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愛國
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沈陽 110161)
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地初高中的教學條件存在明顯的差距,新生入學時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參差不齊,給計算機基礎實訓課程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一些來自大中城市的學生已經學過一些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而一些來自偏遠地區或農村的學生沒有接觸過計算機;還有一部分學生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沒有一個系統的認識。
現在的大學新生都是94、95年生人,他們的學習特征與我們80后有著明顯的不同。他們更樂于學習新鮮事物,對新事物有更強的接受意識;他們更喜歡接收簡潔、清晰、準確、精煉的信息,更傾向于碎片化的學習內容;但他們保持注意力的時間較短,拒絕從教材到章節出發的學習,更多關注于以問題為核心、以師生互動為形式的教學;同時,他們不喜歡長篇大論、難度大的學習。新時期的學生學習特征給計算機基礎實訓課教學方式與方法帶來了新的問題。
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普及,社會對人才掌握計算機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斷增加,而計算機基礎實訓教材的內容更新跟不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速度,課本內容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對學習計算機知識的需要;各院校與企業之間缺乏溝通,很多企業抱怨畢業生動手能力太差,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不夠深入,一些基本辦公軟件都不會使用。
部分教師存在著不認真備課、講課,不認真考勤、組織課堂秩序,從而使班級紀律松散,遲到、早退、曠課現象時有發生;部分擔任基礎課程的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因循守舊,或過于傳統沒有創新,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知識體系更新上,一些教師沒有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更新,從而給學生講授的還是一些較陳舊的知識。
類似于我校的英語分層教學,在新生入學初,組織學生進行計算機基礎摸底考試,按學生對知識應用的掌握程度進行分班教學,對于成績較好的同學,可以對計算機基礎實訓的教學內容有一定的拔高,比如Word的高級應用、常用軟件(如Photoshop、FrontPage2000)等知識;對成績普通的學生可以教授一些辦公軟件的使用;對成績較差的同學,可以著重講解計算機的一些基本知識,如漢字錄入的速度與正確性訓練、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等,真正做到量體裁衣、因材施教。
在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先進行理論講解,學生再上機操作練習,這種教學不利于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與創新意識的培養。計算機基礎實訓課程的知識掌握情況重點在于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新時期的學生喜歡以問題為核心的特點要求我們在授課過程中適當采用任務式教學與啟發式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完成具體任務來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
例如:在講授word文檔的應用時可以先講授一些基本知識,然后以“制作請柬”為任務。由于每個學生都會有一個夢想,或者為自己開辦一次生日宴會,或者自己開創公司當老板等等,都會邀請一些親朋好友參加,這時就會用到請柬,讓學生從自己的夢想出發,自己制作一張請柬。把任務呈現給學生以后,學生產生好奇心,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將任務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任務:構思請柬樣式;添加請柬內容;制作封面等。此時教師只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相關知識點,注重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通過讓學生相互討論、交流,以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自主學習與團結協作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彌補學生知識結構的缺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實施任務式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信息化網絡課堂教學。為此,可以開發網上教學系統,結合教師錄制的微課程,構建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通過網絡平臺,學生可以瀏覽到課程的相關知識,擴大知識面,增強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通過生動的演示、豐富的圖形信息,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學生可以提交一些創造性的作業,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還可以通過論壇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對教學的意見,提交給教師或其他同學共同討論;學生可以針對某個章節的習題進行自我測評,來檢測對課程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學生可以通過典型案例的學習將所學知識系統化,以此將各知識點融合到一起。
在課程建設過程中,要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斷轉變教學理念,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和諧統一。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入門,提起學生的學習欲望,而不是照本宣科的將知識灌輸給學生; 其次,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再次,結合學生所學專業不同、就業方向不同,與企業加強聯系,將學生的專業學習與計算機基礎實訓課程緊密聯系起來,主動運用計算機解決問題,使學生能夠將計算機基礎知識應用到工作和學習中。
為了及時跟上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應處理好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相對穩定的關系,不斷更新、精選教學內容,取消重復或陳舊的內容,突出教學的先進性和應用性。教材的編寫既要開闊學生視野,又要跟得上當前新技術的步伐。由于計算機基礎實訓課程是一門上機實踐課,因此教材應該少一些驗證性的內容,多一些探索性或設計性的實驗,真正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教師應該愛崗敬業,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更應該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斷給自己“充電”,豐富知識,隨時掌握計算機知識的更新與發展,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內容,力求培養出知識豐富、基礎扎實、實際操作動手能力強和綜合素質高的學生。
計算機基礎實訓課程的教學對象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而學生的計算機水平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就業和發展。計算機基礎實訓課的最顯著特點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其目標是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鑒于計算機知識更新快的特點,我們必須充分利用現代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不斷完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社會需要的高質量人才。
[1]董建寅.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研究與實踐[J].上海金融學院信息管理系計算中心,2012.
[2]石玉芳、卜耀華.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3):40-44
[3]艾明晶,王麗,焦福菊.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5,(2):24-27
[4]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課題研究組.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