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山東省東營市勝利油田中心醫院 山東東營 257000
陰道助產技術的臨床應用效果探究
李冬梅
山東省東營市勝利油田中心醫院 山東東營 257000
目的:對陰道助產技術在臨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觀察。方法:將我院近兩年收治的100例陰道分娩產婦隨機分為研究組(胎頭吸引術治療)與對照組(產鉗術輔助分娩治療)各為50例,觀察兩組產婦操作時間、母嬰結局及產婦產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研究組產婦分娩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母嬰結局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產婦及新生兒產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胎頭操作時間與產鉗術輔助分娩比較時間稍長,然而對母嬰預后的改善作用顯著,對產婦損傷較小。
陰道助產術;臨床應用效果
陰道助產技術是指在分娩中使用的輔助技術,能夠幫助產婦更好的完成分娩,臨床已知的陰道助產技術主要有胎頭吸引術及產鉗術兩種,其中產鉗術牽引力量較為可靠,然而可導致較為嚴重的母體軟產道損傷,進而引起新生兒額部、眼部、周圍軟組織、頭部出血及創傷等,因此在臨床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1]。胎頭吸引術可有效避免上述缺陷,同時操作更為簡單,然而操作不當時可引起胎兒胎頭血腫的發生,為探討有效的陰道助產技術,筆者對我院收治的100例陰道分娩產婦作為對象進行研究,具體如下。
1.1 臨床資料
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陰道分娩產婦,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31.08±5.58)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68± 4.11)周;排除嚴重妊娠亞種并發癥、骨盆狹窄、頭盆不對稱等病理產科剖宮產指征,產婦重要臟器未出現嚴重疾病,將產婦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為50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研究組:胎頭吸引術,術前徹底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陰道常規檢查,保證空口全開后手術治療。觀察產婦是否有產瘤,明確產瘤位置,取會陰側切術。對吸引器進行嚴密觀察,保證無漏氣,在吸引器口緣部位涂抹潤滑油,左手食指及中指按壓陰道后壁,左手持吸引器,吸引器開口端捏成豎橢圓形,將其緩慢放置在胎頭頂骨部位,沿陰道后壁放置,固定后,觀察吸引器與胎頭頂固之間是否有陰道壁、宮頸組織,將其側滑入陰道后壁,直至達到胎頭頂骨部位,觀察胎頭與吸引器之間是否有軟組織。宮縮即將到達時,50mL注射器抽吸空氣,采用橡膠帽狀吸引器將150-200mL空氣抽出;嚴格控制負壓,避免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形成負壓后,沿產道緩慢牽引,將胎兒娩出后,將吸引器上血管鉗松開,停止胎吸,胎肩娩出后,觀察產道,一旦出現出血現象,則立即采用有效方法縫合并止血。對照組采用產鉗術輔助治療,胎兒娩出后,觀察宮縮,一旦出現大出血現象,則立即進行緊急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產婦助產操作時間進行比較,并觀察兩組產婦產后大出血、新生兒窒息、胎兒宮內窘迫等結局,并對產婦產后并發癥及新生兒頭面皮膚擦傷、頭皮血腫等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觀察及處理。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s),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研究組產婦助產操作時間為(8.32±2.11)min,對照組產婦助產操作時間為(6.34±1.78)min,兩組比較存在顯著的差異(P<0.05)。
2.2 研究組產婦產后大出血1例,新生兒未出現宮內窘迫等,對照組產婦產后大出血6例,出現3例新生兒窒息、2例宮內窘迫,兩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
2.3 兩組產婦產后均未出現并發癥,研究組新生兒出現1例頭面皮膚擦傷,并發癥發生率為2%,對照組新生兒出現3例頭面皮膚擦傷、5例頭皮血腫,并發癥發生率為16%,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分娩是育齡女性正常的生理現象,然而受到產婦自身心理、生理因素的影響,機體出現應激反應,進而導致分娩過程中常出現會陰撕裂、陰道嚴重損傷等癥狀,產婦身體受到較大的影響,因此在分娩中給予必要的助產方式作用顯著,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分娩損傷。傳統自然分娩時雖然能夠保護會陰,然而在分娩中胎兒娩出不能較為順勢控制,整個分娩時間較長,因此對胎兒健康造成較大影響,同時可造成陰道損傷[2],而胎頭吸引術助產能夠有效預防上述缺陷,有著顯著的價值。為保證良好的助產效果,減少助產時產生的損傷,醫護人員要不斷完善自身專業技術,提高助產技術,減少醫療技術差錯;在分娩前,醫護人員要先對產婦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緩解其心理不良情緒,減少機體引起的應激反應。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婦助產操作時間與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然而新生兒母嬰結局明顯優于對照組,母嬰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知,胎頭吸引術助產能夠有效改善母嬰結局,可推廣使用。
[1]邱海航,張宏字,蔡學海,等.不穩定骨盆骨折內固定治療及尿路感染的護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274-275.
[2]郝鎖蘭.陰道助產技術的臨床應用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3,19 (15):34-35.
R717
B
1009-6019(2014)09-02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