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珊
(華南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廣東廣州 510006)
雷蒙德·羅維的室內設計作品探析①
趙 珊
(華南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廣東廣州 510006)
通過分析研究20世紀美國工業設計大師雷蒙德·羅維的一個工業設計師的辦公室、“Look”廚房設計、青少年鞋店設計、法國航空“協和客機”內部設計等室內設計作品的設計元素與風格,不難看出,優秀的室內設計作品的成功之處關鍵是要以人的需求為主要設計點,有人情味,新穎且有創意。由此推測,未來室內設計的發展趨勢仍然離不開整體設計與簡約風格。
雷蒙德·羅維;室內設計;簡約風格;整體設計;未來趨勢
凡是對工業設計有所了解的人一定都知道20世紀美國工業設計史上最偉大的設計師雷蒙德·羅維。雷蒙德·羅維(Raymond Loewy)1893年出生于巴黎,1986年逝世,享年93歲,羅維的設計生涯長達70年之久,為后世留下了許多經典的設計作品。
雷蒙德·羅維的父親是一位維也納記者,熱愛汽車、飛機等機械器具,早期成就為一項成功的模型飛機設計。由于從小耳濡目染,羅維幼時便對火車、汽車產生濃厚的興趣,立志從事設計。他獲得工程學學士學位之后,便應征入伍。1919年,一戰結束后,法國經濟進入蕭條時期,當時近30歲的羅維僅帶著50美元,獨自搭船去美國闖蕩,開始追逐自己兒時的夢想之路。
到了紐約后,羅維先是做百貨公司的櫥窗展示設計工作,曾在梅西(Macy's)、沃納梅克(Wanamaker's)和薩克斯(Saks Fifth Avenue)等百貨公司服務過,也做過Vogue,Harper's等時尚雜志的流行插畫家,以其特立獨行的藝術風格在時尚界享有一席之地。1929年,羅維接受了他人生第一項工業設計委托:為一家基士得耶(Gestetner)復印機廠商改良產品。復印機原本外型繁雜丑陋,延伸出的四條腿易使人絆倒,使用效率十分低下。經羅維設計后,被整合成一個簡潔的外觀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的機器,廣受市場好評。之后便有大量的設計委托紛至沓來,其中包括西爾斯·羅布克·百貨的冰箱品牌冰點電冰箱“Coldspot”,這款冰箱整體簡潔明快,圓弧流線的造形也深受顧客的喜愛,在市場上熱賣,流線型也隨之成為產品的流行元素,樹立了羅維在工業設計上的聲譽。1930年代,羅維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并在倫敦設立辦公室,至今仍在營運。
雷蒙德·羅維有許多優秀的工業設計代表作都被分析評價過,筆者卻發現他關于室內設計的作品少有人問津。室內設計大體可分為住宅室內設計、集體性公共室內設計(學校、醫院、辦公樓、幼兒園等)、開放性公共室內設計(賓館、飯店、影劇院、商場、車站等)和專門性室內設計(汽車、船舶和飛機體內設計)。類型不同,設計內容與要求也有很大的差異[1]。
然而此類作品不僅跟室內、產品和家居設計相關,亦能給筆者帶來關于設計的體會與心得。因此特撰文分析羅維室內設計的幾件代表作品,思考未來家居設計發展趨勢。
羅維于1934年設計的“一個工業設計師的工作室”。
從全局看來,辦公室顯得很是簡練、完整、和諧。辦公室整體的色彩使用的是經典的黑白,線條縱橫清晰,錯落有致,完全拋棄了繁冗古典的裝飾主義風格,給人簡潔實用的感覺,去掉了矯揉造作的婉轉曲線,更能彰顯職業性和專業性。辦公室的擺設以及雜物并不多,沒有多余的物品,放置的家具產品有:柜子、玻璃桌、椅子、高腳凳、模型放置臺、黑板、時鐘、臺燈,天花板上有多個射燈。簡單明亮的屋子能給設計師帶來良好的工作環境感,讓人更加愉悅地工作。這間辦公室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十分具有現代主義特征。
