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學者》3月27日文章,原題:中國城鎮化中的政治 大規模城鎮化對中國經濟不可或缺,但也令中共面臨政治風險。 本月上旬,中國公布被譽為“里程碑”的城鎮化規劃。鑒于北京將其視為解決中國經濟窘境的關鍵,該規劃并不出人意料。但無論中國經濟將如何受益,對中國政府來說,城鎮化都蘊含著諸多潛在政治風險,這或可解釋為何城鎮化的某些核心,如戶籍制度改革等,以前沒被嘗試過。 城鎮化的首要政治風險是會令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緊張——這種關系的重要性往往被低估。在中國的經濟再平衡過程中,這也將成為許多固有挑戰的核心問題。城鎮化將在最大程度上影響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若要順利實施城鎮化規劃,中共就必須重新定位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尤為重要的是,中央將不得不為地方政府劃撥更多預算資金,或賦予其提高財政收入的權力,以便讓其為農村進城人口的社會福利擴張籌集資金。 但此舉意味著地方政府會擁有更大權力,并因此出現或將挑戰北京“皇權”的地方“強人”。對北京而言,如何賦予后者更多預算又不令其獲得挑戰北京的足夠權力,是目前急需解決的一個難題。 城鎮化的構想設計令該挑戰變得更加錯綜復雜。中國將不再擴大北京等大城市,而是想壯大主要集中于長江沿岸的二三線城市。但此舉意味著中央將需控制更多潛在的地方“強人”,且因其人數變多而更難以掌控。 這些二三線城市的地理位置同樣重要。目前中國許多大城市都位于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區,相當有利于北京掌控。相比之下,中央今后意在壯大的一些城市則因位于遙遠內陸而不易控制。此外,城鎮化或將導致中國群體事件增多。在農村這類事件相對容易處理,但密集人口和發達媒體可能使城市的抗議活動迅速失控。 上述這些問題都不意味著城鎮化會破壞中共統治,但北京確實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作者扎卡里·凱克,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