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乾坤
中國礦業大學 (徐州 221116)
在高校肩負探索和實踐創業文化建設的歷史使命下,如何多維度的探索高校社會環境和高等教育變革的必然要求,現階段高校不僅要開展創業教育,更需要形成高校獨特的創業文化理念,從而使創業文化與高校的使命、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等融合在一起。
20世紀80年代初,柯林·博爾在向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提交的《學會關心》。王賢芳在《高校創業文化建設路徑探析》中認為,創業教育已在越來越多的高校得到重視和加強這項工作(《福州大學學報》,2009)。從筆者看來,國內高校創業文化建設的研究起步較晚,許多研究大多是從整個創業的宏觀面寬泛地提出一些觀念性的措施,或者多是從創業教育角度來談,而對于高校如何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開展創業文化建設的研究相對比較少,并且不夠具體和深入,因此高校創業文化建設的探究,不僅可以滿足迫切的社會需要,還可以填補國內在這方面的理論研究。
對高校創業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我們首先應該理清其概念內涵,國內高校從根本上說,可以對社會活動人進行不斷的塑造,提高人們的素質和能力。高校創業文化是大學生在創業實踐中普遍表現出來的思想、意識、態度、價值取向和和行為,或者說高校創業文化是大學精神的一種文化現象,高校創業文化的概念內涵可以從不同的幾個維度分析,主要可以分為創業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個層面。創業的物質文化包括高校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一定的社會基礎設施和條件、政策及相關管理規定、創新實踐項目及課題等。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增強就業穩定性”。這體現了新時期國家對青年人創業能力的重視,因此本研究有很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高校創業文化建設是培育大學生創業理念、提高創業能力的需要。新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進入新的創新、創業時代,現實要新時期的大學生具有創業理念,具備一定創業能力,為創業隨時做好準備。
高校創業文化建設是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要。新時期國家發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號召。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高校培養大量的科技創新人才。目前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還不完善培養出來的學生創業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高校創業文化建設必須要有依附的高校創業教育和實踐,但是由于國內高校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總體仍處于探索階段,導致高校創業文化的建設面臨著許多問題。
國內高校開展創業教育過程中創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不明確的,往往會把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標準嫁接到培養創業型人才當中,但是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標準又不僅僅是創新型人才培養標準能夠概括的,所以目前高校創業文化的導向是有偏差的,一些人甚至懷疑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可行性與科學性,質疑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導致高校創業文化缺乏了明確的方向。在高校創業文化主體意識模糊的背景下,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和目標就出現了偏差。
(2)高校創業文化的凝聚性不強
在大學生創業教育方面,一些高校教師和學生缺乏認同感,甚至一部分人認為創業教育是與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目標相背離的,背離了高校學術前沿的本質。還有一些人認為,創業教育的復雜性,已經超過了大學的能力和范疇,甚至在一些已經開展了創業教育的高校當中,還是有一部分人對高校創業教育持觀望,冷漠,消極或積極的態度,創業教育在高校校園創業文化建設當中凝聚力不強,不利于高校創業文化的形成,難以調動師生對高校創業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3)高校創業文化聯系性質缺乏
在高校創業過程當中,創業文化直接決定著創業環境。但是當下,從高校創業文化來看看,高校內部明顯缺乏一個統一的內部組織,這樣就直接導致高校文化在創業過程當中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局面,從而致使在聯系性和協調性當中缺乏一個統一有效的管理機制。沒有這樣的環境作為創業滋生的土壤,便會使得高校創業文化由于內外部聯系性的缺失從而直接影響高校創業。如果在高校內部,學校之間的綜合資源沒有為高校創業文化提供良好的宣傳作用,而在高校外部的社會、政府不能再協調統一機制,不能使得內外部之間的社會資源相互交錯來影響學生,那這樣的社會狀況和高校創業文化都會直接制約到高校當中學生創業的積極性,缺乏統一的聯系同樣也會導致學生在創業過程當中問題重重。沒有統一的明確知道,便會使得創業文化在校園滲透過程當中,受到局限,而且沒有統一的創業主體,高校的創業文化想根植于校園當中,是在是難上加上。
(4)高校創業文化缺乏特色
