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良兵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平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江蘇揚州 225000
腹股溝疝修補術后復發原因分析
夏良兵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平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江蘇揚州 225000
目的:分析可能導致腹股溝疝術后復發的原因,總結相關經驗教訓,爭取在外科臨床工作中避免有關因素以降低腹股溝疝的復發率。方法:統計我院外科1994年-2012年收治成人腹股溝疝213例,并進行手術治療,術后復發16例,對其原因進行分析。結果:術前存在慢性腹壓增高因素未解決、病人年齡60歲以上、手術方法選擇不當、手術醫師技術不熟練、術后過早從事體育運動或體力勞動是腹股溝疝修補術后復發的主要因素。
腹股溝疝復發主要因素
腹股溝疝是外科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腹股溝疝修補術是治療腹股溝疝的常用方法,手術治療復發率高達10-15%[1]。統計我院外科1994年-2012年收治成人腹股溝疝213例,并進行手術治療,術后復發16例,復發率為7.5%,分析其原因如下:
腹股溝疝修補術復發患者共16例,男10例(占比62.5%),女6例(占比37.5%),60歲以上13例(占比81.25%),60歲以下3例(占比18.75%),其中長期吸煙、有慢性咳嗽者7例(占比43.8%),伴有前列腺增生患者4例(占比25%),習慣性便秘患者3例(占比18.8%),其他2例(占比12.5%)。腹股溝斜疝13例,直疝3例。手術方法:佛格遜氏法修補術10例、巴西尼氏法修補術5例、哈斯特德氏法修補術1例。
我們經過分析后認為,腹股溝疝修補術后復發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
2.1 合并有慢性支氣管炎,長期吸煙、有慢性咳嗽者,前列腺增生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難,長期習慣性便秘等,多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腹壓增高,是術后復發主要原因。
2.2 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腹股溝疝發病率有明顯增高[2],老年人由于腹壁肌肉萎縮,行修補手術后復發的概率也相對增高。
2.3 手術醫生技術不熟練或手術操作不夠仔細:手術醫生年資低,經驗不夠,對腹股溝區解剖不夠熟悉,手術操作時不夠仔細,如:游離疝囊時不能顯露疝環和腹膜外脂肪,導致達不到足夠高位進行結扎,有時結扎不當導致結扎線松動或疝環撕裂缺損;行荷包縫合時針距太大,遺留潛在腔隙,并且外結扎不夠牢固;腹內斜肌和腹橫筋膜的聯合肌鍵與腹股溝韌帶強行縫合時張力過大,間距不等,致縫合處撕裂缺損等。
2.4 手術方式選擇不當:基層醫療機構條件簡陋,患者經濟條件相對較差,較大腹股溝疝仍選用普通方法修補而未選用新材料進行無張力修補,也是術后復發的主要原因。
2.5 手術后未充分休息,過早從事體育運動或過早從事體力勞動。
由此可見,腹股溝疝修補是腹部外科比較常見的手術,手術時機和方式等選擇不當易致復發,常給患者帶來精神上和肉體上的痛苦,延長術后恢復時間,加重患者經濟負擔。術前應嚴格篩選手術適應癥,對長期吸煙患者術前應戒煙至少一個月,合并有慢性咳嗽患者應將咳嗽治療緩解后進行手術;前列腺增生者應在解除排尿困難后進行手術;習慣性便秘患者應在癥狀改善、解除排便困難后再進行手術。手術操作醫生應加強業務學習,完全熟悉腹股溝區的解剖層次,特別是長期用疝帶進行壓迫保守治療的患者解剖層次不清晰時要細心操作;疝囊必須充分分離到頸部高位,在疝囊頸部行高位結扎,必要時在遠端加貫穿縫扎。行荷包縫合時要注意間距不宜過大,必要時加外結扎一道。腹橫筋膜的缺損必須要縫合修補,對防止術后復發有重要意義。腹股溝韌帶與聯合肌腱縫合時不可強行拉攏,注意張力不可過大;進針時避免同一水平,防止股腹溝韌帶撕裂,形成缺損,導致復發?,F在新的手術方式不斷出現,如無張力疝修補,網塞、網片等應用也日益增多使疝修補術式向無張力方向發展被譽為疝手術的里程碑[3],對于老年患者和較大腹股溝疝患者可以做到無張力修補,取得滿意療效。手術前積極治療原發疾病,避免和緩解誘發疝的相關因素后,由技術熟練的外科醫生執行手術,手術中注意細致解剖,認真辨識組織結構,防止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等神經損傷,對于較大腹外疝選用無張力修補,術后充分休息,是能夠有效減少腹股溝疝的術后復發率的。
[1]吳肇漢.無張力疝修補術-疝修補手術的新趨勢.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65.
[2]張亞男.疝與腹壁外科〔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8.
[3]傅仲學:成人腹股溝疝修補術的歷史和現狀.國外醫學:外科學分冊,1999,26:292-294.
R656.2+1
B
1009-6019(2014)09-01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