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春
淘寶的知識產權合作之路
劉曉春
每年雙11的火爆場面,標志著淘寶作為網絡購物的傳奇平臺在國人心中根深蒂固。但是,從知識產權的角度看,評價淘寶為侵權的重災區并不為過。原單、仿單、假貨、盜版,在淘寶網上并不鮮見。而傳統的知識產權維權和執法,在遭遇網絡的狙擊后,在很多環節出現了捉襟見肘的尷尬。
在過去的2013年,從媒體可以看到淘寶網不再一味藏身于法律設置的“避風港”尋求免責,而是主動出擊,開始宣傳并建立知識產權合作與誠信體系,體現出了商業巨頭的擔當和責任感。標志性的事件是10月11日,淘寶網與奢侈品牌路易威登在法國巴黎宣布簽署備忘錄,雙方建立積極合作機制,攜手保護知識產權,共同打擊淘寶網平臺的假貨銷售。根據備忘錄簽署的內容,淘寶網和路易威登的此次合作,也是淘寶網 “首次與品牌就共同打擊假冒商品采取預防和積極措施達成合作”。據悉,備忘錄中的“積極性措施”包括“即時通知以及撤銷該商品宣傳網頁”。合作簽署后,雙方將在假貨的投訴、巡查、監控等一系列領域展開更深入的合作。
與知識產權保護的其他領域類似,淘寶的知識產權合作之路上,也有政府支持的身影。除了淘寶與路易威登的合作是由政府幫助促成的之外,回溯到2013年4 月 23 日,阿里巴巴集團與公安、質監、國家版權局、知識產權局等政府相關行政執法部門,在杭州發布了“打擊假冒偽劣、保護知識產權、共創電子商務健康環境”的深度合作。這是政府與企業之間直接合作建設知識產權線上與線下綜合保護體系的重要事件。與會各方提出,當下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相關政府部門聯動,線上線下并進,將互聯網的技術手段和傳統線下的執法力量結合,將有望最終根治社會上的假冒偽劣和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從而建設一個中國的商業誠信體系。線上能夠快速的發現和定位制假售假的相關信息,讓售假和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無處可藏,但事實上,真正打擊假貨、知識產權保護,最終是要打掉線下造假的源頭。
從 2010 年開始,通過淘寶網上的線索以及對涉嫌售假賣家進行抽查和鑒定,在從相關渠道獲得充分證據后,阿里巴巴集團與行政執法部門有效合作,將知識產權保護發展到線下實體,延伸到輸出假貨的大型假貨集散地直至生產基地,連帶端掉了不少其他品牌的制假鏈條,協助阿迪達斯、杰克瓊斯、WENGER、以純等品牌打擊假貨。這可以被視為是知識產權維權與執法的“O2O”(Online to Offline)創新模式。
知識產權的尊重和保護,從來都不僅僅是權利人和執法機關的事情。對于知識產權的尊崇代表著一個社會對于創新價值和誠實品德的積極態度。一個無法走出山寨的民族,無法形成自己的獨特文化,也只能奢談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這個意義上,知識產權不僅僅是單純的利益糾葛,短期來看從侵權中受益的企業、平臺乃至消費者,如果不像淘寶一樣,盡早積極投身于知識產權誠信體系的建設,那么失去的將會更多。
(作者單位: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