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英
·經驗交流·
紅藍光照射聯合藥物面膜治療痤瘡療效觀察
張群英
本科2012年3~8月采用紅藍光聯合藥物面膜治療尋常痤瘡80例,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來自本院皮膚科門診,符合I~III度痤瘡的診斷標準。1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80例,男35例,女45例;年齡16~39歲,平均22.25歲;病程1個月~7年,平均1.3年。對照組80例,男39例,女41例;年齡15~35歲,平均23.6歲;病程2個月至6年,平均1.5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嚴重程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排除標準:①職業性痤瘡、藥物性痤瘡及IV度痤瘡;②6個月內口服過維A酸類藥物者;③妊娠、計劃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有嚴重肝腎疾病或其他疾病者;⑤治療前1周內應用治療痤瘡的口服或外用藥物者。
1.2 治療儀器及參數 采用LED紅藍光光動力治療儀(武漢華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型號HR-4001),其中藍光波長415±10 nm,紅光波長635±10 nm,光斑25 cm×35 cm,最大輸出強度80 mW/cm2± 20%。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及對照組均徹底清潔面部皮膚,冷熱溫噴霧儀在距離面部皮膚30.0 cm處噴霧10 min,對膿皰及粉刺進行清創術,使膿皰及粉刺徹底排出后,外搽紅霉素藥膏。無菌紗布用蒸餾水浸濕后罩于患者面部,取石膏粉250 g兌入甲硝唑溶液50 mL攪拌為糊狀后均勻外涂于患者面部20 min,避開眼睛、鼻孔及唇紅區,1周1次。治療組于卸膜后再采用LED-紅藍光光動力治療儀照射全面部(佩戴專用黑色眼罩遮住眼部,光板距離皮膚表面4~8 cm),紅光、藍光治療劑量均為30~50 J/cm2。每次照射時間為紅光及藍光各20min。兩組療程均為4周。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1.4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前后分別計數面部粉刺、丘疹、膿皰數,并計算治療后粉刺、丘疹和膿皰的減少個數及百分率,皮損減少率=(治療前皮損數-治療后皮損數)/治療前皮損數×100%。依據皮損治療前后減少率來判定療效。痊愈:皮損減少率≥90%;顯效:皮損減少率為60%~89%;好轉:皮損減少率為20%~59%;無效:皮損減少率≤20%。總有效率=(顯效例數+痊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兩組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82,P<0.05)。治療期間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對照組1例出現輕微燒灼感,1例出現輕微瘙癢,未給予特殊處理癥狀緩解。
目前普遍認為痤瘡的發病與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導管阻塞、微粉刺形成、痤瘡丙酸桿菌繁殖增多感染并介導抗原和趨化因子引起炎癥反應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2紅藍光照射主要是通過415 nm波長的藍光激活痤瘡丙酸桿菌的內源性卟啉,通過光毒性反應,誘導痤瘡丙酸桿菌死亡以及刺激吞噬細胞釋放細胞因子達到治療痤瘡的目的。波長為635 nm的紅光穿透組織較深且有抗炎作用,能改善皮膚的血液系統和淋巴系統的微循環,刺激細胞內線粒體活性,可加快損傷組織的愈合,并通過調整基質金屬蛋白酶,使膠原再生從而改善膚質減少疤痕的形成。3紅藍光照射可清除痤瘡的炎癥反應。
藥物面膜療法包含3個步驟:①噴霧;②對膿皰及粉刺進行清創;③面膜外敷。該療法對皮損針對性的治療,使用甲硝唑溶液將熟石膏粉調成糊狀進行外敷,具有抗炎消腫,斂創生肌之功,并有效去除面部油脂,減少痤瘡的發生。聯合使用紅藍光照射,能加強抗菌、抗炎、抗角化和促進瘢痕修復作用,總有效率達86.2%。該療法組織損傷小,適用于絕大多數人,尤其是不能耐受內服和外用藥物的患者。
1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中國痤瘡治療指南》專家組.中國痤瘡治療指南.臨床皮膚科雜志,2008.37(5):339-342.
2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2009.1165-1169.
3林彤,周展超.痤瘡的光學治療.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6,22(10):840-842.
(收稿:2013-03-26)
福建省三明市皮膚病院,3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