現代主義設計是20世紀20年代前后,從建筑設計發展起來的?,F代主義設計創造了新的表現形式——反對任何裝飾的簡單幾何形狀以及功能主義傾向,打破了千年以來的設計為權貴服務的立場和原則。在許多設計師眼中,現代主義就等于包豪斯(Bauhaus)。包豪斯的學員馬歇爾布魯爾于1925年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把鋼管皮革椅——“瓦西里椅(Wassily chair)”。他采用鋼管和皮革或者紡織品結合,設計出大量擁有良好的功能,現代化造型的新家具,得到世界廣泛的認同和歡迎。關于金屬家具,布魯爾認為:“金屬家具是現代居室的一部分,它是無風格的,因為它除了用途和必要的結構外,并不期望表達任何特定的風格。”現代主義設計除了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術上的進步,特別是新的材料——鋼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鋼材的運用,也打破了幾千年以來建筑完全依附干木材、石料、磚瓦的傳統。辦公室里的產品從材質上看,玻璃桌面邊緣以及其支撐桿,沙發邊緣及支撐架,置物臺邊緣及架子,柜子每層邊緣的裝飾,都是黑色的鋼管。每件鋼管家具和擺設都富有工業感的質地和線條,注重實用主義和風格化的簡潔設計,把局部熔合到整體中,從而達到一種不自覺、不造作的美感。滿足了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要求。“一個工業設計師的工作室”的設計中大量采用金屬熔合鑄型,或是玻璃,這是Bauhaus強烈風格化的所在,每件家具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組成了一個整體。
除了分明的現代主義,還能感受到流線型設計元素。除了置物架上放置的流線型汽車模型和墻上貼著的流線型產品設計草圖,辦公桌是半個橢圓形的,沙發的金屬腳也是一個大弧形,墻角和柜子的轉角也沒有突兀的折角,而是用圓弧順接。整體線條給人的感覺時尚而流暢,有力地綜合了美學與技術的因素而極富表現力。流線型的魅力首先在于它是一種走向未來的標志,這給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中的人們帶來了一種希望和解脫。
實際上,歐洲的動力學研究和流線型設計是先于美國的。然而,歐洲的流線型設計卻只停留在了單純的功能試驗階段,并未投入批量生產,更沒能在消費市場普及。因此,在影響力和其他工業產品領域的應用方面,美國的流線型運動要廣于歐洲[2]。
從“一個工業設計師的工作室”看來,其室內及產品設計不僅帶有刻板的幾何形式語言的現代主義風格,也包含有機形態的流線型設計。工作室的設計注重實用功能與經濟問題,積極采用工業時代的新材料、新結構并應用與建筑設計技術革新。同時在藝術上,又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流線型特征,贊頌了“速度”之類體現工業時代精神的概念,體現出強烈的時代感與時尚感。從中可以看出羅維本人深受歐洲各種設計運動的影響,卻從未試圖構建自己的設計哲學或設計派別,只是一心一意地從事各種實踐活動,設計出帶有明確的實用主義風格的作品。
