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君麗,吳景軍
(1.長春教育學院數學系,吉林長春130061;2.長春市第二實驗中學,吉林長春130022)
我們通過問卷調查以及深入高中數學課堂聽課、與教師座談等形式,收集高中數學教師培訓需求的資料,為培訓部門選擇培訓內容和培訓策略作參考,以便使數學教師的培訓更具有針對性,更富有成效。通過調研發現,目前中學數學教師所具備的教學知識和教育理念距離新課程要求還有明顯的差距。
據調查,一些高中數學教師對新課程教材的變動不理解,認為沒有原教材的系統性好,不方便教學。原有的數學教材是分科安排內容的,分為代數、立體幾何、解析幾何,而新教材則將內容分開重組,對一些核心的概念和重要的數學思想,如函數、算法、向量方法、統計等采用的是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反復接觸的機會,這樣更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由原來的“以學科為本位”轉化為“以學生為本位”的理念。但在實際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往往憑經驗進行不切實際的調整,力求使系列知識的傳授一步到位,其結果往往造成學生的“消化不良”。
目前,出于應對各種考試尤其是高考的原因,在中學教學中,教師把學生看成解題的機器,埋頭講題,貪多求全,忽視知識和方法的形成過程,只以大量的練習代替創新,以經驗的累積代替理性的思考,致使學生不清楚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如何形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如何構想的,從而影響學生對數學的整體理解,也導致教師做工多但見效少的狀況。究其原因,就是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時間。知識沒有被學生真正地消化,教師講再多遍也無濟于事。
不少教師在授課時照本宣科,只注重知識內容的傳授,而忽視挖掘知識內容中隱含的數學思想。在講解例題時,只注重解題的特殊技巧,而忽視解題過程中所包含的數學思想方法。
在新課程實施后,高中教材增加了部分內容,如算法、微積分、統計等。通過問卷調查及座談了解到,教師對這些新增內容不熟悉,并且在教學中對這部分內容的深淺度把握不好,不知道應該講到什么程度才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有些從教多年的教師,他們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主動參與新課改的意識不強,他們仍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思想守舊,觀念比較落后,改革創新意識不強,對現代教學技術的掌握和運用水平較低。
有些教師認為新教材的編排系統性差,不方便教學,在教學中采用“一步到位”的原因就是他們對新課程的理念沒有領會,在教學中還仍以學科為本位來考慮問題[1]。針對這個問題,建議在培訓中開設“從新教材內容理解新課程理念”和“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展示研究”等課程。結合教材改動,安排一些教學案例,使教師更容易理解認識新課程的理念。
在調查中發現,教師們特別關注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問題,如學生的成績不理想,則懷疑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老師做工多但見效少的狀況,與目前中學教學重結果輕過程有關,在教學中沒有揭示數學中的本質問題。在教材中看不到概念的形成過程及思維過程,而只看到完美的結論,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在培訓中建議開設“高中數學概念課的研究”、“高中數學例題教學研究”、“高中數學運算能力的研究”等幾門課,從具體內容教學研究入手,比起講授一般的學科教學法,對教師們的幫助更為直接,并且特別適用于剛走向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
教師只注重數學內容而忽視挖掘其隱含的數學思想的做法嚴重地違背了教育規律,造成了學生思維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狀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強化數學思想方法,把數學思想方法精心設計到教案中,使學生解決問題有方向,思考問題有思路,解決問題有辦法,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培訓中建議開設“如何在概念課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如何在解題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等課程。
在新課程實施后,高中教材增加了部分內容,這些內容對中學教師來說比較陌生。為了使教師更好地把握教材新增的內容,在教師培訓中建議開設“高中算法專題學習”、“高中微積分專題學習”、“高中統計專題學習”、“建模思想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等課程,幫助中學數學教師盡快地適應新課程。
教育理念和教育素養方面的培訓主要針對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開設的,他們更需要走出教育看教育,提高專業素養和人文素養教育,突破一些原有教育思想的禁錮。因此,在培訓中可以開設“數學文化與教師專業成長”等課程,從數學文化層面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
中學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似乎是與科研無關。但是,如果教師能從更高的角度、更廣闊的視野,高屋建瓴地去審視所教內容,不僅能夠正確傳授書本上的知識和方法,還能體現教師創造性思維和對知識內容獨到的見解,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影響學生。久而久之,對于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是大有益處的。因此,可以開設以下課程來提高教師的科研寫作能力,如“初等數學研究如何選題”、“科研怎樣從課堂開始”、“教師經驗的總結如何形成論文”等,有助于教師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加強教師培訓內容和改進培訓形式,是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各級教師培訓機構應全面規劃,積極運作,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素質,努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推動教育工作向更高、更新層次的發展。
[1]段君麗,吳景軍,范立香.高中數學教師培訓需求調查報告[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9):9-11.
[2]苗鳳華.教育實習模式改革與高師院校內涵式發展[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3(4):118-120.
[3]商成麗,寧國慶.關于我國中學教師專業化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