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日清
浙江省臨海市大田街道計劃生育服務站 浙江臨海 317000
100例育齡婦女5種節育措施避孕效果的臨床分析
盧日清
浙江省臨海市大田街道計劃生育服務站 浙江臨海 317000
目的:分析5種節育措施的臨床避孕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街道服務站使用避孕藥具100例育齡婦女,按不同節育措施分為安全期避孕組、避孕套組、宮內節育器組、短效避孕藥組、緊急避孕藥組。對五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避孕失敗率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與其他組相比,安全期避孕組的避孕失敗率較高,短效避孕藥組較低;宮內節育器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安全期避孕組、避孕套組和短效避孕藥組較低,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短效避孕藥的避孕效果較好,優于其他四種節育措施,且不良反應較少,應予以推廣。
避孕;育齡婦女;節育措施;效果
育齡婦女合理選擇節育措施是保證計劃生育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也是維護婦女生殖健康的關鍵[1]。避孕的節育措施有多種,常用的包括宮內節育器、安全期避孕、短效避孕藥、避孕套、緊急避孕藥等。掌握不同節育措施的作用機制、避孕效果、正確使用及不良反應,有利于婦女合理選擇節育措施[2]。現搜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街道服務站使用避孕藥具100例育齡婦女,對其5種節育措施的臨床避孕效果進行總結性分析,并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搜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街道服務站使用避孕藥具100例育齡婦女,按不同節育措施分為安全期避孕組、避孕套組、宮內節育器組、短效避孕藥組、緊急避孕藥組。安全期避孕組共18例,平均年齡是(28.33±2.35)歲,年齡范圍是22-39歲。避孕套組共25例,平均年齡是(29.35±3.13)歲,年齡范圍是21-38歲。宮內節育器組共20例,平均年齡是(28.53±3.12)歲,年齡范圍是22-40歲。短效避孕藥組共23例,平均年齡是(28.69±2.17)歲,年齡范圍是21-39.5歲。緊急避孕藥組共14例,平均年齡是(28.63±2.15)歲,年齡范圍是22-38歲。五組婦女的一般臨床資料相比,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調查五組婦女的臨床避孕效果,包括不良反應、避孕失敗。調查采用問卷形式。
1.3 統計學分析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避孕失敗安全期避孕組3例避孕失敗,失敗率是16.67%(3/ 18);避孕套組2例避孕失敗,失敗率是8%(2/25);宮內節育器組1例避孕失敗,失敗率是5%(1/20);短效避孕藥組1例避孕失敗,失敗率是4.35%(1/23);緊急避孕藥組1例避孕失敗,失敗率是7.14%(1/14)。與其他組相比,安全期避孕組的避孕失敗率較高,短效避孕藥組較低,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反應安全期避孕組1例出現不良反應,表現陰道炎癥,發生率是5.56%(1/18);避孕套組2例出現不良反應,表現為陰道、外陰燒灼感和瘙癢,并伴有陰道黏膜水腫、充血和白帶增多,發生率是8%(2/25);宮內節育器組8例出現不良反應,其中1例經量異常,2例白帶增多,4例腰腹酸痛,1例經期異常,發生率是40%(8/20);短效避孕藥組4例出現不良反應,表現為白帶增多、類早孕反應、經期異常和經量異常等,發生率是8.70%(2/23);緊急避孕藥組3例出現不良反應,表現為經量異常、經期陰道不規則流血、類早孕反應和經期異常等,發生率是21.43%(3/ 14)。與其他組相比,宮內節育器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安全期避孕組、避孕套組和短效避孕藥組較低,差異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
節育措施各有利弊,必須正確看待,合理選擇。由于婦女排卵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如情緒、環境、健康狀態和氣候等,因此安全期避孕的避孕效果不甚理想,失敗率較高。宮內節育器具有經濟、長效、簡便等優點,但不良反應較多,節育器在宮內脫落、下移等均易引起不良反應,不利于婦女生殖健康。避孕套主要利用阻止卵子、精子相遇,發揮避孕作用,但避孕套破裂或脫落、不正確使用,易造成避孕失敗。過敏體質婦女還易出現陰道、外陰燒灼感和瘙癢,白帶增多,陰道黏膜水腫和充血等。緊急避孕藥通過延遲、抑制排卵,對婦女子宮內膜狀態進行調整,從而促使內膜組織快速剝落,阻止受精卵著床。但該藥物受服藥時間限制影響較大,臨床建議同房后婦女應立即服用,可達到最佳避孕效果,同房后2d-3d內服用作用效果明顯下降[3]。短效避孕藥對排卵進行抑制,對子宮頸黏液進行改變,促使精子無法穿透,漏服可導致避孕失敗。在本文研究中,安全期避孕組的避孕失敗率較高,為16.67%;短效避孕藥組較低,為4.35%,表明短效避孕藥的避孕效果較好,優于其他四種措施。宮內節育器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為40%;安全期避孕組、避孕套組和短效避孕藥組較低,分別是5.56%、8%、8.70%,表明短效避孕藥的不良反應較少。
綜上認為,短效避孕藥的避孕效果優于安全期、避孕套、宮內節育器、緊急避孕藥等措施,且不良反應少,應予以推廣。
[1]周素儀,韓原原.育齡女性避孕方法和避孕效果情況調查[J].中外醫學研究.2013,16(13):52-53.
[2]田淑利,劉秀霞.不同避孕措施的避孕效果及不良反應分析[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13(14):55-56.
[3]祁彥俠.淺談避孕知情選擇[J].醫學信息(內·外科版).2012,15 (17):63-64.
R169.41
B
1009-6019(2014)09-02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