因為其獨特的設計風格以及所設計之廣泛多樣化的家居產品,雷蒙德·羅維在1930年代至1940年代間享有極高的聲譽。1945年,他和另外五位伙伴成立了雷蒙德·羅維公司(Raymond Loewy Associates),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設計公司,負責設計器具設備、汽車、家具、房子與辦公室的室內設計,甚至是豪華游艇的設計等等。1951年,羅維設計了最先進的“瞭望”式廚房。
出生于法國的羅維作為高度商業化設計的代表人物,他十分渴望改變美國混亂無序的物質環境,對“美國式樣”的創造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廚房整體感覺簡潔而明亮,不再追求流線型設計,具有明顯的簡約風格,拋棄了過分的繁瑣的裝飾,達到一種簡潔的、單純的審美感受。壁柜、櫥柜、冰箱均采用白色,整齊地排列在墻邊,顯得和白色的墻壁融為一體,弱化了柜子冰箱等家具的存在感,使人的注意力更集中在廚房中間的餐桌上,給人以舒適自在的用餐體驗。鍋子以及勺子等餐具整齊地掛在墻上,金屬反光讓本來感覺油污的廚房顯得更加干凈整潔。墻上的一排植物整齊排列,給人溫馨、富有生機的感覺。整個廚房的設計自成一體,每件物體并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互相關聯的。廚房中間留出一大塊空地用以擺放小餐桌或長餐桌,體現出靈活多變的流動空間。
在現代主義轉換成為國際主義的當口,羅維在設計”Look”廚房時多少受到密斯·凡·德羅“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少絕不是空白而是精簡,多也絕不是擁擠而是完美和開放的空間;少即是多,絕對不是簡單得像白紙,讓你覺得空洞無物,根本就沒有設計——的設計思想影響。不多放一點雜物,不多用一點裝飾,產品本身隱于墻體之中。房間上方的玻璃窗,不象密斯·凡·德羅1950年設計的范斯沃斯住宅整間房全用玻璃墻來得絕對,既保存了房間主人的隱私,又造成一種室內向室外延伸,室外向室內滲透的效果,很好地詮釋了“流通空間”。
1955年,雷蒙德羅維和他運營的公司設計了一家名為”貝爾的鞋”(Baer’s Shoes)的兒童鞋店。這家鞋店位于佛羅里達奧蘭多市中心區的教堂街上。
整個店面延續了“瞭望”廚房的設計風格,墻壁上方留了一排玻璃窗,改變了店面的封閉性,通透靈動。店鋪也很寬敞,不像現今寸土寸金的商鋪熙熙攘攘。天花板的照射燈比較溫和,沒有現在商鋪密集刺眼的照射燈給人眩暈感。
店鋪中間天花板上掛了一只卡通獅子,下邊的鞋柜做成房子的形式,墻上整齊地畫了一排卡通畫,門上也有裝飾品,童趣可愛。店內有許多座椅,靠墻的一排椅子比較舒適,看起來是休息區,可以供陪同購物的客人休息。中間則是活動椅,供顧客坐下換鞋,椅子之間寬闊的間隔能讓顧客感覺更加舒適自在。這間青少年鞋店打破了傳統的商業氣氛,看上去更像是一間兒童游樂室,體現了設計師獨特新穎的設計理念。這種獨特新穎的理念使得整個空間“活”起來,具有其空間獨特的情感,這也是設計師潛意識和顯意識的綜合審美創造活動。室內空間設計通過色彩,變幻無常的空間造型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結合創造出不同空間給予人們以美好的想象與夢幻般的心理體現或者在潛意識中給予人們特殊心理暗示等。
羅維的設計體現了典型的美國商業主義和實用主義特征,它們簡練、方便、經濟、耐用,幾乎成為了美國設計的代名詞。1951年,他出版了《簡單并不夠》(Never Leave Well Enough Alone)一書,書中寫道“最值得信賴的產品是簡潔的、高質量的、因為具備這樣的要求,它非常實用、易于維護,而且也易于修理……它還是最好賣的,看起來美觀的?!保?]
