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權沖突,妻子意愿優先
【編輯留言】妻子擅自墮胎卻不算侵犯丈夫的生育權,所謂“生育權”該如何解讀?還是請專家來講講——
編輯:什么是生育權?男女雙方的生育權是不是平等的?
律師:生育權是指自然人擁有的,依法決定是否生育子女,以及如何生育子女的一種資格或自由,包括生育的自由、不生育的自由和選擇生育方式的自由。生育權是自然人與生俱有的一項基本權利,與每個人的人身不可分開、也不可轉讓。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第51條規定,“婦女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生育子女的權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也就是說,作為一種權利,生育與不生育同樣重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17條規定,“公民有生育的自由。”公民理所當然地同時包含男性和女性。所以生育權不僅僅屬于女性,也屬于男性,并且兩者是平等的,只是由于男性與女性生理結構有重大差異,女性在懷孕、妊娠、分娩、撫育子女的過程中,較男性更多地承受了生理上的風險和心理上的壓力,所以才在婦女權益保障法中,對婦女的生育權做了明確的規定。
編輯:如果像本案這樣,男女生育權發生沖突該怎樣解決?
律師:現有的任何法律都沒有規定夫妻中的一方要協助對方生育,所以解決沖突的唯一原則是男女雙方的協商。如果雙方不能達成一致,那么理應更多地保護弱勢方女性的人身權益。理由有三:
第一,男女生育權實現的條件不同。對于女性來說,生育權的實現在于自身,而對于男性來說,生育權的實現必須通過女性懷孕、妊娠、分娩等一系列的過程。違背女性意志實現男性生育權,是以女性人身自由的喪失和身心被摧殘為代價的。而將生育決定權賦予女方,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委屈了男方,但其最壞的結果是雙方離婚,男方可以重新選擇其他愿意生育子女的異性再婚。毫無疑問,前者可能導致的惡果遠比后者嚴重。
第二,生育不是婚姻的必然結果,女性也并非生育工具。女性自主流產是對自己身體的一種處分,是對“不生育”的一種自由選擇。如果夫妻間未曾達成要孩子的合意,那么,妻子無論是自主避孕還是墮胎,都不構成對丈夫的侵權。夫妻共有生育權,這一權利是針對社會而言的,即夫妻共同對抗第三人,用以排除外界妨礙與侵害的權利。
第三,女性不僅在照顧、撫育子女方面履行更多的義務,而且懷孕、生育和哺乳更無法由男人替代而由女性獨自承擔艱辛和風險。因此,更多地賦權于女性,既是對生育主體婦女的人文關懷和特殊保護,也是法律公正的體現。夸大或強調男人的生育決定權無疑會帶來負面效應,如導致對女性自主流產的不公平指責和索賠等。
本案中,法院正是依據以上理由及相關法律,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體現了對弱勢一方的生育權的保護。
(本期專家:遼寧紫泰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鄭衛東)
本欄責編/王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