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麗麗
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計劃生育服務站 陜西延安 716000
孕前優生檢查試點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郝麗麗
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計劃生育服務站 陜西延安 716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孕前優生檢查的普及率也隨之提升,其作為一種可有效預防不良妊娠結局及出生缺陷的方式,應在實施過程中制定相關的保健制度,包括加強軟件及硬件的建設,完善技術準備,提升健康教育、檢查質量,做好相應風險評估等措施,以保證孕前優生檢查工作的順利進行。
孕前優生;保健
孕前保健作為一項預防不良妊娠結局及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的有效措施,也是預防出生缺陷的重要舉措,為孕產期保健工作的前移。而在實施此項工作當中,相關臨床工作人員應建立一系列的孕前保健制度,以完善工作內容,提升工作效率。現本文針對如何有效開展孕前優生檢查試點工作的實踐與思考,將研究結果總結分析如下:
1.1 設備建設
加強設備建設,可根據醫院的具體情況購進新型儀器與設備,或設立孕前優生健康篩查專業實驗室。
1.2 技術準備
根據院內情況邀請孕前優生檢查方面的專家進行講座,以提升技術人員的專業操作知識與技能,從而提高技術服務能力。另外,可派送骨干技術人員到大型醫療機構進行進修學習,以全面提升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充實服務隊伍。
2.1 服務人群
夫婦雙方中有一方面戶口所占地為我市,且在我市申請了結婚證件的初婚及再婚人員,或曾經有病殘史但經過醫院批準可再次生育的夫婦,均可以免費接受孕前優生健康的相關檢查。
2.2 健康教育
通過開設熱線電話咨詢、新聞報道、健康宣教網站、增設網上咨詢服務、舉辦健康教育課堂、短信編輯健康教育信息、發放健康孕前檢查宣傳小冊子等多條途徑以實施并完善健康教育[1]。我市的民政局婚姻登記中心也可根據中心的規模及人口密集程度來開設相應的優生宣傳窗口,包括在孕前發放優生健康檢查宣傳資料,生殖健康知識患側等,以提供更加專業的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咨詢服務。
2.3 健康檢查
在對計劃妊娠夫婦進行孕前檢查時需重視知情權同意原則,能夠將各項檢查結果明確反饋給被檢查人員。所實施的健康檢查中的內容包括病史詢問、基本體格檢查、生殖系統專科檢查、基礎實驗室檢查、病毒篩查、婦科B超常規檢查等。
2.4 風險評估
根據計劃妊娠夫婦的健康較差結果,向其作出詳細的告知與解答,并針對高危人員給予科學的指導,并于安靜獨立環境下對其進行風險評估,以尊重其隱私權。同時需針對此類人群來告知其不良妊娠的常見風險因素,并給予科學的指導及有效的干預措施。另外,應告知服務對象不良妊娠結局的出現可能與遺傳突變,圍孕期暴露等多種因素相關[2]。
3.1 不良妊娠結局的出現可能與外界環境污染、自身營養缺乏、遺傳因素及不良日常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相關。而對于不良妊娠的結局的預防可通過孕前健康教育,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等措施完成。
3.2 若需降低出生缺陷的發生率,則需進一步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對于出生缺陷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同時提升自我保健能力。只有廣大人群群眾真正了解到健康保健相關知識,才能自覺參與到此類工作的進行當中,從而遠離危險因素,并做到科學妊娠及生育,以達到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的目的,保證預防出生缺陷的工作真正落實[3]。
3.3 在預防出生缺陷的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即需對高危人群引起足夠的重視,針對此類人群給予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以確保預防工作所帶來的實際意義。特別是對于已經生育過病殘兒的家庭需格外重視,并給予科學的健康指導與干預治療。另外,還可建立起其高危人群監測檔案,并完善高危人群的數據庫,系統的管理高危人群家族的信息,并對其發病原因進行明確的分析與判斷,從而制定科學有效的干預措施,以此降低高危人群家族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減輕其生理及心理上的負擔。
3.4 在實施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務是需要了解有妊娠計劃夫婦的懷孕情況,同時收集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病情況,以此來對妊娠結局進行科學的判斷。另外,尤其是針對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跟蹤隨訪工作,并對其妊娠情況給予記錄,目的是為了給優生健康檢查效果評估提供科學有效的基礎資料,從而不斷提升服務質量[4]。
3.5 在對有妊娠計劃的夫婦進行風險評估時不僅要求服務提供者具有較高的專業操作知識,還需具備高尚的職業操作及素養,以此提升服務質量。因此,可聘請高年資的醫師或主治醫生作為總檢醫師,以此提升整個隊伍的服務質量,并給予服務對象專業的指導。
[1]李潔.青海省2004年-2007年婚前檢查情況分析[J].婦幼保健,2009,24(24):3387-3388.
[2]徐維,陶婷.初孕人流術對再次妊娠分娩的影響[J].衛生職業健康教育,2010,28(21):147-148.
[3]李麗莎,朱軍.影響育齡夫婦接受免費孕前優生咨詢和檢查相關因素調查[J].中國婦女保健,2011,26(12):1838-1839.
[4]張雪麗.婚前與孕前檢查相結合以加強優生工作的探討[J].中國婦女保健,2007,22(13):1727-1728.
R715.2
B
1009-6019(2014)09-02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