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尤騁
(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新形勢下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研究
余尤騁
(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近幾年,國內經濟迅速增長,國內旅游業增長呈現上升趨勢,尤其是在國家經濟發展大趨勢下生態旅游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并大力開發新型旅游資源,同時,由于生態旅游對于環境的要求相當高,這就要求發展生態旅游業的同時要加強環境的管理,走可持續發展路線.
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探究;方案
國內經濟大環境下,旅游業發展較快,尤其是生態旅游得到人們的關注.生態旅游在國內和國際范圍,都具有較大的潛在市場,在99年舉辦的“中國生態環境旅游年”和02年開設的“中國生態旅游論壇”,都為發展生態旅游業擴大了知名度,提供了口碑式宣傳的途徑.但是生態旅游對環境的要求相當之高,不論是從環境的整體規模還是環境的可利用資源角度來講,走可持續發展的路線,都能保障生態旅游發展,促進經濟增長.本文,主要從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進行探究.
1.1 生態旅游資源不合理開發和利用
對于生態旅游業來講,合理的利用資源更加的重要,加之,生態旅游對環境的依賴,一旦環境遭到了破壞,對于生態旅游來講,無疑是致命的打擊.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這就需要旅游者和經營者的共同維護,保護整個生態環境的穩定.生態旅游資源的可再生性也是需要較長周期來自身修復,如果,保護不及時,情況一直處于惡化趨勢,勢必造成生態環境不可挽回的損失.隨著地區性產業的發展,區域領導者對于經濟利益的追求,面對旅游經濟帶來的高額經濟收入,領導者把它作為了當地的經濟產業支柱對待,過度追求經濟利益的前提,必然對生態環境有很大程度的忽視.生態旅游的發展,需要資金的注入,這就要求引進開發商,這樣多的環節,也會造成生態旅游開發偏離最初路線,偏離生態保護的宗旨.甚者,在生態旅游區內大興土木、賓館、度假村等,通過各種游樂設施,吸引游客,這種情況,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對當地的生態資源是一種很大的浪費,這種無節制的破壞,直接影響了生態旅游的健康發展.比如,知名旅游景點黃山,這個景區從1979年的10143萬人次發展到2005年,超過了170萬人,這組數字的對比,可以看出,生態景區游客量無限制上漲,這無疑是對生態環境的一大挑戰.在旅游過程中,會制造很多垃圾,發生較多的破壞性行為,這些垃圾可能對生態環境中的水質、空氣等造成無法估量的破壞;游客的破壞性行為可能造成植物的毀損、噪聲超標等,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從長遠角度看,一旦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將會制約生態旅游的可持續性發展,對中國經濟也是個不小的損失.
1.2 外來文化影響
賦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底蘊,是生態旅游資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從國內現狀來看,國外文化沖擊著現代國內文化,這種對于外國文化知識的崇拜思想和追求,使得一些生態旅游景區將國內文化置之腦后,而是融入了大量的外國文化,從而丟掉了中國特色的生態環境,這對于傳統文化來講,是巨大的威脅,對于真貴的中國文化來講,是空前的損失.在經濟利益驅使下,開發商將傳統的民俗民風、古樸的民間藝術、莊重的宗教儀式等通過商業包裝,推到了大家的視野中,從而獲取經濟財富,這種情況,不僅未能給游客帶來知識的宣教、藝術的熏陶,而且,從長遠角度來看,則是當地文化的流失.在這種外來文化的沖擊下,當地傳統也受到了影響,影響了當地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以及文化傳承.
1.3 資金投入力度不夠
對于生態旅游開發項目而言,大多選擇的旅游區都是偏遠地帶,可謂是處女地,這種情況也給旅游項目的投資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生態旅游地區在開發之前可謂是交通閉塞、經濟落后,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建設生態旅游的基礎設施以及接待設施,對于軟硬件都不樂觀的處女地,耗費的資金數目巨大,這對于我國政府目前投入到旅游業的資金來講,差距很大,政府投入遠低于項目損耗.據資料顯示,我國可能在2020年成為世界旅游大國,這種趨勢下,發展旅游業就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而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政府投入資金量不可能達到生態旅游項目所需,制約了生態旅游的發展.從世界經濟投資角度看,旅游業投資應該占投資總額的11.9%,我國國內現狀對比這個數字相差甚遠,嚴重制約了國內旅游業發展.
1.4 生態旅游科技管理水平低下
從國內生態旅游發展趨勢看,很多生態旅游地區都處于高負荷運行階段,這種壓力的不斷增大,對于生態旅游管理的要求更高,生態旅游管理的規范化必然是發展趨勢.我國科技發展迅速,這對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尤其是電子化、信息化、網絡化發展,拉動了經濟的發展.生態旅游環境管理技術,依托高科技,實施互聯網管理辦法,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從我國目前旅游區管理情況看,環境監測系統、污水處理系統以及事物管理規范,都是最初原始的管理辦法,對污水采取的是直接排放,這就造成了生態的破壞,物種的破壞,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這就要求生態旅游管理辦法盡快出臺,規范管理行為,保護生態平衡.