創業教育的本土化先天不足。高校創業文化是近年來在我國高校當中不斷深化的一種校園文化。面對當下嚴峻的就業壓力,以及在自主創新的影響之下,國家社會和高校都在積極的鼓勵大學生投入到創業當中。但是,在我國高校創業剛剛處于起步階段,而且高校創業文化在深度和內涵上都有一定的欠缺。高校創業文化的起源和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的美國,而我國的高校創業文化由于沒有充分的自身實踐依據,因此在開展過程當中大多數都是參考,甚至是直接照搬[2]。由于國情和教育模式的差異,從而使得我國的高校創業文化在開展過程當中,不能立足于實際,這樣便會導致照搬的發展模式不能適應國內高校的發展。我國的創業文化不能立足于實際,更貼切的說法即我國的高校創業文化“不接地氣”,在這種環境下便會造成我國高校創業文化沒有本土文化和環境的支撐,從而不能衍生出擁有我國獨立特色的高校創業文化,這樣沒有立足于實際和實踐的創業文化作為支撐,便會導致我國的高校創業文化在實踐過程當中由于“空中樓閣”,因此,高校創業文化缺乏特色也是當下校園創業開展過程當中,所面臨的一個顯著問題。
(5)高校創業文化過于重視盈利性
練功廳,安和莊所屬看到蕭飛羽蒞臨興味盎然。蕭飛羽嘆了一口氣道:“別以為我還有新花樣,剛才白煞問我下一步會怎樣做?我告訴他:眼前除了困守愁城別無良策。這是心里話,也想請教大伙。”
在高校創業文化當中,衡量高校創業文化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標桿就是高校大學生創業過程當中是否盈利。這樣過于注重盈利性便會忽略高校創業文化的滲透。在高校創業文化教育和實踐過程當中,核心思想是借助高校創業文化來更好的教育學生,提升他們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思想,幫助他們在日后的創業過程當中擁有更多的經驗。而通過盈利的多少來判斷學生的成敗存在著諸多的偏頗之處,例如,在創業過程當中大多數的企業不能夠及時盈利,長久高效的企業都是在中后期才開始盈利,而在高校當中想取得及時回報的創業項目很少。如果單方面依靠盈利來判斷創業項目便會嚴重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會產生高校創業文化風氣的浮躁。在高校創業文化過程當中,在高校內部,對于學生情過程中結果,無意識舍本逐末的行為。我們之所以推廣高校創業文化核心在于利用過程鍛煉學生的能力,在過程當中受到專業人士的指導,從而使得學生更加深入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通過良好的過程實踐來不斷調整自己。從而為日后的創業奠定基礎,但是如果過于重視盈利性,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參與學習的學習效果,還會讓功利性的思維貫穿在整個高校創業氛圍當中,嚴重破壞校園文化氣氛。
高校創業文化在建設過程當中,各大高校應當立足實際,通過爭取到多個部門的支持,來層層推進高校創業文化的建設和推廣,這樣為更好的創建校園精神文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服務社會都具有十分積極向上的意義。因此,在加強高校創業文化建設過程當中,建設的重點方向應當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精神面貌和校園氛圍,學生在學校為其提供的氛圍當中不斷的進步成長,因此高校應當將高校創業的理念充分貫徹到大學的校園氛圍當中,這樣學生可以在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深入對于高校創業理念的學習和認識,不斷為后期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奠定基礎,從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深化高校創業文化,從而堅強高校創業文化的建設拓寬渠道。
5.1.1 在教學當中滲透高校創業文化
在大學當中,雖然學生在獲取知識方面擁有更多途徑的選擇,但是課堂教學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專業知識的渠道。學生在對于專業課的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滲透高校創業文化來更好的突出教學的特色和高校創業文化的作用,每一個專業都可以借助自主式的創業來實現,因此,在這個過程當中學校、教師通過制定一些具有特色的項目來強化學生對于理想化創業的模型構建,從而使得創業文化不斷滲透到學生意識當中。
5.1.2 借助校風建設滲透創業理念
在高校建設過程當中,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學風教風,但是各大高校之間的共性都是要求學生在嚴謹的學生當中,不斷的追求和探索真理,在實踐的道路上擁有突破,從而使得各種制度理論能夠經手實踐的考驗。而這些要求,也是對于一個創業者的基本要求。在這個過程當中,學校可以借助加強校風認識和建設,在結合高校創業文化過程當中,雙管齊下,讓學生在認識學校風格和創業道路上相互理解和促進。從而加強學生對于為人處世和創業文化等更具有社會屬性的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校園環境對于創業文化的宣傳具有重要意義,良好的校園環境可以為宣傳高校創業文化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保證校園創業文化能夠取得更好的宣傳效果,從而擴寬創業文化的建設渠道。
5.2.1 借助創業教育的輿論來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
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當中,在高校內部和外部可以堅強對于創業教育的宣傳,學校可以通過制作一些本校學生的成功典型的宣傳案例,在校園內進行宣傳,這樣可以幫助更多的學生認識到創業的意義和可行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
5.2.2 利用校園基礎設施建設來促進校園文化的構建
校園的創業文化類的基礎設施對于促進校園文化的構建具有積極意義,它為校園創業提供一個實質性的平臺,使得高校創業能夠落在實處,一部分高校建設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園都在實踐當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果,這樣不僅可以增強高校創業文化的宣傳,這些校園類的高校創業基礎設施也在為更好的構建校園文化發揮著自身的作用。
[1]陳筠泉.劉奔.哲學與文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2]王長宇.美國大學創業教育課程設置探析[J].中國民族教育,2006,(7):7-10.
[3]李梅劉穎.關于培育長春市創業文化的思考[J].中共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5,(2):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