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

3月31日,阿里巴巴與銀泰商業集團聯合宣布,阿里將以53.7億港幣戰略投資銀泰商業,交易完成后,阿里將持有銀泰商業9.9%的股份及總額約37.1億元港幣的可轉換債券。雙方約定未來三年內,阿里可將可轉換債券轉換為銀泰股份,從而使阿里最終在銀泰的持股比例不低于25%。
另外,雙方還表示將搭建020的基礎設施體系,并組建合資公司,并對全社會開放。
為了更全面剖析阿里戰略入股銀泰商業對電商企業和消費者產生的影響,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發表本點評(更多分析師點評請關注,微信公眾賬號:i100EC),供廣大消費者與電商人士參考。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分析師指出,阿里入股銀泰可以利用銀泰現有資源(全國36家門店、1千萬商品數據及150多萬會員),能夠更好的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
2013年天貓銀泰曾在“雙11”發力O2O,但是遭到眾多線下商家抵制,發展并不順利。因此,阿里為了實現在線下零售業O2O方面的“破局”,實現線上線下的深度的融合,阿里入股銀泰似乎再合適不過了。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分析師指出,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傳統百貨企業也受到了較大的沖擊。銀泰本身也有電商平臺-“銀泰網”,但發展一般。它與天貓、京東、蘇寧云商、國美電器之間的差距非常明顯。
從銀泰網長期虧損發展未見起色,到銀泰網入駐天貓、CEO廖斌離職創業,不難看出銀泰自己電商平臺發展的失敗。因此,與阿里合作,無疑是銀泰商業加速線上線下融合的無奈之舉,推進其電商戰略實現“曲線突圍”的無奈之舉。
此外,萬達發力電商,也讓銀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緊迫感。此時,選擇“站隊”阿里也是出于無奈。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前銀泰商業集團CIO兼銀泰網CEO廖斌認為:
銀泰與阿里兩大商業集團的“聯姻”有著深厚的基礎,一來雙方老板都是浙江人私交往來頗深,兩家公司在總部又同位于杭州,且各自都是國內商業零售領域“巨頭”;二來雙方無論實在“雙11”和天貓平臺入駐,還是智能物流(菜鳥網絡)、移動支付(手機“當面付”)、O2O(35個實體店相關資源支持天貓)等領域,均有過較好的合作基礎。
因此,在“O2O模式”被零售業普遍認同的今天,對于此次阿里戰略投資銀泰的“大手筆”,廖斌不覺得“出人意外”。
此外,廖斌還表示,在2013年底他還在銀泰任職期間,他本人并未知悉過雙方并未有任何參股方面傳聞。
故不難推測,阿里投資銀泰,一定程度上有與騰訊、蘇寧等巨頭在O2O領域的“跑馬圈地”競賽的意味。
隨著行業內收購加劇,百度、騰訊、阿里的并購風格日益顯現。穩,百度穩健甚至保守;準,騰訊多以圍繞其移動社交核心優勢為主;狠,阿里則靈活多變、全方位布局。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分析師指出,從電商布局O 2O整體來看,“BAT三巨頭 ”的O 2O布局已基本完成。百度擁有糯米和百度地圖,騰訊占據微信、大眾點評、微生活,阿里手握銀泰、淘點點、美團、聚劃算。
此外,不排除阿里利用銀泰在全國的零售網絡把O 2O模式徹底打通,搭建好O 2O的基礎設施體系的構想,進而全面解決線上和線下的貨品、支付、物流等關鍵環節的融合,試圖樹立O 2O領域的某種行業標準,并向全社會開放。
2013年-2014年期間,阿里重點投資了Tango、天弘基金、TutorGroup、高德地圖、快的打車、新浪微博、UC、窮游、文化中國、銀泰商業、蝦米網和天天動聽。
另外,近期又有阿里投資恒生電子、窩窩團、小霸王等的傳聞不脛而走。投資緋聞絕非空穴來風,不禁讓人聯想到與近日消息稱阿里赴美啟動IPO相關聯,如此頻繁的跑馬圈地,無法是對上市的一搏,給予招股遐想,無形之中大大提升了IPO估值。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分析師認為,阿里巴巴投資銀泰,一方面體現出阿里巴巴不斷將金融、物流、餐飲、零售等傳統產業納入其產業生態體系的戰略思維;另一方面,阿里巴巴正處于上市前夕,借不斷的資本運作,可望不斷提升阿里巴巴股票的“含金量”。
阿里與銀泰商業合作,線下商品信息通過線上傳輸,讓消費者在家就能輕松獲取商場信息,更加便利。另外,阿里銀泰O 2O實現之后,也將縮短線上下單和線下送貨的時間差,就近配送,購物更快捷,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分析師莫岱青分析道。
大多數消費者對線上商品都缺乏購物體感,只能憑借商家描述和其他用戶的評價來想象預估是否合適,在收貨確認之前基本持懷疑態度。
而此次阿里和銀泰O 2O合作,正好填補了線上購物體感缺失的一大紕漏,消費者可以先在實體店體驗,再在線上放心下單,完全不會有顧慮。這也將大大提升消費者對線上購物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