2.1 建立科學的旅游觀
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路線的執行力,要從旅游者和經營管理者兩方面來規范,加強科學旅游觀念的教育,意識到生態旅游和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傳統的旅游觀念下,認為旅游只是一種消費、一次觀光、一次外出觀景、一次游山玩水的機會,而未能從本質上認識旅游的確切內涵,其實正確的旅游觀應該從生產、旅游活動、參與者等多方面來講,其中涉及還涉及到了會議、公務、學術考察、探親訪友等與旅游相關的活動,只有綜合從各個方面來對旅游有所認識,這對于提高游客和當地居民素質都有很大影響.正確對待旅游市場,必須充分了解大市場觀、大資源觀,大市場觀包含了海外和國際入境的游客也包括了入境、國內出境和當地居民出游等游客,其中國際游客不單單指團體觀光,也包括了因商務、會議而來的散客;大資源觀,從自然資源、祖輩遺留歷史資源、人文物質資源等方面加以闡釋,這其中包含了有形無形、有限無限等資源的定義,也包括了本地管轄范圍內的旅游資源,周邊地區可以利用資源等.建立科學的旅游觀,不但要追求短期經濟的增長,又要兼顧長遠利益;不但提高游客的旅游時間、參觀數量,又要保證提高旅游效益;不但要關注眼前生態環境,也要發掘可持續發展路線措施,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轉變旅游經濟模式.
2.2 增進生態旅游的宣傳教育力度
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考慮,現代人對于生態資源和環境更加的需要側重保護,改變原有觀念,破陳出新.通過可持續發展經營模式,形成文明旅游、科學旅游、健康旅游的氛圍.對此,我們可以加強生態旅游的宣傳教育,讓更多的人關注這一問題.為了能順利的開展宣傳教育工作,當下任務之一就是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來解決生態環境問題.重點任務可以放在編寫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宣傳內容和規范,通過媒體宣傳,加大宣傳范圍和力度,讓人們重視生態旅游中環境的重要性,加強對旅游資源價值意義的宣傳,打造保護生態資源大環境,從每個人做起,從點滴做起,通過對青少年的宣傳教育,讓這代人自愿參加到保護旅游資源的隊伍中.其次,對于生態旅游業中的導游和講解員的素質加強培養,他們在和游客溝通的過程中,其實是一次面對面的宣傳,更具有說服力和影響力,通過導游的講解,游客對生態環境有所認識,通過正確的引導,加強游客環境保護意識.再有,旅游中心可以將一系列宣傳標語印在門票顯眼處,這樣通過簡單的話語,讓游客對自身行為有一個約束,有益提升旅游者的生態保護意識.
2.3 有效地保護生態旅游資源
保護生態旅游資源秉承科學管理、合理開發、可持續發展的方針路線,從宏觀管理加大管理力度,達到對生態旅游資源有效保護的目的.第一,保護生物多樣性為開發資源的前提保障.在生態環境中,物種多樣性是一個系統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完善旅游項目,擴展旅游區域的同時,一定要加大對物種的保護;對有利于生態資源發展的方案進入深入的研究,以保證生態穩定的前提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提高旅游項目規劃水平;第二,保護生態旅游區域內的民族特色文化的發展.無論是從衣食住行還是人文素質上,都要注重當地文化的保護,減少外來文化對傳統文化的影響;第三,在管理生態資源的同時,要對生態旅游資源進行評估,完善管理體系,從資源開發、資源保護、資源修復多方面進行同步管理,建立健全生態管理信息化、網絡化;倡導生態旅游,對游客數量的控制和時間分配進一步完善,緩解生態景區的壓力.
2.4 進一步提高生態旅游質量
全面實施可持續發展生態旅游,就必須具備創新觀念,將科學技術合理地運用到生態旅游發展各個階段,增加投放力度.從目前國內旅游業的發展趨勢看,加強國內外的科技合作,是提升旅游業的關鍵,將科技運用到生態旅游項目中,加快產業的發展.在可持續發展生態旅游項目中,對于電子信息技術、清潔衛生技術、環境資源修復技術、評估技術等的要求逐漸提高,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在這些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提高生態旅游質量的過程中,針對目前可持續發展資源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問題,應進一步探究,做到防患于未然;對于生態旅游資源規范的認真貫徹實施,是提高旅游質量的前提保障,對游客進行宣教,加大管理力度,從而使人們認識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從一次旅游中不僅獲得了樂趣,最終也學到了科普性知識,從而帶動了健康旅游的發展.言而總之,生態旅游要能可持續發展下去,必須逐漸提高旅游質量.
2.5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綜合考慮,國內旅游行業的法律法規、條款政策的滯后性,加大力度完善制度保障迫在眉睫,推動生態旅游管理法制化、規范化、程序化發展.在制度完善實施的過程中,應考慮到經濟效益、資源整體價值、可持續利用等因素,對所有權、管理權、開發利用權等方面加強管制和約束,進行明確的分工.對于現行生態旅游的管理,應盡早頒布生態旅游法和實施細則;對于生態旅游區的質量等級標準加以明確;生態旅游規劃方案、實施細則、管理方案等加快制定實施.國內的旅游業其實是一個開放性很強的產業,但是由于國內制度和分工機構的行政職權單一細分化,導致了各級旅游管理機構間實施管理的困難加大,導致了很多的問題.為了確保國內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優化生態旅游環境,加強管理部門職能管理尤為重要,通過統一規劃、開發管理等手段,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打造“中國生態旅游”.對此,加強各級旅游部門間的協作,通過建設部、國家文物局等部門的全力配合,實施對生態旅游的行業管理;建立生態資源管理監督制度,明確劃分資源管理部門、環境保護部門、行政部門的職權,并進行有效地溝通,加強部門協作,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
〔1〕岳毅平.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實證研究——以安徽省為例.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4).
〔2〕丁艷平.基于共生理論的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量化評價研究.特區經濟,2010(07).
〔3〕袁俊,張萌.生態旅游視野下的澳門文化遺產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4).
F59
A
1673-260X(2014)07-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