1967到1973羅維被NASA聘為常駐顧問,參與阿波羅(Apollo)與太空實驗室(Skylab)的設計。他們需要他“確保在極端失重情況下宇航員的心理與生理的安全與舒適”。他的大膽設計——在太空艙中模擬重力空間;開設能遠望地球的舷窗;整理歸納儀表面板的信息層次;將人體工學導入宇航服的設計中——使三名宇航員在空間站中生活了長達90天。NASA天空實驗室計劃國際太空站的設計還包括第一套為太空旅行實行的室內設計規范,包括能從宇宙中觀看地球的舷窗、室內設計和配色主題、每位太空人放松和睡眠的私人空間、餐桌和托盤、工作服、服裝儲藏模組、廢棄物管理的設計等。正是這一整套完美的設計使得宇航員在與世隔絕的太空中舒適地生活了三個月。George Muller,美國宇航局負責人在給羅維的感謝信中寫道:“宇航員在空間站中,居然生活得相對舒適,精神飽滿,而且效率奇佳,真令人難以置信!這一切都歸功于閣下您的創新設計。而這設計正是您深切理解人的需求之后的完美結晶?!币晃患~約時報撰稿人曾評論道:“毫不夸張,羅維先生塑造了現代世界的形象。”自從美國宇航局采用他的設計靈感之后,他的影響力便飛出了地球。
羅維具有第一代美國工業設計師的典型特征:無所不為,崇尚技術,關注設計的美感和消費心理學的研究。他雖然商業化,但是商業化也是為消費者的喜好而設計,換句話說,也是以人為中心、為人們的需求而設計。在他的設計中,有不少是非常注重人情味的,這也使他成為了當時僅有的幾位既富工業化特征又有人情味的設計師之一。
羅維許多經久不衰的平面設計一直延續至今,如殼牌標志、好彩牌香煙包裝設計。這些設計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簡潔。“他只有一句格言,一種方法:簡化。”這是他的設計以市場為主導的理念之體現?!懊鎸θ魏螁栴}羅維都能找到最簡單、最有利的答案,他的這種觀念:被稱為MAYA(Most Advanced Yet Accessable),即設計要達到一個不能逾越的制高點,或一個讓人震驚的極限?!边@樣的一種觀念使羅維在設計實踐上追求:純粹、消減、簡化;因此,羅維是一個高度商業化的設計師和實用主義者。他的設計展現出簡潔、典雅、經濟、易保養等特點。精細的材質感,對純凈色彩的愛好,給人以輕盈、雅致的視覺觀感[4]。
如我們所知,室內設計必須遵循其基本原則,即設計的功能性、場所性、情感性、營造性四個方面,這也是室內設計師通過多年的設計與體會而總結出來的設計理論。這些基本原則包含了藝術與技術的綜合內容,體現了設計的目的性。因此它是建筑室內空間設計必須遵循的具有普遍性的基本原則。功能,場所,情感,營造這四個方面的基本原則,同時體現了設計的目的與方法。前兩項是關系到設計創作的已知條件。這些條件的運用并不等于設計行為,關鍵是在“情感”的激發下運用設計原則,做出自己所需要的設計空間。在室內設計中對特定情感的追求和表現至關重要,因為達到視覺審美享受和情感心理預約是一個成功設計的最高境界,也是設計師要不斷為之努力的追求。
縱觀雷蒙德·羅維的設計作品,正是羅維設計中的人情味使得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設計是人具有創造性的思想情感活動,一個成功的室內空間設計應該在設計上具有設計師或房主的個人情感表現或者藝術創造的個性。情感性與人的生理,心理活動,情緒的變化是離不開的,不同的生理與心理反映,情緒變化產生不同的情感反應。
羅維每個室內設計作品都是整體的,包括其中的每一個物件,都成為環境的一部分,和諧不突兀。整體家居是順應時代要求而推出的一種科學、先進和全面的裝修理念和方式。它用整體的概念來審視裝修每一個環節的協調性,它要求設計更為全面、周到;施工更為快捷環保;配飾成品采購更集中迅速。它是個方便裝修消費的新模式,是個一站式家庭裝修解決方案。然而現在空調粗大電線,磚塊一樣的遙控器,或者巨大的空調、電視機本身,都是十分突兀地呈現在室內。該如何讓這些不和諧的元素消失,就是整體設計應該思考的方向。所謂室內設計風格,說的就是一體化設計,讓物與物關聯,物與人關聯。我們可以大膽預測,未來的室內設計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整體設計的方向。
在室內設計風格上,人們裝修時總希望在經濟、實用、舒適的同時,體現一定的文化品味。而簡約風格不僅注重居室的實用性,而且還體現出了現代社會生活的精致與個性,符合現代人的生活品位。因此簡約風格設計如今仍然保持迅猛的勢頭。
[1]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2]李硯祖,張夫也.中外設計簡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
[3]梁 梅.世界現代設計史(第二版)[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4]艾紅華,江 濱.設計大師及其代表作品評析(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責任校對 朱正余)
J05
A
1674-5884(2014)06-0173-03
2014-02-08
趙 珊(1989-),女,湖南邵陽人,碩士生,主要從事環境藝術設計研究。