000.
R687
B
1009-6019(2014)09-0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