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清川,梁 健,張有剛
(1.長春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吉林長春130032;2.吉林省長春市137中學,吉林長春130052;3.長春市11高中,吉林長春130023)
長春市中小學體操課程開設現狀調查與分析
譚清川1,梁 健2,張有剛3
(1.長春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吉林長春130032;2.吉林省長春市137中學,吉林長春130052;3.長春市11高中,吉林長春130023)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數理統計法,對長春市41所中學小學體育課中的體操教學現狀展開調查,發現體操課程開設的影響因素,為中小學當前體操教學的發展提供合理化建議和理論指導。
長春市;中小學;體操課程;開設現狀
黨的十八大報告為教育發展描繪了宏偉的藍圖,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1]。體操教學在中小學體育的發展中起著積極的作用,并具有深刻的影響。我國中小學學生體質整體下降,身體心理素質、生理機能、身體形態等發展不均衡。體操運動能有效地擴大中小學學生的肢體活動范圍,提高身體各器官的功能,促進學生的生長發育,并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針對目前中小學體操教學的實際狀況和弊端,制定適當的體操教學內容,能為中小學體操教學的迅速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2]。
1.1 研究對象
以長春市41所中小學體操課程開展情況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10多年來關于體操課程教學的資料文獻,瀏覽體操方面的書籍和論文。
1.2.2 問卷調查法
在長春市中小學發放調查問卷,對長春市41所中小學體育課情況進行調查,發放問卷 200份,回收 189份,回收率為 94.5%。其中有效問卷186份,有效率為93%。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
2.1 長春市中小學體操課程開設現狀
在調查的41所長春市中小學校中,開設全部體操課程的學校幾乎沒有;開設部分體操課程的學校有27所,占65.9%;不能開設體操課程的學校有14所,占34.1%。從中可以看出中小學體操課程開設弱化趨勢比較明顯。
2.2 長春市中小學體操教學的內容
在186份調查問卷中,體操課程主要內容是隊形與隊列的,占34.9%;體操課程主要內容為廣播操的,占26.3%;體操課程主要內容是跳繩的,占13.4%;體操課程主要內容是單杠的,占9.1%;體操課程主要內容是雙杠的,占8.6%。輕器械體操內容的種類很多,長春市中小學體操教學中利用最多的是跳繩,主要由學生自帶。器械體操的教學需要相對安全的保護措施,如手翻、空翻類技巧動作教學需要墊子保護;單杠的回環類動作教學需要海綿坑保護;雙杠倒立和擺動類動作教學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有較高的要求;跳箱的騰躍類動作教學需要學生具備勇氣和膽量。這些具有一定危險性和難度的競技類體操教學,往往不是中小學體育教師的首選教學內容。
2.3 長春市中小學體操設施場館短缺
調查顯示,長春市41所中小學中有體育場館的為20多所。在這20多所學校中,只有技巧運動教學的簡單器械,如體操墊,基本沒有單杠、雙杠、跳馬等體操設施。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器械體操的危險性很大,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要求很高,教學難于普及;其次,體操沒有被納入體育達標項目,學校領導不重視,對場地、器材的投入很少。另外,現有體操場地的利用率不高,主要表現在:對現有體操場地的維修管理不善,致使暴露在室外的單杠、雙杠等器械銹漬斑斑、損壞嚴重;對現有的器械場地利用率不高[3]。
2.4 長春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理解誤區
中小學學生的速度、柔韌等身體素質較以前有很大提高,但在力量素質、吃苦耐勞等方面卻大大下降,原有的教學內容已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中小學體育教師對參考教材的依賴明顯,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和把握難免會出現偏差,這將直接影響體操教學[4]。很多中小學體育教師將愉悅式體育教學片面地理解為放羊式的體育教學。難度高、危險大的體操教學內容在教學大綱中已被刪除。這些現象造成體操教學內容不能真正地被納入課堂,大大影響了體操教學課程在中小學的開展[5]。
2.5 長春市中小學體操教師對競技體操與非競技體操的區分模糊
在調查的長春市中小學體育教師186人中,對競技性體操和非競技性體操的區別這一問題,有68.8%的教師能夠區分,有31.2%的教師不是很清楚。這說明還有很多教師的認識需要提高。
2.6 影響長春市中小學體操課程開設的因素
在調查問卷中,關于影響長春市中小學體操課程開設的因素選項,認為影響因素是場地器材的,占29.6%;認為影響因素是學校主要領導的重視程度的,占23.1%;認為影響因素是學生身體素質的,占14.5%;認為影響因素是體操教學內容的,占14.0%;認為影響因素是教師水平及教學方法的,分別占11.3%和7.5%。體操動作對場地要求較高,各種空翻類和手翻類動作、單杠的回環類動作、雙桿的倒立等專業性很強,危險性較大,需要學校投入大量資金,為教學提供有力保障。
2.7 長春市中小學體操課程教學出現弱化趨勢
2.7.1 中小學學生家長的因素
目前中小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其家長出于對學生身體健康的考慮,不贊成學校開展容易造成身體傷害的體操教學,這無形中給教師造成一定的壓力。
2.7.2 中小學學生的自身條件
中小學生從小缺乏體育鍛煉,學習壓力大,其協調性、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均呈現下降趨勢。他們的健身意識淡薄,自控力、意志力較弱,這些都不利于體操教學的有效開展。
2.7.3 中小學校對“健康第一”教學改革思想的理解有偏差
新課程改革主要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進行的,體現在注重各種能力的培養、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發展,讓孩子在快樂中接受教育,這與傳統體育教學有很大差別。
長春市中小學體育課程的開展不容樂觀,體操課程教學多以自由活動為主,教學內容單一,并有逐步弱化的趨勢。對此,筆者提出如下建議:(1)組織中小學體操教師認真研讀體操教學大綱和新課標要求,制定合理的體操教學大綱,增加趣味性強的體操項目;(2)加大對中小學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體操業務水平和責任感,上級主管部門加強監督指導,促進體操教學的有序發展;(3)中小學領導要重視體操教學,增加體操設施投入,完善體操教學設施,鼓勵體育教師自做簡單的體操設施,滿足中小學體操教學的需要。
[1]王錦芳.中小學體操教學的憂慮與對策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117-118.
[2]羅達勇.對浙江省中學體操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1):102-103.
[3]呂萬剛,孫立海,姚望.大、中學校體操教學現狀的調查及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7):94-97.
[4]王健.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實踐部分教學內容的優化與評價[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4(1):18.
[5]周興波.對體操教學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藝體教育,2007(7):169-152.
2014-08-06
譚清川(1968- )男,吉林長春人,長春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從事體操運動、民族傳統體育研究。
G807.4
A
2095-7602(2014)06-01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